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确保工程不出错的基坑监测布置秘诀

 逆水行舟2a6n28 2016-12-15


 一、基坑监测原则
1、可靠性原则
在监测工程中要确保采集数据、监测结果有效,所以其可靠性是检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1)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
(2)采用质量过关且先进的设备,避免出现检测误差。
(3)布测点要设置合理,并在检测时保护好标致,使得检测内容一气呵成具有连续性。
 2、操作方便性原则
为了在工作中测量精度尽量满足要求应当使用,操作较为便捷的仪器进行测量,防止操作过多形成人为误差。同时在布设测量点时应考虑到水准线路的联测方便,能够节省外业时间、提高点位精度的原则。
3、数据及时性原则
测量数据具有时效性,检测数据尽量在现场进行计算处理计算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相应检查及复测。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基坑测量数据有效,实时反映基坑受力情况,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4、经济合理性原则
编制测量方案需要考虑经济成本,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监测,满足场地、仪器设备及人员素质等要求。



二、监测点布置 
1、深层水平位移测点应当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斜侧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倍,并需要大于维护墙的深度。
2、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若基坑采用井点降水,水位监测点应当布置在基坑中央位置和水井中间点,在使用轻型井点降水或者喷射井点降水时,监测点布置在中央及拐角处。
(2)基坑以外的地下水监测点布置要沿着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与基坑的中间布置。测点间距20~50m。存在止水帷幕时布置在止水帷幕外侧2m处。
(3)水位观测的管底埋设深度应当在最低设计水位下3~5m处。
 3、基坑周边监测点布置
(1)从基坑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以内都是周边环境的测量对象。
(2)若周边存在重要保护对象那么测点的布置应当严格按照相关部门要就进行。
(3)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 
a、竖向检测点需在建筑四角景星分别布置,每隔10~15m布置一次,且基坑每一侧的布置点不应小于3个。
b、变形缝及抗震缝开裂的地方需要重点布置监测点。
c、周边建筑在受影响范围内也应当及时检测防止出现严重的沉降。
(4)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一般布置在,建筑外墙的墙脚、和墙的中间位置。有时设置在柱上或裂缝等有代表性部位。一侧墙上布置测量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
(5)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  
(6)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




建设施工安全∣我们一直在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