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曾和华为、小米齐名,如今已经被人遗忘!

 亿文电子科技 2016-12-15

它是最成功的国产手机品牌之一。最辉煌时是其他国产手机销量综合,连续6年成为销量冠军,更是很多人的第一部手机。它的广告语蜚声海内海外,翻盖等功能甚至成为一时时尚。

它也是最悲剧的国产手机品牌之一。为了自救,它转型生产汽车,为企业放贷,从领先到追随再到失败,它的兴衰史就是整个中国国产手机的兴衰史。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它经历了野蛮生长的功能机黄金时代,又被无情湮没在智能手机的巨大浪潮中。它就是第一批国产手机的代表,波导。

传呼机起家,国内排名第二大,转型做手机又一举成功,连续6年销量第一

20世纪80年代,传呼机走进消费电子市场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但如昙花一现般,在技术的快速变革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下,传呼机和寻呼业务在服务中国市场二十几年后黯然落下帷幕。

波导的前身就是一家以生产传呼机起家的企业,1998年,波导传呼机年销量突破百万台,成为当时国内第二大的传呼机生产商,市场份额仅次于摩托罗拉。

从1997年到1999年,传呼机和对应的寻呼机业务每年为波导创造4000多万元利润。蛋糕就这么大,为了突破业绩“天花板”,波导将传呼机赚来的利润投入到手机研发中,跳出一个正在萎缩的行业,赶上另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

1999年,第一台波导手机上市,一条“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广告语开始响彻天南地北。

那时,功能机属于主流,国内手机市场还处于粗放型式,在野蛮生长的蓝海时代,需要有魄力的开拓者。

于是波导手机横空出世,制定了“低价竞争、渠道下沉和品牌优先”的发展战略。利于当时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波导率先抓住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先机,成为许多中国人的第一部手机。

在“品牌、价格、渠道”三大关键因素的支撑下,一年之后,波导手机在市场上销售了70万台。这一年,“波导股份”还在上海证交易所挂牌上市,融资6.4亿元。

利用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波导开始大力扩建生产线和销售网,在全国拥有30家分公司、400多个办事处以及15000多家经销商终端,几乎延伸到中国市场的各个角落。

积累起来的强大市场号召力,2002年,波导手机销量突破1000万台,年利润突破2亿元,一度入选“最有价值的本土商标500强”。

不单是国内的销量,在出口数量上波导同样具有很强的主导优势。2005年波导手机出口611万台,总量超过其他国产品牌手机出口量的综合,占国产品牌手机出口总量的60%以上。

即使面对诺基亚和三星等外国品牌的冲击,波导还能在2006年保证国产手机中连续六年销量第一、连续三年出口第一、全球销量累计近6000万台的突出业绩。

从“手机中的战斗机”,变成“手机中的落汤鸡”,一代手机枭雄风光尽失

在这美好的黄金时代,刀口上舔蜜的波导手机,根本忘了什么是危机感。

2007年,波导巨亏5.93亿元,行业排名跌出前10位,市场份额也雪崩到不足1%。2009年在公司连续亏损的情况下,“波导股份”更是戴上了“ST”的帽子,濒临退市边缘。

一代手机枭雄风光尽失,引以为傲的渠道和价格优势,最终反而成了导致波导手机的迅速衰落的原因。

1、波导渠道“护城河”的土崩瓦解。大力拓展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的波导,试图将之打造成核心竞争力。然而迪信通、国美和苏宁等渠道商介入手机分销体系,以及电子产品卖场的新模式冲击,导致渠道受人掣肘,大量积货压到各级渠道,波导引以为傲的销售网络迅速由利润中心变为尾大不掉的成本中心。

2、波导属于营销驱动型企业,导致更注重营销,而不是注重研发。一些国际手机品牌的强势加入,极大地加剧了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同时价格更低、无品牌的“黑手机”也让波导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技术的短板并没有引起波导足够重视,微不足道的研发投入也没有取得实际成效,以至于产品升级不利,品牌形象停留于低端层面。

从2005到2011年,波导股份营收规模连续6年萎缩。2015年,波导股份总营收19.11亿元,不及10年前的五分之一。

就像浪花滚浪一样,企业在前期顺风顺水,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企业的发展,等到淘汰期,没有产品优势的只能自食苦果。

然而,被赶下功能机时代的王座,进入智能机时代的大潮中,波导却选择了逃避,开始进击海外阵地。利用“价格、渠道和品牌”三大武器,波导开始在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复制中国市场的“成功路径”。

凭借海外市场、贴牌代工等业务支撑,波导得以度过难关,缓慢恢复元气,如今在国内,只能委曲求全以老人手机为支持,亦步亦趋地开拓智能手机业务。

值得反思的是,海外市场为波导带来超过60%的营业收入,但利润贡献却不足50%。随着电子商务的蔓延,渠道障碍日益消除,行业竞争激化,不思进取的波导很可能在海外市场重蹈覆辙。

转型!转型!造车之梦破碎,放贷之路坎坷,波导烟火下楼台

主业萎靡不振,如何转型,跨界打劫成了波导的下一步棋。

如今乐视、格力等企业都在研发自己的汽车,但早在2003年,波导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造车梦想,成为第一个“造车”的手机厂商,并在上海组建了60人的整车研发团队。

那年10月,波导收购了南汽新雅途公司36%的股权,希望借南汽的轿车“准生证”实现造车梦。但在新汽车上市的前两个月,由于波导与南汽在汽车整体策略上产生了分歧,2004年8月,波导不得不从合资公司中撤资分手。

但波导并没有停下对汽车产业的追逐,2005年波导成立全资子公司宁波神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再次试水汽车业。此次波导将目光聚焦在轻型客车和公交车,但由于迟迟未拿到“准生证”,其生产的汽车却一直未能上市。直到2012年,宁波神马被上海大众收购,波导造车梦由此梦断。

经历了业绩下滑和造车失败的双重打击后,波导管理层策划了一条新的财路,将公司账面上的现金作为信贷资金,委托贷款业务来“维持生计”。

2010年和2011年两年,波导对外委托贷款取得利润分别为1629万元和2258万元,分别占当年利润的38%和36%。不过,波导15%的年化利息率远高于银行贷款,收益越高也意味着风险越大。

果然,风波很快就出现了。随后几年,波导的多笔委托贷款都出现了偿还问题,其中以波导股份与弘康房地产的纠纷最为典型。贷款逾期的情况,波导的放贷之路再遭打击。

2013年,波导股份实现净利润6796余万,其中投资收益为3289余万,手机业务贡献的利润仅为4558余万。

放贷并非长久之计,手机主业占领不了国内市场,副业放贷也碰到借贷方逾期,大股东宁波电子眼看波导像“扶不起的阿斗”一样,实在无力回天,于是以股价8折的价格转让其持有的所有波导股份。

同时,波导股份的前十大股东频繁变动,多次传出被重组的消息,交易完成后波导股份暂时失去了实际控制人,成了没“娘”的孩儿,现状着实让人唏嘘。

当华为在美国消费电子展上大出风头,成为世界最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以及最让国人骄傲的民族企业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已经被人遗忘许久的国产手机品牌的烟火下楼台。现在波导在行业留下的记忆,估计就只剩那条广告语了。

不少人盘点自己的“手机编年史”,发现了它们的身影:波导、夏新、南方高科、熊猫等等,它们见证过中国传统手机业务最辉煌的黄金时代,也得到过转型,以及“死的死、伤的伤”的悲惨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