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首评论】孙玉清:“四个回归”彰显大学之道的时代内涵

 文武不全 2016-12-15



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大学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即读书;回归本分,即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即培养人才;回归梦想,即“双一流”的教育梦。这“四个回归”用朴实的语言,还原了教育的本质,彰显了大学之道的时代内涵,为新时期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回归常识,坚持读书学习之教育原点。当下的教育呈现出多元的繁华景象,多元是件好事情,说明我们都想有一些创新,但真正的创新须回到教育的原点来审视和考量。到底“教育是干什么的”?老百姓有个最朴素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可见,大道至简,大学教育最基本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读书氛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理性的思考,进而领会求知的快乐,激发更多求知的渴望,这才是创新的源泉,是我们今天教育创新应该围绕的原点。

    

回归本分,坚持教书育人之教育本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是教育的真谛。教育部一直强调要重视本科教育,然而“重研轻教、教授不教”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们对课题、论文、经费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和精力,而把教学工作则当成了“良心活”,当教学从“中心”走向“边缘”,当教书育人的本分被日渐淡忘和消解,大学教育的真谛也就慢慢丧失了。因此,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升华中回归,回归教学,回归育人,从改变政策环境开始,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不断激发教师抓教学、抓育人的内在动力,当我们的老师都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当老师们都花精力花心思善待我们的学生,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这是我们大学改革的正确导向。

    

回归初心,坚持立德树人之教育根本。现代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诸多使命,而作为教育机构, 大学区别于其他机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使命就在于培养人才。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成人成才视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学生成人成才,关键要完成“两个一”,一要引导学生树立起一个志向,这个志向一定要立意高远,适合学生自身,也适合经济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二要培养学生一种能力,要让学生们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志向,从知识传授、经验转达、素质养成、人格塑造等,造就一代社会精英、国家栋梁,这才是当代大学理性回归的根本。

    

回归梦想,坚持追求卓越之教育梦想。大学争创一流,追求卓越是我们实现教育强国梦想的必由之路。当前,国家提出“双一流”建设,绝不是简单意义的数据比拼和学术平台的争霸,而应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大学精神为底色,以追求卓越为理想的一次大学形象的再塑造。因此,培养一流的学生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要素,而一流学生培养有赖于一流的本科教育,有赖于建设一流的本科专业;建设一流的专业则要有强有力的优势学科作为支撑。研究世界一流大学不难发现,拥有一流专业是其重要标志,一所大学的本科专业若能全球排名第一,这样的专业所涉及的绝大多数学科都排在世界前列,其潜在规律就是专业对学科发展具有牵引作用。可见,“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通过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发展,构建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生态,最终实现我们的大学梦、教育梦、中国梦。

    

回归,是一种勇对现实的胆识和气魄,是一种构筑伟业的责任和担当,当改革成为发展的必然,我们更需要理性思考,让大学教育真正回归本真、回归本位。



【作者:大连海事大学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