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助现代CT技术,终于找到他体弱,易感冒30年的真凶

 滹南行东一庄翁 2016-12-15

他是来自河北农村的一位中年患者。笔者行医这么多年,也算见了很多崎岖故事。但这个病人可谓是人生坎坷多灾多劫,仍让老杨不胜唏嘘感慨人生无常健康是福。

这个患者今年49岁了。4岁时因为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导致右腿活动障碍,9岁和11岁因为肠梗阻做过两次肠道解压术,18岁时因车祸做过手术,据患者自述当时有食管损伤曾经做过置管闭式引流。这位先生,不屈服于命运,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社会的关心,有了安康的生活。

可是,从那次车祸以后,患者就间断无诱因出现“感冒”症状,经常低热,服用感冒药后常可缓解,饮水及进流食时可出现咳嗽症状,并常出现吞咽困难,大量饮水可以缓解;同时还伴有反酸、烧心,弯腰和平卧的时候会加重。

这一次因为高热去当地社区医院怀疑肺结核,转来我院进一步检查。CT扫描完整个肺部之后,CT的轴位图像上发现了气管后壁不连续,而且食管管腔扩张。于是老杨亲自给他做后处理,在工作站做了矢状位重建。果然,结合轴位和矢状位观察,发现病人气管下段和食管交界处异常相通了,两者之间有一个孔(箭头所示),专业的叫法是气管食管瘘。正常的气管和食管之间肯定是不通的,呼吸的空气经过气管进入支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细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内。而吞下的食物和水,则是经过食管进入胃肠道。各走各的道。

借助现代CT技术,终于找到他体弱,易感冒30年的真凶

轴位CT,红箭为瘘口,前为气管,后为食管。两个相通了。也就是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破了,出现一个洞。

借助现代CT技术,终于找到他体弱,易感冒30年的真凶

矢状位CT,红箭所示为瘘口的位置。

大家都会有过这种经历,偶尔喝水喝呛了,一点点水进入气道(水经过会厌上部进入气道),都会咳嗽的不行。

这个患者却是气管和食管之间直接开了个口,相互交通了!

这会导致什么情况呢?当就餐的时候,就会有食物碎屑经这个小孔进入气管支气管,引起呛咳和反复气道感染,这也正是患者经常性“感冒”的元凶。可惜的是患者这么多年,一直是靠经常口服感冒药扛过来了。因为在比较偏远的农村,没有去大医院正规检查过。山中无日月,世上已千年。现在医疗技术比起30年前,早已有了划时代的进步。老百姓有时候真是不易啊。好在找到病因就好办了。

老杨联系了胸外科主任,这个瘘修补术没有什么难度,一周左右患者就可以出院了,手术费用也是可以承受的。

老杨一直很热爱自己的职业!就是因为可以帮到生病的人重获健康和新生!但愿这位先生在今后的人生里不再遭受病痛折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