分享

付守永最新研判:未来30年,中国进入匠品绝杀时代

 网络分享 2016-12-15
在日本东京最高的大楼——东京MIDTOWN,有家名叫“京乃豆腐屋藤野”的豆腐店,这家豆腐店的总部是在京都,看看这家最“牛”的豆腐店:

  一块普通的豆腐卖315日元(约15元人民币),比一般的超市贵2倍以上;而一个简单的豆腐套餐,则卖2310日元(约145元人民币)。问题是,这一个价格不但没有吓倒东京的妇人们,反而激起了她们无上的欲望。中午时分,店门口会排起长队,为了品尝这一口豆腐,很多人愿意在门口等待20~3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经过1000多年,日本人已经把豆腐做得很精,并做出了一种文化。目前,日本的豆腐分成三大类几十种,一类叫木棉豆腐,相对比较硬;第二类叫绢豆腐,属于嫩豆腐;第三类叫充填豆腐,是加一些配料的豆腐。

  一块豆腐就是一款“匠品”!

  中国义乌有家企业叫双童吸管,当家人楼仲平是我的好朋友,20多年以来专注做好一根吸管,他居然把一根吸管做到世界品牌第一,并成为吸管行业标准体系的制定者。

  一根吸管就是一款“匠品”!

  中国企业要想转型成功,先从做好一款“匠品”开始!

  中国创业者要想创业成功,先从打磨一款“匠品”开始!

  一、中国不缺少产品,你想要的,当前技术能够实现的,几乎都有

  这几十年制造业的繁荣,最直接成果就是,产品极大丰富,覆盖所有品类,几乎你能想到或用到的品类里,都有大量可供选择的产品,中国500强榜单上的制造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每年出的新产品数量并不少,加上成熟的产品、即将退市的产品,加起来这个量是相当大的。

  以非常典型的服饰鞋帽这个大行业为例,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本土企业,比如太平鸟、安踏、李宁、雅戈尔、报喜鸟等,最多的情况下,每年会推出几十种甚至数百种款式。国产汽车厂家,比如吉利、奇瑞这样的国产领头羊,每年也有几款新车面世。

  餐饮行业更不用多说,一些老店会坚持几款核心产品,经历了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沉淀,有匠品的段位,比如上海的那家阿大葱油饼,一张饼,做了几十年,每天限量300张,吸引大量顾客排队等候。而一些比较大的餐饮连锁,往往走的也是产品扩张路线,很难把一道菜或一种食品做到让人向往的境界。

  家居建材行业,看似是低关注度,但从来不缺少产品创新与产品繁衍,比如瓷砖、洁具、家具、涂料等,能够细分成几十个品类,每个品类里有无数的产品,一二线品牌每年都可能推出几款新产品,以洁具里的马桶为例,就有几十家品牌在生产,功能大同小异,却没能凭借匠品抢占消费者心智,导致掀起了一阵到日本买马桶盖的现象。

  即使一些金融企业,每年推出的金融产品也是花样频出,理财、网贷、分期等等,多则数十种,少则几种,对买家来讲,选择空间是很大的,并不缺少产品,但真正能让买主长期受益,同时企业又能增加营收的金融产品,稳定性比较好的,其实也不多。

  快消品,比如饮料、化妆品、日用品等,产品之多,不胜枚举,上海家化旗下至少有10家品牌,佰草集与六神是其中两家最为有名的品牌,产品体系庞大,每年出的新款数十种。消费电子与家电这类行业,一直以产品极其丰富著称,除了格力、美的、海尔等品牌占据了相对稳固的市场地位,在具体产品方面,要想找出匠品,也并非易事。

  二、走出低质低价的产品思维,迈向打磨匠品的匠人思维

  消费升级已经势不可挡,中产阶层的崛起,预示着中国迎来新的消费时代。总.理说:个性化消费在中国正蓬勃兴起,产品将面临消费者更苛刻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中国制造业要经得起中国消费者的检验。

  很明显,在制造业的繁荣盛世,产品在品类与款式的数量上,并不缺乏,甚至可以说品类庞大,浩如烟海。中国不缺的是产品,也不缺卖得比较好的爆品,但称得上“匠品”,能够达到匠品级别的产品,却很少,在很多行业里,甚至找不到这样的匠品。

  我认为,卖得好的产品是爆品,这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丰富的现金流,但爆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可能很短,往往几年内或者一年内就会丧失光环,但匠品的生命力很顽强,可能几年几十年都会延续下去,一些顾客拿去当传家宝,为下一代收藏,唯有匠品,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基业长青。

  什么样的产品才称得上是匠品?我认为它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

  1、用心打磨:打磨匠品是极端意志力的表现,需要时间与耐心,更需要专注和专业,它需要的是上乘品质,死抠细节,唯有宗教般的意志和初恋般的热情,才能打磨出感动人心的匠品。所有的匠品,即使没有几代人的传承与迭代升级,但都经过了长时期的坚持与专注,比如用几年时间或十几年时间去打造,这也是成就匠品的必然条件。

  2、洞悉人性:用心读懂用户,精准定位用户群体,满足特定群体的使用需求与精神需求,能够解决用户面临的痛点,正因为这种需求得以满足,形成声浪级别的口碑效应,引发持续的消费热点。工业化时代的思维模式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至上”,真心讨好用户,因为用户的口碑和好评成了企业有价值的资产。

  3、多不如少:工业化时代是做加法的时代,规模要大,产品要多,功能要全;未来的时代是做减法的时代,企业必须思考的是:如何用一款匠品颠覆一个行业;如何用一款匠品获取强大的吸客能力;如何用一款匠品吸引资本。做出特色价值,拿出各自绝活,才能让一款匠品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给用户极致体验。

  4、传递价值:让消费者感知到一款匠品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和销量。如何传递价值?我认为有四个维度:①给产品起一个好名字,好名字易于传播;②重视产品包装,好的包装设计就是产品价值的一部分;③直指用户痒点的价值主张,也是用户购买的理由;④做路演,通过产品路演发布会,让产品人格化,价值情怀化,融化用户心智,让产品价值潜入用户大脑,这也是乔布斯成功的核心秘密。

  未来30年,中国需要的不是产品,而是改变世界的匠品,唯有中国企业家树立了强烈的“匠品意识”,中国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走出“规模+成本”的利润模式,进入“匠品+互联网工具+路演”的新利润模式。

  如果中国出现一批凭借匠品脱颖而出的商业力量,那么,这意味着“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工匠精神真正植入到民族文化中。

  一个匠品为王的时代大门,正在徐徐开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