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纲:豺狼当路 安问狐狸

 青梅煮茶 2016-12-16

    张纲埋轮

    江都的张纲镇,是汉代留下的扬州历史地名,足显出当地人对张纲的历史念想。

    张纲(108-143),字文纪,东汉时犍为郡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张纲是汉留侯张良的七世孙,父亲叫张晧,爷爷叫张胤,他也是蜀汉将军张翼的曾祖父。张纲一生主要的成就是弹劾权贵,收服盗寇,治理南州。《后汉书》记载,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后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非常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

    汉安元年(142),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名士,担任过要职,只有张纲年纪最轻,官位最低。张纲离京出巡到近郊洛阳都亭时,将车轮卸掉,埋在地下,愤然宣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意思是,真正的贪官就在京师,何必还要远求?从此以后,“张纲埋轮”的故事和“豺狼当路,安问狐狸”两句话都成了有名的典故。

    “张纲埋轮”或称“埋轮”“埋车”。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云:“虽埋轮之志,无屈权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云:“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都是用的“张纲埋轮”的典故。“豺狼当路,安问狐狸”的意思是,豺狼正在大路中央,为何去捕捉狐狸呢?比喻巨盗枭贼在位,却只敢拿宵小之徒试刀,大老虎不敢打,只敢扑小苍蝇。

    “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张纲所说的“豺狼”究竟指谁呢?是指东汉大将军梁冀家族。唐人李贺有《东洛梁家谣》长诗,描写梁家的奢靡和骄横,其中有两句是“绣段千寻贻皂隶,黄金百镒贶家臣”,可见其挥金如土,不可一世。梁氏一族本来也是忠孝传家,到汉顺帝时梁家有两个女儿被选进宫,长女为皇后,次女为贵人,梁家就成了皇亲国戚。梁冀为人鸢肩豺目,酗酒、赌钱、射箭、弹棋、陆博、踢球、驾鹰、放狗、跑马、斗鸡等等无不精通,同时他还大肆屠戮仇家。张纲眼中的“豺狼”,就是梁冀。张纲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并慨然说“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就是决心扳倒梁冀。张纲列举了梁冀贪污受贿、陷害忠良等大罪,一时震动京师。顺帝派大臣巡视天下,本来也是想整顿纲纪的,但梁冀毕竟是皇亲,怎么舍得动他?后来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延熹元年(158)发生日食,这种正常的天文现象,在当时被认为是上天对皇帝发出警告。太史令陈授解释说,之所以有这一次日食发生,是因为大将军梁冀作恶太多的缘故。梁冀得知此事,设法杀了陈授,这件事使得桓帝决心除掉梁冀。结果,桓帝借太监之手,除掉了奸臣梁冀,而且将梁家三族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抓到闹市砍头,无一幸免。接着,又杀掉与梁冀亲善的大臣数十人,罢免梁家故吏、门人几百人,朝廷为之一空。同时没收梁家财产三十亿,捣毁他的宫苑园林。《资治通鉴》说,梁冀被诛后,“官府市里鼎沸,数日乃定,百姓莫不称庆。收冀财货,县官斥卖,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这就是“豺狼”梁冀的下场。

    “豺狼当路,安问狐狸”两句话的影响极大,台静农写过一副集句四言联:“且食蛤蜊;安问狐狸。”“且食蛤蜊”典出《南史·王弘传》,王融在酒席上与沈昭略谈话时,沈昭略说:“不知许事,且食蛤蜊。”意为不用说了。小说《孽海花》有“请君且食蛤蜊,今夕只谈风月”之句,也用此典。民初扬州名士方地山对国家大势深感悲观,作对联贴在门上:“如此江山,多少豪杰?且食蛤蜊,莫问狐狸。”他所感慨的,是在乱世中无法报国,只得明哲保身的无奈。

    安抚张婴

    张纲做广陵太守,与梁冀有关。张纲向朝廷举报了梁冀,梁冀对张纲恨之入骨。这时正好广陵张婴聚众作乱,梁冀就趁机举荐张纲为广陵太守,想借张婴之手杀掉张纲。原来,那时广陵郡有个叫张婴的人,聚集数万人在扬州和徐州之间反叛作乱,他们杀刺史,灭太守,已经有十多年之久,朝廷却一直不能降服他们。张纲与先前被派去任刺史的官员不同,并没有带去大量护兵随行。他一个人单车赴任,一到广陵,就带着州府官员直接赶到张婴的营垒门前。由于事出意外,张婴大惊,赶忙关闭营门,远远跑掉。张纲把州府官员打发走,只留近侍十几人,在门前递入书信,请张婴出来相见。张婴见太守如此真心实意,也被感动,就打开营垒大门,拜见张纲。张纲没有一点官架子,他请张婴上座,慢慢劝导说:“以前的地方官,确实非常贪暴,这才使得你们怀愤相聚造反。但地方官固然有罪,你们这样做从道义上也讲不过去。当今皇上仁慈,只想用恩德降服乱民,所以派我到此地来,想以爵禄招安诸公,不想以刑杀相威胁。现在真正是变祸为福、转危为安的机会了,如果闻义不服,天子震怒,附近三州大军一齐杀到,我想到时诸位全军覆没,谁也跑不掉。要归顺还是要造反,请你们大家仔细想想。”

    张婴等人听了,不禁涕泪俱下,说:“我们这些荒野草民,只是因为忍受不了地方官的逼迫,又不能向朝廷诉冤,才聚众谋生的。就像鱼儿游在锅内,知道时间不长,不过是喘息苟活而已。现在听了明公的一席话,真是让我们看到生路了。”于是,张婴隔日带领部下一万多人,连同家属,到张纲府前负荆请罪。张纲单身走进张婴属下的人群中,设置酒宴,与众人欢饮,谈笑风生,好像平生挚交一般。筵席完了,散遣众人,他们想去哪里都给予妥善安排。张纲还为这些人选择建房的地点和种田的地方,有想为官府效力的,他也一一择才录用。于是不费一兵一卒,就平息了一场持久的动乱,扬州一派和平景象。朝廷获悉此事,觉得张纲颇有才能,想提拔任用他,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也就答应了。

    张纲古镇的来历

    张纲在广陵还做了一件为后人怀念的事——兴修水利。当时扬州东部一带连年干旱,滴水如油,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张纲轻车简从,亲临现场,勘察地形,测量水位,又组织数万民工拦水筑坝,围堤造田,开渠引水,灌溉农田,人皆称便。扬州人为了纪念他,把他修筑的水渠称为张纲沟或张公渠,两岸形成的集镇称为张纲镇,还在镇上修了张纲庙。

    张纲老街原以石头铺成,以桥为界,东头全是方石,西头全是条石。街上市面繁荣,草行、木行、粮行等无所不有。古镇倚河而居,一条鲜活的张纲沟带来了古镇的生气。现在张纲庙没有了,但这条老街仍叫太守路。

    民间流传着“张纲沟的驴子——两头赶”的歇后语,反映了张纲古镇的繁忙与兴旺。张纲的驴子是运粮的牲口,训练有素,它能自行往返于仙女庙与张纲镇之间,不需要主人跟随,人皆称奇。

    民间还流传着“张纲沟的菩萨——烂脸”的歇后语,反映了张纲庙里的张纲神像多次修缮的史实。张纲庙的神像脸上贴有金箔,不久金箔被人刮去,复又贴金,因屡坏屡修,故有此谚。

    宋人杨万里有《过张王庙》诗云:“地迥人烟寂,山盘水势回。怪松欹岸出,古庙背河开。晚色催征棹,斜阳恋去桅。丹徒谁道远,一眺正悠哉。”其实很多地方都有张王庙,但是杨万里的《过张王庙》中有“丹徒谁道远,一眺正悠哉”之句,人们以为就是指江都张纲庙。“古庙背河开”的河,也就是张纲为扬州人造福的那条张纲沟。

    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三十六岁就病逝了。扬州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张纲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直到安葬完毕才挥泪而去。

    评点

    张纲人如其名,以纪纲来维护公正,伸张道义。在乱世之中,面对贪腐权贵,他没有明哲保身、趋炎附势,而是挺身而出,发出“豺狼当路,安问狐狸”的怒喝;面对叛乱百姓,他没有大军所向定斩无赦,却能单枪匹马晓以利害,说动叛军自降回归田园;凭一腔凛然正气,直谏贪官不惧权贵;靠一颗为民之心,孤身探营平定叛军,因此他才能获得百姓的敬重。张纲初罹疾时,吏民咸为祠祀祈福,且相与拥泣,曰:“千秋万岁,何时复见此君。”如此得人心者,古往今来,鲜矣哉!是知爱民者,非徒宣于口,在于行也。后人为纪念张纲,名其所开之渠为张公渠,名渠所在地为张纲镇,世代仰念张公,千年犹然。                马家鼎

    链接

    【生平】

    张纲(108-143),字文纪,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汉留侯张良后代。东汉有胆识的循吏。少明经学,为侍御史。汉安元年,奉使考察州郡,行前埋车轮于洛阳都亭,认为“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参劾大将军梁冀等十五事,京师震动。后任广陵太守,勤政爱民,病卒任上。     ——《后汉书》卷五六有传

    【评说】

    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

    正身导下,班宣德信……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         ——《后汉书》本传

    【理念】

    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埽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印迹】

    汉安元年(142),张纲任广陵太守。其间招降义军张婴,于扬州城东开渠,引湖水灌溉农田,民众呼为张公渠。旧时扬州城西有张公城,今扬州江都区有张纲镇,镇内有张公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