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三老讳字忌日碑》

 公司总裁 2016-12-15

《汉三老讳字忌日碑》

 

 清咸丰二年(1852年),浙江余姚客星山出土了一方石碑,碑额已断缺,但碑文基本完好。此碑记录了一位名通的汉代地方官三老祖孙三代的名字(讳字)和祖、父辈逝世的日子(忌日)。全碑通计二百十七字,字画浑厚遒劲,书体介于篆隶之间。经鉴定,是东汉建武年间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此碑堪称是一方价值连城的国宝,有极大的历史和文字研究价值,被誉为浙江第一石。此碑出土后为余姚富绅周世熊所得。后来在战乱中,周氏家室毁于大火,此碑幸存。由于周氏家族的破落,被誉为浙东第一石汉三老碑后为丹徒陈渭亭所得,并辗转来到上海。

 1921年秋天,有外国人欲以重金购取汉三老碑并出运国外,丹徒陈氏意已应允。眼看国宝就要外流域外,消息传来,吴昌硕、丁辅之先生等都很焦急,他们联合浙江同乡四处奔走,发起了一场募赎汉三老碑的活动,为了赎回汉三老碑,西泠印社紧急动员,发布了募捐公启:浙江汉碑极少,自会稽刻石湮没后,一般碑刻仅见著录,只有极少的几个碑刻可见实貌,倘三老碑流失海外,实在是中国人的耻辱。为了筹款,一方面积极呼吁社内外同仁积极捐助。另一方面决定由吴昌硕、倪墨耕、何诗孙、陆廉夫、王一亭、商笙伯、高邕之、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石潜等各捐献书画印谱十件,古画三十件,举行义卖。为了保护这一珍贵文物,西泠印社先贤表示不惜重金购碑,通过积极努力,最后集六十余人之力,以八千元重金将汉三老碑赎回。隔年运至杭州后,如何保存成了问题,地方当局也不管此事,为了石碑的安全,大家又凑钱为石碑建石房,最后选址西泠印社观乐楼旁,连同社藏北魏、元至明墓志石刻等,并摹刻宋拓先秦石鼓十枚,一并筑石室永久保存。吴昌硕社长还专门写了《汉三老石室记》,以志其事。

 《汉三老讳字忌日碑》距今已有1900多年,属国家一级文物。其结构独特的石室,在全国还未有第二个。保存这一瑰宝,使以保存、研究金石为宗旨的西泠印社有了与之相对应的珍贵实物,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中堪称独树一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