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书局本《小窗幽记》摘误

 美莲社 2016-12-16

中华书局本《小窗幽记》摘误
许贵文
《小窗幽记》(明)陈继儒撰
陈桥生评注,中华书局2008年第一版,中华经典随笔插图本丛书之一。笔者读此书,发现有一些讹误,仅就所见,摘出数条,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该书《前言》说:“入清以后,由于陆绍珩名声有限,此书已流传不广,于是二人(陈本敬和崔维东)把其参阅者——晚明头号畅销书作家兼策划家陈眉公抬了出来,并参照陈眉公《小窗四纪》、《岩栖幽事》而为之命名《小窗幽记》。这里谓“陈眉公《小窗四记》,误也。《小窗四纪》(《小窗自纪》、《小窗清纪》、《小窗别纪》、《小窗艳纪》的合称),明人吴从先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著录。吴从先字宁野,号小窗。何伟然《小窗清纪序》说:“燕园,宁野之别业,小窗,燕园之别窦;清纪,小窗之别述也。”陆绍珩纂辑《醉古堂剑扫》从《小窗自纪》中采录条目甚多,书中“小窗”二字频出。如“小窗幽致,绝胜深山”,“小窗偃卧,月影到床”等。“小窗”二字与陈继儒无涉。
二、第1·107条:“开口辄生雌黄月旦之言,吾恐微言将绝,捉笔便惊。”“便惊”以下脱“缤纷绮丽之饰,当是妙处不传”两句。此误当是袭他本之误。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版本都有此误。此条原文是:“开口辄生雌黄月旦之言,吾恐微言将绝;捉笔便惊缤纷绮丽之饰,当是妙处不传。”乃是一段完整骈语。
三、第1·111条:“暗室之一灯,苦海之三老;截疑网之宝剑,抉盲眼之金针。”分号误,当作逗号。此条采自明·焦竑《焦氏笔乘》:“古人谓暗室之一灯,苦海之三老,截疑网之宝剑,抉盲眼之金鎞,故释氏之典一通,孔子立言之悟,无二理也。”此为焦氏阐述三教会通思想之名言,所引为佛教典故。几个单句连用,点分号不确。
四、卷二《情》小序注①⑧“虞侯”,“侯”乃“候”字之误。《历代官制概略》:“虞候官名。古代掌山泽的官。《左传·昭公二十年》:‘薮之信蒸,虞候守之。’”
五、卷二《情》第2·046条:【评】:“采自魏晋时魏瓘《捣衣赋》。”误。此条采自唐魏璀《捣练赋》:“细腰杵兮木一枝,女郎砧兮石五彩;闻后响而已续,听前声而犹在。夜如何其,秋未半。于是拽鲁缟,攘皓腕;始于摇扬,终于凌乱。四振五振,惊飞雁之两行;六举七举,遏彩云而一新。隐高阁而如动,度遥城而如散。夜有露兮秋有风,杵有声兮衣可缝,佳人听兮意何穷!步逍遥于凉景。畅容与于晴空,黄金钗兮碧云发;白素巾兮青女月,佳人听兮良未歇。擘长虹而乍开,凌倒景而将越。是时也,余响未毕,微影方流。逶迤洞房,半入宵梦;窈窕闲馆,方增客愁。李都尉以胡笳动泣,向子期以邻笛增忧。古人独感于听,今者况兼乎秋;属南昌旧福,东鲁前邱。升黄绶之堂,论文谢贾;入素王之庙,捧瑟齐由。愿君无按龙泉色,谁道明珠不可投?”(见《全唐文》)
六、第2·064条注②“‘剪纸’句:用‘蜀女之飘梧’典,见P54注④。”误。当是P52注④。
七、第3·51条:“静若清夜之列宿,动若流彗之互奔。”【评】:“采自晋曹摅《围棋赋》”,误。古代有三篇《围棋赋》:汉·马融一篇、晋·曹摅一篇、晋·蔡洪一篇。此条采自晋·蔡洪《围棋赋》:“屈则尺蠖,伸则龙蟠,崔嵬云起,札嵸浪传,崟岑山结,杳如雾分,静若清夜之列宿,动若流彗之互奔,殿未结而操作数,隶首不得窥其门,局覆乱而不惑,研桑不足识其源。”此两句状对弈时情景。
八、4·10条:“问妇索酿,瓮有新刍;呼童煮茶,门临好客。”“刍”字乃“篘”字之误。此条语出明·屠隆《娑罗馆清言》:“红润凝脂,花上才过微雨;翠匀浅黛,柳边乍拂轻风。问妇索酿,瓮有新篘;呼童煮茶,门临好客。先生此时,情兴如何?”篘(chōu):酒。宋·苏轼《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诗:“近日秋雨足,公余试新篘。”诸本均作“刍”,误。刍(chú):《汉语大词典》释有四个义项:①指割草;②饲草;③以草喂牲口;④草杆、草把等。这里注为“新刍:新酿出的酒”,未知何据。
九、4·29条:“万壑疏风清两耳,闻世语,急须敲玉磬三声;九天凉月净初心,诵其经,胜似撞金钟百下。”“其”字是“真”字之误。考此条采自明·李鼎《偶谈》:“万壑疏风清两耳,闻世语,急须敲玉磬三声;九天凉月净初心,颂真经,胜似撞金钟百下。”
十、4·32条:“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句,考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枕”字后脱一“籍”字。
十一、4·36条:“醉俊人宜益觥盂加旗帜,助其怒也”句,考唐·皇甫松《醉乡日月·饮论》原文,“怒”字乃“烈”字之误。
十二、4·37条:“竹风一阵,飘扬茶灶,疏烟梅月,半湾掩映,书窗残雪。”句读有误。“灶”字后逗号删除,“烟”字后点分号,“月”字后逗号移至“湾”字后,“映”字后逗号删除。当改作:“竹风一阵,飘扬茶灶疏烟;梅月半湾,掩映书窗残雪。”此条采自明·屠隆《娑罗馆清言》:“竹风一阵,飘飏茶灶疎烟;梅月半弯,掩映书窗残雪。真使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
十三、4·44条:“中具晋高僧支法八尺沉香床”句,下注①“支法:即支提,佛家语,即塔。《法苑珠琳》卷十:‘有舍利者名塔,无舍利者名支提。’八尺沉香床:《太上感应篇》有故事称:时江西有个厉辅国,有个八尽(尺)长的沉香床,夏季睡卧,清凉无汗气,蝇、蚊子皆不近。”此注误。支法非指“支提,佛家语,即塔。”是指晋高僧支法虔。与支遁同学。精理入神,先遁亡,遁叹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牙生辍弦于钟子,宝器既潜,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中国人名大辞典》)一说:“支法:晋高僧法护。”亦误。
十四、4·130条:“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句读有误。应标点为: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十五、5·24条:“古今我爱陶元亮,乡里人称马少游。”下注②马少游: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同祖父堂弟,他常劝马援不要为功名所累:“士生一世,但取衣食才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赢余,但自苦尔。”引文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马”字之后脱“为郡掾史,守坟墓”两句。当加省略号。
十六、5·41条“不征文逋”句,下注①:“逋(bū):逃亡。”非。逋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一义项释为“逃亡,逃跑”;第二义项释为“欠交,拖欠”。在此条的语言环境中“文逋”:犹文债。逋字当取“拖欠,积欠”释义。引申指未了之事。
十七、5·44条“园中不能辨奇花异石,惟一片树阴,半庭藓迹,差可会心忘形,友来或促膝剧谈,或鼓掌欢笑,或彼谈我听,或彼默我喧,而宾主两忘。”“辨”字乃“办”字之误。“心”字后当断,“形”字后逗号当移至“来”字之后。改作:园中不能办奇花异石,惟一片树阴,半庭藓迹,差可会心。忘形友来,或促膝剧谈,或鼓掌欢笑,或彼谈我听,或彼默我喧,而宾主两忘。
十八、5·45条“或捉尘清话”句,“尘”乃“麈”字之误。古代士人常手执麈尾清谈。
十九、5·68条“如此期,必属妄想”句,“必”字之后脱一“尽”字。
二十、5·98条:“山房之磬,虽非绿玉,沉明轻清之韵,尽可节清歌、洗俗耳。山居之乐,颇惬冷趣,煨落叶为红炉,况负暄于岩户。土鼓催梅,荻灰暖地,虽潜凛以萧索,见素柯之凌岁。同云不流,舞雪如醉,野因旷而冷疏,山以静而不晦。枯鱼在悬,浊酒已注,朋徙我从,寒盟可固,不惊岁暮于天涯,即是挟纩于孤屿。”此条将原文两条,误作一条。“山房之磬,虽非绿玉,沉明轻清之韵,尽可节清歌、洗俗耳。”为一条,写山房之磬。以下为一条,写山居冷趣。两条主题不同。
二十一、5·113条:“只愁名字有人知,涧边幽草;若问清盟谁可托,沙上闲鸥。山童率草木之性,与鹤同眠;奚奴领歌咏之情,检韵而至。”此条将原文两条,误作一条。“只愁名字有人知,涧边幽草;若问清盟谁可托,沙上闲鸥。”为一条。以下为一条。
二十二、5·124条:“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真自得,谁知素弦横月,短笛吟风。”此条将原文两条,误作一条。这两条分别出自明·洪应明《菜根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为一条,以下为一条。“谁”字乃“唯”字之误。
二十三、5·143条“门开杜径”句注②引杜甫《客至》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非。此条是化用唐·卢照邻《三月曲水宴得樽字》诗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之句,写隐逸者家园。门开杜径:即“门开芳杜径”。芳杜:芳香之杜若。杜若,香草名,即杜蘅,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门开芳杜径”谓门前辟有开满芳香杜若之花的小径。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全唐诗》第一卷。
二十四、5·149条“高轩寒户”句,“寒”字乃“塞”字之误。高轩塞户:谓显贵者乘坐的高车塞在门前。
二十五、5·166条“以来贪夫之侧目”句,“以”字乃“引”字之误。
二十六、6·11条:“长松怪石,去墟落不下一二十里。鸟径缘崖,涉水于草莽间。数四左右,两三家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竹篱草舍,燕处其间,兰菊艺之,霜月春风,日有余思。临水时种桃梅,儿童婢仆皆布衣短褐,以给薪水,酿村酒以饮之。案有诗书:庄周、太玄、楚词、黄庭、阴符、楞严、圆觉数十卷而已。杖藜蹑屐,往来穷川大谷,听流水,看激湍,鉴澄潭,步危桥,坐茂树,探幽壑,升高峰,不亦乐乎!”
此条句读有误,“临水时种桃梅”句当移至“兰菊艺之”句之后。此条采自明·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据改。作:“长松怪石,去墟落不下一二十里。鸟径缘崖,涉水于草莽间数四。左右两三家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竹篱草舍,燕处其间,兰菊艺之,临水时种桃梅,霜月春风,日有余思。儿童婢仆皆布衣短褐,以给薪水,酿村酒以饮之。案有杂书:《庄周》《太玄》《楚词》《黄庭》《阴符》《楞严》《圆觉》数十卷而已。杖藜蹑屐,往来穷川大谷,听流水,看激湍,鉴澄潭,步危桥,坐茂树,探幽壑,升高峰,不亦乐乎!”
二十七、6·27条“良辰美景,春暖秋凉,负杖蹑履,逍遥自乐,临池观鱼,披林听鸟,酌酒一杯,弹琴一曲,求数刻之乐,庶几居常而待终。筑室数楹,编槿为篱,结茅为亭,以三亩荫竹树栽花果,二亩种蔬菜,四壁清旷,空诸所有。蓄山童灌园薙草,置二三胡床着亭下,挟书剑伴孤寂,携琴弈以迟良友,此亦可以娱老。”此条将原文出处不同的两条误作了一条。“良辰美景”至“庶几居常而待终”原为一条,系采自南朝徐勉《与书诫子嵩》。“筑室数楹”以下原为一条。系采自明·陈继儒《岩栖幽事》。
二十八、6·36条“经飓如咿唔”句,“飓”字乃“呗”字之误。经呗(baì):梵文。指以短偈的形式赞唱佛、菩萨的颂歌。咿唔(yīwū):象声词,形容吟诵声。经呗如咿唔:谓赞唱佛、菩萨的颂歌声音像咿唔。
二十九、6·39条“相与咏李白《静夜思》,便觉冷然。寒风就寝,复坐蒲团,从松端看月”五句,句读有误。当标点为:相与咏李白《静夜思》,便觉泠然寒风,就寝,复坐蒲团,从松端看月。”
三十、6·46条“蕉叶堕地而鹿眠”句,“地”字衍。
三十一、6·69条:“小窗偃卧,月影到床,或逗留于梧桐,或摇乱于杨柳,翠华扑被,俗骨俱仙。自从竹里流来,如自苍云吐出。”“及从竹里流来,如自苍云吐出”两句衍,当是6·70条前两句。“及”字乃“自”字之误。此条采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三十二、6·70条:“清送素娥之环佩,逸移幽士之羽裳。相思足慰于故人,清啸自纡于长夜。”“清送”句之前脱“自从竹里流来,如自苍云吐出”两句。此条采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三十三、6·83条“褥绣起于缇纺,烟霞生于灌莽。”下注“①褥绣:锦褥绣被。”亦误。唐·卢照邻《同崔少监作双槿树赋(并序)》原文作“缛”。缛绣:绚丽的锦绣。“缛绣起于缇纺”:意谓绚丽的锦绣出自桔红色的丝绢。
三十四、7·32条:“花阴流影,散为半院舞衣;水响飞音,听来一溪歌板。”下注“①歌板:捣衣的声音。”误。歌板:亦作歌版、绰板,即拍板,乐器,歌唱时用以打拍子,故名。这里歌板释为“捣衣的声音”,与下文评语“听此水响歌板之天籁”的说法就矛盾了。《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天籁指自然界的声响,譬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风吹大地的孔穴发出的声响是地籁。人籁则泛指人发出的声音。“捣衣的声音”是人劳作发出的声响,是人籁,不能说是天籁。
三十五、7·37条“分忖梅花自主张”句,“忖”字乃“付”字之误,形误,当是失校致误。此句语出南宋·陈随隐述其先人诗:“闭门不管窗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三十六、7·43条下注②“东坡之赤壁:指苏东坡前后《赤壁赋》。《序》称:‘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这里谓“《序》称”,误。苏轼前后《赤壁赋》均无《序》。此段引文是《前赤壁赋》中语。(见《古文观止》、《苏轼文记》)
三十七、7·44:条“茶中着料,碗中着果,譬如玉貌加脂,蛾眉着黛,翻累本色。煎茶非漫浪,要须人品与茶相得,故其法往往传于高流逸隐,有烟霞泉石磊落胸次者。”此条将原文两条误作了一条。“茶中着料,碗中着果,譬如玉貌加脂,蛾眉着黛,翻累本色。”为一条,采自明·邢士襄《茶说》。主张茶要戒淆。以下为一条,采自明·陆树声《茶寮记·煎茶七类》,对煎茶者的人品作出明确的判断。
三十八、7·59条“如游皇古意思”句,“意思”二字为衍文。此条语出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三十九、7·64条“研枫昉羼和之”句,“昉”乃“肪”字之误。枫肪:指枫脂,即枫树的胶,亦作枫香脂。味香,可入药。此条语出明·杨慎《杨升庵集·六十六卷·香与墨同关纽》。
四十、7·72条“晚登秀江亭”句,下注①“秀江亭:在杭州六和塔寺内。”此注误。秀江亭:位于江西省新余县老城东南袁江(亦称秀江)之滨虎瞰山上,北宋隐者吴仁(字叔元)建造于私人别墅。自古为风景名胜。(《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秀江:即江西之袁江。”)宋·黄庭坚《杂题》:“欧阳率更鄱阳帖用笔,妙于起倒林夫临笔,殊不失真,于崇宁元年四月来谒叔元,晚登秀江亭,澄波古木,使人得意于尘垢之外,盖人闲景幽两奇绝耳。”黄庭坚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四月来新余拜访好友吳仁。他与吴仁晚登秀江亭,题此,并赋《秀江亭》诗记其幽闲之胜。杭州六和塔寺周围之秀江亭非此。
四十一、7·094条:“落花慵扫,留衬苍苔;村酿新刍,取烧红叶。”“村酿新刍”句,“刍”乃“篘”字之误。刍(chú):①指割草;②饲草;③以草喂牲口;④草杆、草把等。“村酿新刍”,文义不能通。篘(chōu):此指酒。新篘:新酒。苏轼《溪堂读书》诗:“近日秋雨足,公余试新篘。”
四十二、8·1条“吕圣公之不问朝士名”句,下注①“吕圣公:吕蒙正,字圣公,北宋人。”“字圣公”非,疑原文误作“吕圣公”,注文即误作“字圣公”。《中国历史大辞典》载:“吕蒙正(946-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三任宰相。”“张师高之不发窃器奴”句,下注②“张师高:张齐贤,字师高,北宋人。”“字师高”非,疑原文误作“张师高”,注文即误作“字师高”。《中国历史大辞典》载:“张师亮:张齐贤(943-1014)字师亮,曹州人。北宋宰相。”
四十三、8·42条:“湖山之佳,无如清晓之时。当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楼,而翠黛临阶,吹流衣袂,莺声鸟韵,催起哄然。披衣步林中,则曙光薄户,明霞射几,轻风微散,海旭乍来。见沿堤春草霏霏,明媚如织,远岫朗润出林,长江浩渺无涯,岚光晴气,舒展不一,大是奇绝。”谓此条采自郑瑄《昨非庵日纂》,非。郑瑄(生卒年不详),号非庵居士,明天启四年(1624)举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应天巡抚。昨非庵是郑瑄官署中书室。《四库大辞典》载:《昨非庵日纂》初刻本为崇祯间(1628-1644)刻本。而陆绍珩《醉古堂剑扫》初刻本是天启四年(1624)。考两书有数条同文,编著之书有同文,后出者是用先出者。故《昨非庵日纂》中条目不可能是《醉古堂剑扫》中条目之出处。
四十四、8·54条:“浮云回度,开月影而弯环;骤雨横飞,挟星精而摇动。”评曰:“浮云游动,使得月影开合回环弯曲变化;暴雨横飞,挟着星宿之精而撼动天地。云雨和星月,千变万化,让人叹为观止。”此为误读。因为此条出自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岂比乎浮云回度,开月影而弯环;骤雨横飞,挟星精而摇动。”元稹此赋写“大司马(兵部尚书)以驰射而选才,众君子皆注目而观艺”的。当时,“天子垂衣,俨鸠行于北阙;夏官司马(掌军政和军赋的司马。指兵部官员)阅骑从于南宫。”说皇帝率众官员在宫殿城楼上检阅观看。前来参加驰射的士勇们,“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札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此段四句描写了这些应试的士勇们驰射的技艺和当时的情景。而不是写当时的自然景物。
四十五、卷九《绮》小序“笑语勾别座之春”句,“春”乃“香”字之误。别座之香:谓别的座位上的妖媚女子。岳麓书社本《醉古堂剑扫》作“香”,是。
四十六、9·11条:“流苏帐底,披之而夜月窥人;玉镜台前,讽之而朝烟萦树。”评作:“卷起流苏帏帐,皎洁的夜月夜来窥人;对着明月吟诗,朦胧的朝雾萦绕树梢。”玉镜台:玉制的镜台。在这里不是指明月。“玉镜台前”与“流苏帐底”为对文。若作明月解则失偶,所以解读不确。当是袭他本之误。
四十七、9·14条:“李后主宫人秋水,喜簪异花芳草,拂髻鬓尝有粉蝶聚其间,扑之不去。”句读有误。又“草”乃“香”字之误,“尝”当作“常”。此条语见清·吴任臣撰《十国春秋·南唐列传》:“李后主宫人秋水,喜簪异花,芳香拂髻鬓,常有粉蝶聚其间,扑之不去。”此条原文当据此改之。
四十八、9·45条:“水绿霞红处,仙犬忽惊人,吠入桃花去。”此条采自明屠隆《冥寥子游》,评:“此三句为明寥子所作之诗”,不全面。冥寥子所作《沿溪踏沙行》诗全文是:“沿溪踏沙行,水绿霞红处。仙犬忽惊人,吠入桃花去。”
四十九、9·49条评:“士子们在春风中斗草嬉戏,用那束书的书带草写字作诗,自然也要愁怀大开”,书带草,亦称麦冬、麦门冬、沿阶草。叶丛生,线形,革质。传说郑玄门下用之束书,故名书带草。这里谓士子们“用那束书的书带草写字作诗”,未知何据。
五十、9·62条“落花声”之后脱“落叶声”三字。此条出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五十一、9·75条“绝世风流,当场豪举”为衍文。此条出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五十二、9·79条:“纷黄庭之靃靡,隐重廊之窈窕;青陆至而莺啼,朱阳升而花笑;紫蒂红蕤,玉蕊苍枝。”“纷黄庭之靃靡”句,“黄庭”乃“广庭”之误。见唐·卢照邻《双槿树赋》。“青陆”下注②:“青陆:即青道,月亮运行的轨道。”此注误。《汉语大词典》青陆条释为三个义项:①即青道;②指东方;③指春天。此处当取春天释义。
五十三、10·17条:“肝胆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气骨清如秋水。”“秋水”之后脱“纵家徒四壁,终傲王侯”两句。此条出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五十四、10·77条:“壮志愤懑难消,高人情深一往。”“壮志”当是“壮士”。壮士:指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即勇士。愤懑:愤慨,气愤。“壮志”作为一种志向,说它“愤懑难消”,于文义、文气都不能通。且“壮志”与“高人”对举病于失偶。
五十五、11·11条:“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操出。”此条将原文两条误作了一条,“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为一条,以下为一条。两条均出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五十六、11·12条“以爱子女之心爱父母”句,“子女”乃“妻子”之误。此条语出明·洪应明《菜根谭》。
五十七、11·44条评语中“司马子徽”,是司马子微之误。此条出自唐·司马承祯《坐忘论》。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
五十八、11·59条“疾雷幽电”句,“幽”乃“闪”字之误。考此条采自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当据改。
五十九、11·96条下注①:“‘青山’二句:孟郊《大梁送柳浑先入关》”,“浑”乃“淳”字之误。孟郊此诗为《大梁送柳淳先入关》,见《全唐诗》卷三七八。
六十、12·27条“帖括因人”句,“因”乃“困”字之误。下注①:“因人:意谓借用别人。”亦误。明·华淑《题闲情小品序》原文为“帖括困人”,谓科考的文章令人困倦。
六十一、12·28条:“水流云在,想子美千载高标;月到风来,忆尧夫一时雅致。何以消天下之清风朗月,酒盏诗筒;何以谢人间之覆雨翻云,闭门高卧。”此条将原文两条误作了一条。“水流云在,想子美千载高标;月到风来,忆尧夫一时雅致。”为一条,语出明·李鼎《偶谈》。以下为一条。
六十二、12·49条:“春来新笋,细可供茶;雨后奇花,肥堪待客。”下注①:“新笋:指茶芽。”误。茶芽称茶笋。新笋:指新生竹笋。李贺有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诗,全咏竹笋。
六十三、12·59条:“良夜风清,石床独坐,花香暗度,松影参差。黄鹤楼可以不登,张怀民可以不访,《满庭芳》可以不歌。”下注①:黄鹤楼可以不登:典出《世说新语·容止》:“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新,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此注有误。当是袭江苏古籍出版社本之误,该本注:“黄鹤楼:用《世说新语·容止》篇中庾亮在气佳景清时登黄鹤楼的典故。”诸本误注皆本此。“黄鹤楼可以不登”句非用此典。《世说新语·容止》所记庾亮登武昌南楼故事,《晋书·庾亮传》亦载。前者言庾亮夜登武昌南楼“竟坐甚得任乐”,即无拘无束地尽情欢乐,后者谓其“坦率行己”之性情,并无庾亮登黄鹤楼之说。
六十四、4·55条:段由夫携瑟就松风涧响之间,曰三者皆自然之声,正合类聚。
此条采自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六:“段由夫携瑟就松风涧响之间,曰:‘三者皆自然之声,正合类聚。’”这里原文句读不确,应标点为:段由夫携瑟就松风涧响之间,曰:“三者皆自然之声,正合类聚。”
六十五、3·59条:是技皆可成名天下,唯无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唯多技之人最劳。
此条句读有误。两个“天下”当属下而误属上。应当标点为:是技皆可成名,天下唯无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唯多技之人最劳。
六十六、1·12条“天阨我遇”句,下注“①阨:通‘隘’,狭窄。”非。当是“天厄我遇”。
六十七、6·73条“不倩金张”句,下注“①金张:汉代显宦金日磾、张安世的居处。常用以泛指权贵馆舍。《汉书·盖宽绕传》:‘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此注误。这是杂糅金张、金张馆的释文。金张:西汉金日磾和张安世的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因用为显宦的代称。典出《汉书·盖宽绕传》:“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许伯,宣帝皇后父。史高,宣帝外家也。金,金日磾也。张,张安世也。”(见《汉语大词典》金张、金张馆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