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信息:女孩,3岁2个月 孩子爱发脾气,性格倔强,比如有次玩滑滑梯,她从下面往上面爬,试好多次,爬不上去,然后发脾气说妈妈抱我上去,我去抱她上去,她又不要,又要自己爬,然后又说妈妈抱我上去,这样反反复复搞了好多次,最后不爬了,大哭和发脾气。还有就是有时她说的话我没弄明白,她就发脾气哭,说要妈妈走,我真的走了,她又说妈妈回来,也是反复搞好多次,然后我不理她,她可以哭好长时间甚至哭几个小时。对于这么倔强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呀?
应光老师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 欢迎每周五收听应答。
感谢徐女士的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陷入负面情绪时,我们大人常常使用转移话题、冷处理、苦口婆心讲道理,还有直接以暴制暴,进行恐吓打压的做法,很显然,这些都是不妥的。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去了解,孩子“坏脾气”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需求。正所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只有聆听孩子的心声,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接纳和帮助孩子。
3岁孩子正处于自主敏感期,已经能够清楚地区分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自己”想做的,他们往往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你的女儿一遍又一遍地尝试从滑梯下面往上面爬,就是在探索自己新的活动能力,表现自己的“独立意志”。哪怕她的能力暂时达不到,她也要重复去尝试。可是,她的能力和意愿的不匹配给孩子造成了挫败感,所以她开始发脾气,寻求妈妈的帮助。但是当你听她的话抱她上去了,她又感觉自己是依赖妈妈的,“独立完成”的愿望又开始占上风,所以她又要求自己爬,如此就发生了你所看到的现象,女儿在自己爬和要妈妈抱之间反反复复,最后因为尝试失败带来的极大挫败感而表现为大哭和发脾气。
你还提到,有时候孩子因为你没理解她的话就发脾气大哭,还让妈妈走,这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但又迫切地希望别人尤其是最亲近的人(妈妈)能理解她。你无意间的不理解会让她感到气馁、生气,她的发脾气和说让您走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并不是她内心真正的想法。当妈妈真的走开了,孩子就会更加无助,所以又会喊妈妈回来。
有时候孩子在生气的时候会大喊:“你是个坏妈妈!”或者“我讨厌妈妈!”这样的话,我们要明白,孩子并不是真的讨厌我们,而是在用这样的字眼表达她当时强烈的不满,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孩子说出的字面意思来判断孩子的内心,而是要用心去体会孩子真正的需求。
另外,孩子的反复其实也是内心安全感不足的一种表现。孩子似乎很矛盾,一方面她很想亲近妈妈,一方面她又想推开妈妈。这种矛盾的依恋关系,说明孩子的内心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为孩子建造一种气氛,让孩子感到安全,愿意分享她的情绪,让孩子的安全感逐渐回归和增强。
了解孩子是接纳孩子的基础,也是我们做出恰当回应的前提。当我们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就不会再觉得孩子的行为“不可理喻”,也不会再给孩子贴上“爱发脾气”“性格倔强”的标签,而是就事论事,在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保持内心平静地去回应孩子。
那么如何回应孩子呢?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我们要意识到,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其实正是孩子需要关注的时刻,也是我们和孩子建立良好亲子联结的契机。不理孩子的做法只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对一个年幼的孩子而言,妈妈的不理睬会让她产生“我很糟糕”“我不是个好孩子”等负面的感觉,甚至产生被抛弃的恐惧感,这些感觉不仅会导致孩子安全感不足,而且还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习情绪管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发脾气,很容易触发大多数父母的情绪按钮,当我们感到自己快要爆发时,可以试着做一做深呼吸,或者用数数等方法来平复一下情绪,然后再去面对孩子的情绪。
第三,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允许孩子把情绪宣泄出来,并向孩子传递我们的理解和接纳。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肢体的接触可能比言语更有效,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安慰和温暖。比如,当孩子爬滑梯失败了发脾气大哭时,我们要允许孩子哭出来,而且要待在孩子看得到的范围内,平心静气地陪伴和等待。若是年龄比较小的小孩,爸妈可以紧紧抱住他,让他安静下来。哭泣本身就是具有疗愈作用的,在哭泣过程中孩子受伤的心灵会逐渐得到修复。不需要急着和他谈刚刚发生的事情,只需让孩子知道你一直在身边。
第四,帮助孩子学习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情绪。在倾听孩子时,我们可以用描述情绪的词汇来帮助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比如:“妈妈看到,你因没能自己爬上去很难过。”或者“妈妈没有明白你的意思,所以你很生气。”通过我们的示范,孩子就会逐渐梳理清楚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学习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情绪,而不是陷入糟糕的情绪中。
希望以上建议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起学习,做更好的父母! 【应答】为了解答家长在育儿路上遇到的困惑、陪伴父母一起学习,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特推出此栏目。如果您在育儿的路上遇到一些问题,欢迎和我们互动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