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的祖上是昆山名族,从爷爷辈开始迁居太仓。吴伟业生有异质,但自幼多病,家里不让他读书,而他的才学却与日俱进,文章下笔,顷刻千言。复社创建人张溥赞赏他的年幼多才,感叹道:“文章正印,其在子矣。”竟自荐为吴伟业的老师,吴伟业遂通经博古之学。 吴伟业年刚二十,便考中崇祯三年(1630)举人,第二年高中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又夺得榜眼。当时有人检举试闱有弊,主考官将试卷呈请皇上御览,思宗在吴伟业的卷上亲自批写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大字,授吴伟业翰林编修,并给他假期,回家完婚。 崇祯八年(1635)吴伟业入朝,充纂修官,正值温体仁柄国,吴伟业与同年杨廷麟等辈挺立无所依附。温体仁怂恿常熟奸民张汉儒、陆高声诬陷钱谦益等南方诸君子,而又因其中吴伟业以复社领袖著名,更为世人嘱目。张至发为首辅后,继承温体仁的衣钵,吴伟业第一个上疏,劝戒张至发以温体仁失败的教训为借鉴,说“体仁学无经术,则当练达朝章;体仁性习谄谀,则当矢志光明;体仁狎昵小人,则当严杜■■;体仁护持逆党,则当力褒忠孝。毋效其泄沓偷容,毋似其游移饰诈;……”吴伟业的疏辞慷慨激昂,声震朝野,名动四方。 崇祯九年(1626),吴伟业主考湖广乡试,所拔多知名学士。崇祯十一年(1638)三月,皇上召对,吴伟业进《端本澄源》论,“欲重其责于大臣,而广其才于庶僚”。进而言道:“冢臣职司九品,若冢臣所举不当,何以责之台省?辅臣任寄权衡,若辅臣所用不贤,何以责之卿寺?”其言极剀切,皇上为之动容。升他为南京国子监司业。崇祯十三年(1640),晋升为中允谕德。崇祯十六年(1643)又升庶子。 甲申国变,吴伟业居家,痛心疾首,几欲自缢,被家人发觉。母亲抱住他哭道:“儿啊,如果你死了,父母将如何依靠?” 翌年,吴伟业接受福王詹事府少詹事,只两个月,便知天下事已不可为,又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遂拂衣归里,一心侍奉父母。 大清一统天下后,吴伟业杜门不与外界联系,但常有来自东南各地的狱警消息。他的亲朋好友中,绝大多数实践了以身许国的诺言,如吴应箕、夏允彝、陈子龙等起兵失败壮烈殉国;黄宗羲不顾个人安危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四公子”中的方以智尽力抗清,最后遁入空门;冒襄和陈贞慧则终身不仕;好友侯方域带着何以消愁的消极情绪,投进了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怀抱后又降清。吴伟业在清军统治下,过了九年提心吊胆的平民生活,他虽不过问政事,但仍与朋友诗文应酬不绝。 顺治年间,他多次参加并主持文社活动。顺治九年(1652)春,他偕毛甡、尤侗、计东、徐乾学、朱彝尊等赴十郡大社,连舟数百艘,集于嘉兴之南湖。第二年,又参加了慎交社与同声社的合盟大会,两社联合,大会于虎丘,推举吴伟业为领袖。 顺治十年(1653)春,他的同年进士,变节仕清的吏部左侍郎孙承泽向清廷举荐,说吴伟业“学问渊博,气宇凝宏,东南人才无出其右,堪备顾问之选。”大学士陈名夏、户部尚书陈之遴,这些崇祯朝重臣也希望通过拉拢吴伟业仕清,在顺治帝面前表功,因而交章论荐,并嘱咐两江总督马国柱敦促吴伟业北上。 在朝代更替之际,凡入仕异朝的便被正直之士斥为反颜事仇,行若狗彘。吴伟业终因政治上的软弱,又以“为世所逼,误尽平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而应召进京。 吴伟业的出山,当时及后世,都议论纷纷。许多狂热的复社成员,对他晓以民族大义,书生气十足地百般阻止他启行。在阻止无效,亲朋好友设宴为他送行时,还巧妙地安排了一场讽刺剧,但仍没能阻止吴伟业北上的脚步。 顺治十年(1653),吴伟业出任清廷内秘书院侍讲,开始并未受到重用。顺治十三年(1656)才升任国子监祭酒。期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事件,曾积极推举他出山的内秘书院大学士陈名夏在党争中失败被绞死。吴伟业的姻亲,为他出山牵线搭桥的户部尚书陈之遴也被革职,谪戌辽阳,永不叙用。他的好友,同年进士吏部左侍郎孙承泽,涉嫌朋党,也被革职不用。官场角逐的腥风血雨,应召再起后,遭受的冷遇,使吴伟业感到失望和悔恨。在任国子监祭酒期间,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位于原兵马司衙门的文天祥祠。“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掷地有声,肝胆照人的警句,使吴伟业万分惭愧,方才醒悟,背明仕清是他一生的大错,丧了大节,抬不起头来,痛恨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他在一首《贺新郎》词中写道: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心中热血,待洒向西风残月。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陀解我肠千结。追往恨,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他心中的郁结有多深。 顺治十四年(1657)二月,他趁母亲去世,离职告归。康熙十年(1671),吴伟业,自觉病将不起,留下遗嘱《与子暻疏》,痛心疾首地写道:“惟是吾以草茅诸生,蒙先朝巍科拔擢,世运既更分,宜不仕;而牵恋骨肉,逡巡失身,此吾万古惭愧,无面目以见烈皇帝及伯祥(指杨廷麟)诸君子,而为后世儒者所笑也。”他还在遗嘱中诉说:“吾一生遭际,万事优危,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境不赏辛苦,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勿作祠堂,勿乞铭于人。” 他的临终诗写道:“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不久,他便溘然长逝了,享年仅63岁。文人们都惊呼:“先生亡矣,一代文章尽矣。” 吴伟业在文学方面有很多成就,尤以七言歌行,吟咏时事,自成一体,有“梅村体”之称。他在明末清初的诗坛上,最负盛名,号为“娄东派”。后人评论他的七言歌行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日本学者安积信评梅村诗“溯源风骚,陶冶六朝、三唐;其高者闯李杜之室,次亦可以参长庆一席。镂金错采,出天入渊,纵横变化,不拘常套。要皆从胸臆间流出,而风格之高超,法度之齐整,悉具其中矣。谁谓之非大家耶?” 吴伟业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山水画家。甚至有人推说《红楼梦》是他的手笔。 著有《梅村集》四十卷、《春秋地理志》十六卷、《春秋氏族志》三十四卷、《绥寇纪略》十二卷,有《氏府杂剧》三卷。 诗 词: 咏月 长夜清辉发,愁来分外明。 徘徊新战骨,经过旧台城。 秋色知何处?江心似不平。 可堪吹急管,重起故乡情。 注释: 台城:古城名,本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为东晋、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故名。侯景之乱,梁武帝饿死于此。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乾河沿岸此。 遇旧友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注释: 遗民:亡国之民。亦指改朝换代不仕新朝的人。 梅村 枳篱茅舍掩苍苔,乞竹分花手自栽。 不好诣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 闲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桑落酒香卢橘美,钓船斜系草堂开。 注释: ①枳zhi:木名。木如橘而小,高五七尺,叶多刺,春生白花,至秋成实。果小味酸,不能食,可入药。②诣:往,到。③啸台:即阮公啸台。又名阮籍台。在今河南尉氏县东南。 杂感 极目风尘哭杜鹃,越王台畔草芊芊。 时危文士皆成将,事去孤臣且学仙。 铜柱漫标空到海,珠崖难弃已无天。 黔公带砺丹书在,兵甲纵横满麓川。 注释: ①铜柱:铜制之柱。古时以标江界。②珠崖:地名。后以“珠崖”泛指边疆地区。③黔公:黔娄。战国时齐国隐士。齐鲁国君请他出来作官,他总不肯。家甚贫,死时衾不蔽体。后作为贫士的代称。 自叹 误尽平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 松筠敢厌风霜苦,鱼鸟犹思天地宽。 鼓枻有心逃甫里,推车何事出长干。 旁人休笑陶弘景,神武当年早挂冠。 注释: ①松筠:松与竹。因其材质坚韧,经冬不凋,常用以比喻节操坚贞。②甫里:地名。在今江苏吴县东南。唐陆龟蒙曾隐居此地,自号甫里先生。③长干: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南。④陶弘景:南朝时人。初为齐诸王侍读,后隐居于句容、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因佐萧衍夺齐帝位,建梁王朝,参与机密,时谓山中宰相。⑤神武:原谓以吉凶祸福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后沿用为英明威武之意,多用以称颂帝王将相。 台城 形胜当年百战收,子孙容易失神州。 金川事去家还在,玉树歌残恨怎休。 徐邓功勋谁甲第?方黄骸骨总荒丘。 可怜一片秦淮月,曾照降幡出石头。 注释: ①玉树:即《玉树后庭花》。乐府吴声歌曲。陈后主嗜声乐,于清乐中造此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歌词绮艳,男女唱和,其音甚哀。②徐邓:指明初功臣,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徐达、邓愈。③方黄:指明建文时名臣方孝孺、黄子澄。二人辅佐建文帝。成祖篡位,将其二人杀害,诛连甚众。④石头;即石头城。指南京。 项王庙 救赵非无算,坑秦亦有名。 情深存鲁沛,气盛失韩彭。 垓下骓难逝,江东剑不成。 凄凉思昼锦,遗恨在彭城。 注释: ①救赵:典出“围魏救赵”。②坑秦:典出“焚书坑儒”。③鲁沛:指鲁肃和刘邦。④韩彭:指韩信、彭越。彭越:秦末聚众起义兵,后归刘邦。略定梁地,多建奇功,封为梁王。后被人告谋反,夷三族。⑤昼锦:秦末项羽入关,屠咸阳,有人劝其留居关中。羽见秦宫已毁,思归江东,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者!”后因称富贵还乡为昼锦。⑥彭城;郡名。汉地节元年(公元前69 年)改楚国彭郡,黄龙元年(229)复称楚国。 赠友 已归仍是客,不遇却难留。 更作异乡别,倍添游子愁。 风霜违北土,兵甲阻西州。 一雁低飞急,关河万里秋。 注释: ①北土:泛指北部地区。②西州:古城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晋谢安死后,羊昙醉至西州门,恸哭而去,即此处。后遂用为典实。 送友游真定 穷达非吾事,霜林万象凋。 北风吹大道,别酒置河桥。 急雪回征雁,低云压怒雕。 曾为燕赵客,寥落在今朝。 注释: 穷达:困顿与显达。 假寐得月 灭烛贪凉夜,窗阴梦不成。 云从闭目过,月向举头生。 树黑添深影,溪长耐独行。 故人多万里,相望只盈盈。 临清大雪 白头风雪上长安,短褐疲驴帽带宽。 辜负故国梅树好,南枝开放北枝寒。 注释: 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亦指地位卑下的人。 访友有感 廿载京华共酒尊,十人今有几人存? 多愁我已嫌身世,高卧君还长子孙。 士马孤城喧渡口,云山老屋冷溪门。 相逢万事从头问,桦烛三条照泪痕。 注释: ①士马:兵马。引申指军队。②云山: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江楼别幼弟孚令 野色沧江思不穷,登临杰阁倚虚空。 云山两岸伤心里,雨雪孤城泪眼中。 病后生涯同落木,乱来身计逐飘蓬。 天涯兄弟分携苦,明日扁舟听晓风。 注释: 杰阁:犹高阁。 临终诗 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 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