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587期: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框架中的审辩式思维

 冯南平 2016-12-15

 

 

587期: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框架中的审辩式思维

 

谢小庆

(北京语言大学)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的研究涉及认识论、儿童概念发展、儿童语言发展、儿童道德发展、知识形成机制等许多领域,做出了许多突出的贡献。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矫正了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研究中的行为主义偏向,超越了遗传决定和环境决定的争论,提出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他倡导建构的认识论,将人的认识视为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提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自我中心倾向、可逆性等一系列关于认识发展的概念,构建了自己的发生认识理论。他的研究对于人类理解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知识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发生认识论是对19世纪关于人类认识的唯物论、反映论和决定论观点的一次重要的修正。

皮亚杰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儿童的认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皮亚杰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1.   感知运算阶段(SensorimotorStage,0-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Stage,2-7岁)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Operations Stage,7-11岁)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包括: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倾向和心理操作的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已经具有逻辑运算的属性,但思维活动往往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   形式运算阶段(FormalOperational Stage,从11岁开始贯穿终生)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其思维形式可以摆脱具体的思维内容,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时,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而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设的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应,进行基于假设的演绎推理。儿童可以基于假设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可以系统地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判断,展开合理的推论,最终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案。

 


 

皮亚杰认为,当人们告别青春期后,其思维方式就已经基本定型,不再有实质性的发展。他们会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或积累更多的知识,但处理信息的方式不会再有实质性的改变。今天,一些发展心理学家不赞成这种看法。

发展心理学家费尔德曼(Robert S. Feldman)目前担任美国马塞诸塞大学社会与行为学院院长。他上世纪90年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人的毕生发展(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span)》已经成为美国大学发展心理学专业的主流教科书,到2013年已经出版了7版,第8版也即将于2017年4月上市。北京大学心理系苏彦捷教授等翻译了此书2011年出版的第6版,于2013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中译本的书名是《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

在《人的毕生发展》一书中费尔德曼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亚杰“发展定型”的看法是错误的。(中文版第503页)

费尔德曼在书中介绍了发展心理学家 Giesela Labouvie-Vief 关于“后形式思维(postformal thought)”的看法。Labouvie-Vief认为,仅仅形式思维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也不足以应对实际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人们的思维不能仅仅基于形式逻辑,还需要以实际经验、道德判断和价值观为基础。

例如:在丈夫去参加公司聚会之前,妻子警告说:“如果你喝得醉醺醺回来,我就会带着孩子离开这个家”。结果,丈夫最终还是喝得醉醺醺地从公司聚会回来。这时,妻子是带着孩子离开还是再原谅丈夫一次?

又如:安娜的老板是一位已婚男士,却明显地对安娜表现出非分之想。在一次陪老板一道会见客户之后,老板邀请安娜单独到酒吧喝一杯。这时,安娜应怎么办?接受邀请或拒绝?

仅仅形式逻辑分析并不能回答这一类问题。这类问题的回答需要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信仰来做出选择,需要对具体情境的各个方面进行权衡。真实世界的因果联系非常复杂和微妙,常常并非黑白分明,常常是黑白之间的灰色。在青春期之后,人们的思维仍然在继续发展和成长,仍然在继续学习通过谈判、协商和妥协的方式去解决一些矛盾冲突。

Basseches,Jan Sinnott 和 William Perry 等人的研究也支持了Labouvie-Vief的“后形式思维”理论。他们的研究指出,形式思维常常表现为一种二元思维(dualistic thinking),非黑即白,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正确就是错误,不是支持就是反对;而后形式思维则表现为一种多元思维(multiple thinking),表现为对权威观点的质疑,对知识、价值采取一种相对而非绝对的看法,不再认为存在绝对标准和价值观,认识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个人可能拥有不同的标准和价值观,所有这些标准和价值观都可能是正确的。(参看《人的毕生发展》中译本第502-505页)。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一些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在皮亚杰的“形式运算阶段”之后,还存在一个“后形式思维”的发展阶段。他们关于“后形式思维”的描述,与审辩式思维具有很大的重合。可以说,在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框架内,审辩式思维就是“后形式思维”。在皮亚杰的思维发展框架中,审辩式思维(后形式思维)可以被视为思维发展的第5个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思维主要体现为:

1、理解形式逻辑的局限性,理解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许多实际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形式推理找到答案,常常还需要审辩式思维;不能仅仅靠“形式运算”找到答案,常常还需要“后形式思维”。

2、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可以突破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善于进行包含权衡、谈判、协商和妥协的“多元思维”。

3、理解评价标准和价值观的多元性,理解基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家庭和个人特点,存在多种可以被接受和被包容的评价标准和价值观。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