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 1、填空 2、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6、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 7、“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8、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9.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10.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11.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12.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重点问题: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3、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8、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10、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12、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4.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5.“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6、门庭若市;造句略。7、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8、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9.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10.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11.①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12.① 说话要注意对象。②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重点问题 1、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2、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3、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4、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5、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6、门庭若市:形容家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市集一样。门可罗雀 门庭冷落7、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8、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9、“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10、*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11、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12、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爱莲说》练习题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爱莲说》答案设计: 1、《周元公集》周敦颐 北宋 哲学 谥号2、爱莲 草木之花 菊花 君子 隐逸者 富贵者 牡丹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莲,花之君子者也。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8、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9、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境也能独立不移。 借物抒情10(托物言志)。11、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12、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13、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