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复嘟嘟博物馆】千古风流 谁作“桓伊三弄”?

 天宇楼33 2016-12-16


名曲背后的故事:

君子神交,开口便俗


世人只知琴曲《梅花三弄》,

而鲜有人知《桓伊三弄》。

据《神奇秘谱》载,

琴曲《梅花三弄》是据《桓伊三弄》改编而成。

 


《晋书·桓伊传》记录了这么一段故事:

话说当年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

有一年进京,

泊船清溪,见岸上有车马的喧哗声,

有人告诉他是护军将军桓伊的人马过来了。

王徽之一听,来了兴致,

他知道身为将军的桓伊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

尤其擅长吹笛子,

且用的是东汉蔡邕的那管著名的“柯亭笛”,

就派人上岸去请桓伊将军登船少驻,

并请桓将军吹奏一曲。



 

桓伊虽然显贵,也不失名士风度,

为人温和风雅,

久慕王徽之狂狷博雅,

于是下车登舟,取出“柯亭笛”,

蹲在胡床上,“为作三调”。

笛声悠扬悦耳,清亮激越,高妙绝伦,

闻者无不陶醉沉迷。

弄毕,桓伊随即登车而去,

两人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话!

要说谁酷毙了,莫过桓伊与王徽之(⊙o⊙)…!



   

    桓伊为王徽之吹奏的三调,

就是《桓伊三弄》。

    但这一幕“客主不交一言”着实让后人揣测,

很多人认为是“行为艺术”,

但这正好是魏晋名士任情率性、

磊落豁达的表现,

君子神交,开口便俗。

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



 

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

 

  《桓伊三弄》的典故,也曾出现在苏轼的词中:


昭君怨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

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

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

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

水东流。

 

    翻译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谁吹起了悠扬的笛曲,将人从好梦中惊醒。推开窗户,只见江天茫茫,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明月。

   明日分别时,送别的人当站立江边,久久不愿回去。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他的心意,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而滔滔江水,依旧东流入海。

 


千古风流代代传


《桓伊三弄》的故事,被苏轼引用于词中,

而苏轼的词,又被后人刻在了心爱的物件上,

例如这个金代的绿釉瓷枕。

就这样,

千古风流的历史故事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



 

不知当年枕头的主人仰卧在上面时,

耳畔是否曾飘荡起《桓伊三弄》的曲调?

是否会感受得到王徽之与桓伊

—一对知音的惺惺相惜?

以及苏轼笔下,昭君的孤独?



收藏马未都观复嘟嘟

每周六21:40 | 每周三21:40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