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完成拆除模板后,经常在外围竖向剪力墙及板面发现不同程度的混凝土裂缝。对于此质量通病工地项目部都应该高度重视,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查看、认真分析、总结、吸取教训,作出以下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处理意见及后续施工中的一些保障技术措施。 一、裂缝分析原因 1、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没有按照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2、内置空芯模板的安装位置不正确,没有有效的保证垫块位置,内置空芯模的加固方式错误。 3、板面钢筋上下保护层厚度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4、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控制坍塌度。 5、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模板及内置空芯模洒水湿润不够,造成混凝土失水速度快,收缩不均。 6、施工过程中浇捣顺序不合理,造成大量浆体聚集,混凝土局部出现粗骨料偏少。 7、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收面过程次数偏少一次成型造成混凝土在终凝前膨胀过程中缺少二次碾压。 8、混凝土施工终凝后2H没有进行养护或养护时间不够。 9、钢筋绑扎不够规范,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对钢筋的正确位置不重视。10、混凝土浇捣完成后过早的对混凝土施加荷载。 二、处理措施 1、对开裂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分类,对于细微龟裂纹采用凿子进行凿除表面,使用高标号砂浆进行封闭处理。 2、对于裂缝大于2mm且不是贯穿裂缝的采用打孔高压注浆处理。 3、对于裂缝大于2mm且在长期用水部位,采用打孔高压注水溶性发泡聚氨酯进行处理。 4、对于裂缝大于2mm且存在贯穿性和影响结构的部位,采用打孔高压注水溶性聚氨酯,处理后内外表面再贴碳纤维进行局部加强。 5、对于严重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征求设计意见,另请有资质的加固单位出加固方案再另行处理。 这个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包括土方通病、地下防水施工质量通病、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砌体施工质量通病、地面和楼地面施工质量通病、屋面施工质量通病、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还有水暖电等施工质量通病,基本囊括一个完整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了。小贴士:收藏随时看,下载永流传。 三、保障措施 1、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及规范要求,对每个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及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对坍塌度要求做好安排计划工作。 2、认真分析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管道走向的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浇捣顺序等合理安排。 3、严格对混凝土公司提供的商混进行检查监督,发现有不满足施工现场需要及无工作可行性的混凝土立即进行组织退场。 4、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及内置空芯模进行充分湿润。 5、混凝土浇捣过程中不能进行集中下料,要均衡,严禁骨料分离造成大量浮浆聚集。 6、施工过程中发现钢筋偏位及垫块位移现象及时进行恢复原位。 7、内置空芯模的加固在拉结点位置的底筋不能跑位,造成保护层过厚。 8、控制好标高的混凝土在收水达到7层干失去塑性的同时,采用打磨机多次进行碾压,保证混凝土在先膨胀后收缩过程中而产生的裂缝进行压实恢复。 9、混凝土终凝2H后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终凝时间后不少于14d,每天工人养护遍数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但每天不得少于3次且混凝土表面不能发白起灰。 10、混凝土终凝后内置空芯楼板必须待养护3天后才能对上部结构进行施工,不能过早的集中在上部施加荷载。竖向结构的拆模务必要在混凝土终凝24H后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