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美国东部时间12月14日,美联储在12月议息会议结束后发表声明,宣布加息25个基点,即将新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维持在0.5%至0.75%的区间;同时,美联储的利率预测点阵图中值显示2017年加息三次。声明发布后,美股和金价下跌;美元和美债利率上涨。 评论: 美联储本次会议加息25个基点符合预期,但会后给出的利率预期显示2017年加息三次,超出市场此前预期的两次,由此被认为释放了鹰派信号;然而在我们看来,本次会议的基调较上次会议并未有明显改变,仍然是偏中性的。 首先,虽然最新的利率点阵图预测2017年加息三次,但这一预测仅是基于委员们预测的中值,我们发现相对于今年9月,有两名委员(但是否是投票成员并不知晓)预测2017年的加息次数由此前的两次改成了三次,正是这两名委员的改变对预测的中值产生了影响,因此,这种改变更多是统计意义上的。而耶伦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这一改变的微不足道。 其次,美联储对于联邦基金长期利率的预测较9月并未改变,仍为2.875%;而预测2019年的加息次数则由9月的三次降为两次。可见此次点阵图中2017年多加一次加息是以2019年少加一次息换来的,整体的加息幅度并未改变。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在声明中首次指出了基于市场通胀预期指标的“显著”上升,考虑到美联储预测2017年底其通胀指标(核心PCE同比)仅为1.8%,低于其2%的通胀目标,因此正如我们下文所述,该指标能否进一步上升将成为美联储日后加息的重要依据。 美联储本次加息后,期货市场所反映的2017年12月的联邦基金利率为1.185%。即市场预期美联储2017年加息两次,不及美联储此次会议上预计的加息三次。那么,美联储下一次加息将在明年何时到来?考虑到特朗普的财政刺激计划,未来美联储是否会比当前更快地收紧货币政策? 对于上述两个市场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短期看通胀预期,长期看全球经济复苏。 所谓短期看通胀预期,是指美联储下一次加息必须以通胀预期的进一步回升为前提条件。考虑到美联储预计其通胀指标(核心PCE)在明年仍不及其2%的目标水平,短期内通胀预期的变化无疑将成为其货币政策决策更加倚重的变量。如图1所示,在近期油价上涨和特朗普新政的背景下,市场对于美国长期通胀的预期虽持续回升,但仍低于油价下跌前的一倍标准差区间,也即美联储认为的正常范围。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只有当市场对于美国长期通胀的预期回归至上述区间时,美联储才会考虑下一次加息。 所谓长期看全球经济复苏,则是指未来只有当全球经济复苏步入持续上行的轨道,美联储的此轮加息周期才不会被延缓,并且有望加快。如图2所示,在美联储此前的三轮加息周期中,OECD国家领先指标均显示世界经济以高于历史趋势复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联储在1997年加息后,OECD国家领先指标显示全球经济复苏受阻,美联储被迫停止加息并很快降息。可见每一个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延续,不仅取决于美国经济,更有赖于美国与其他经济体复苏的同步性。因此我们认为,如果美联储在2017年上调其加息路径,必须先看到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持续改善。 |
|
来自: 梦回唐朝0ony8a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