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经验和知识的传递者,天然有权威,有人格魅力。 孔子,是第一个拥有规模化粉丝的教师。当时,上学是件很奢侈的事儿,大家贵族把持了绝大多数教育资源。孔子做了颠覆式创新,用了三招,一举奠定了几千年来教师中的祖师爷地位。第一招,是有教无类。不管是不是贵族,不管有钱没钱,你想学,我就教。第二招,是因材施教。把要学的内容,分成诗书礼乐等六个门类,不同学生,学不同课程。第三招,是教学相长。我当老师,你当学生,大家是平等的,学习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这三招,狠啊。第一招,改变了招生模式,打破了朝廷垄断;第二招,改变了教学模式,树立了行业标杆;第三招,改变了师生关系,保障了教育效果。这三招,招招都很颠覆,算是典型的颠覆性创新。有这么多颠覆,学生变成粉丝,几年甚至十几年,追星一般,跟随孔子老师游学,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了。 这样来看,孔子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教师之王,在粉丝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时光过去了2500多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信息流通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件小事,经过网络传播,很快就成为全国热点,比如最近的罗尔事件、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二是知识付费,成为2016年的一个新方向。罗辑思维的得到APP,捧红了好几拨儿内容生产团队,喜马拉雅的音频付费课程也有很好口碑和市场表现。 这两个特点,对教师群体来说,是个重大利好。教师天然是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有专业技能在,加上传播的便捷性,教师终于可以像祖师爷孔子那样,过上依靠知识可以尊严生活的日子了。 所以,我判断,教师品牌化时代正式开启了。文艺一点说,就是教师可以成为一颗恒星,发出光和热,吸聚众多行星形成一个星系。 1 第一步,教师应该形成自己的品牌。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别人提到你名字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比如提管建刚,想到了作文讲评,提常丽华想到了农历天空下,提溜溜梅想到了作文思维导图,提布赫想到了一招作文。要是提你的名字,想不到什么,或者不同的人想到的指称不一样,那你的品牌就还没形成或还比较凌乱。 品牌打造跟几个因素有关,如你的产品(课程),你的渠道(传播方式),你的定位、命名。 产品(课程):一般来说,实用且有效的课程,会更受老师欢迎;越有文化内涵附着美好事物属性的,粉丝黏度越强。比如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很接地气,老师们愿意学,但真正沉迷其中的传播者不多。王崧舟老师的诗意教学,天然附带美学要素,一般老师可望而不可即,传播者的忠诚度会比较高。 渠道:主要是两种,写文章、上公开课。发表文章质量、数量,上公开课效果、场次,都能反映教师的传播效率和深度。 定位、命名:越细分板块的定位,越容易得到有效传播。比如诗意语文、情智语文、组块语文,涵盖范围大,不太容易传播。海量阅读单指阅读,且有“海量”这一操作词汇在里面,传播效果就好。同理,万物启蒙,也是个很容易传播的概念,启蒙是目的、万物是路径。相反,吴勇老师提的童化作文传播效果就不好,因为“童化”两个字是一种追求,不是路径或方法。 2 第二步,教师应该汇聚自己的流量。 流量本身是有价值的。比较早抓住微信红利的王开东老师、李镇西老师,每人的微信公众号关注量量级很大,传播教育观念,影响了很多人。同样依靠内容抓住流量红利的蔡朝阳、史金霞,则辞职走上了独立教师,或内容创业的道路。其实,我和原来新教育研究中心的同事余春林,也是较早利用微信公众号,聚拢了第一批用户,分别走上了社交电商创业和在线教育创业的道路。 现在教师的流量是分散的,没有有效的汇聚。教师和用户接触的渠道还比较传统,一种无非是发表了文章,用户阅读——教育类文章,靠阅读可以有流量,但互动、参与度不高,很难有黏性,甚至连你的读者是谁都不清楚。另一种是受邀到各种场合上课。这种和粉丝直接面对面接触的机会是好的,但因为受训模式的限制,也同样缺乏互动和沉淀,听了你的课,并没有和你发生更深度的关联,甚至,粉丝连找到你的途径都没有。 当然,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上课平台,已经很满足了。以小学语文教师群体为例,全国几百万小学语文教师,真正受邀请,到各种平台上课的,不会超过300位。但是,最顶级的一批教师,可以做一下尝试,把自己的粉丝,有效地汇聚起来,能形成自己的粉丝团队,这样会根据粉丝的建议,调整自己的课程,真正形成流量沉淀。 有了流量沉淀以后,你的影响力、辐射面,会越来越大。第一波做出尝试的人,往往是头部流量红利的受益者。就像今天活跃的中青年名师,基本都是论坛时代泡论坛最早的一批人。 3 第三步,教师放大自己影响的机会是网络。 移动互联网发展,让中国的互联网走在了国际前列,网络授课的便捷性,学习效果的有效性,让很多愿意学习的教师,不用再奔波到指定会场,在网络上就可以学习名教师的课程。 导师团做过一期60天教师论文写作班,没有刻意宣传的情况下,141位教师、编辑,自费报名学习,学习效果超赞。导师团还做过一期作文课程公益研习营,报名参加的教师近500人。蒲公英大学、亲近母语两家机构,也做过类似尝试,都收到了不错效果。 当然,被全通教育收购的中国继教网,所做的教师网络培训不是我们要讨论的方向。他们拿到了教师国培项目,请专家录制课程,让老师必须收看,且强制写作业的做法,让教师们非常反感。 新时期的教师网络培训,能胜出的,我认为,至少有三个特点。 一是操作项目的团队要有把课程变成产品的能力,以及市场宣传运作的能力,后续服务保障的能力;二是推出的产品(课程)能够解决一线教师的刚需;三是讲师要喜欢网络授课,愿意打开自己,享受和别人分享。 2017年,我们的打算—— 积极推进教师网络培训,让一线教师超快速成长。 我们有两个邀请: 1,诚邀有创新意识的名教师——我们携手合作,把您的课程、经验,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地传达给受众。 如果您是愿意创新的人,我在等您。 2,诚邀有创业精神的教师——加入我们,坐标上海。我们为中国教育做一点点事。 如果您想实现人生价值,我在等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