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椎右旋与人类脊椎病的起源

 天道酬勤更努力 2016-12-16


“脊椎右旋障碍”的又叫做“人体负重状态下脊椎异常几何结构”。人类在长达数百万年的劳动进化过程中,由于人脑左右两半球功能的明确区分,大脑左半球支配右侧肢体的一致性,决定了人类右向行为和右侧负重的习惯,在人体负重劳动时,由于两侧重力的失衡,脊柱的几何结构必然出现一种适应性的改变,以调整重心。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人们习惯在电脑前办公,在电脑前玩游戏,在中央空调中一呆就是几小时,寒湿使椎旁肌受冷、僵硬、挛缩。长期使用右手、右侧背肌受牵拉,造成脊椎整体力的失衡,使脊柱呈现右旋。


 


        我们发现各种脊椎病患者的异常脊椎几何状态,就是人体劳动右侧负重时的异常几何状态,这种异常状态最大的、最隐蔽、最难以通过影像学观察到的共同点就是脊椎右旋障碍。

     右侧负重时脊椎的异常几何形态特点是:

1.腰椎向右弯曲,与右侧髂嵴连线呈小于90度的锐角;与左侧髂嵴连线则成为大于90度的钝角,此时腰椎椎体间隙呈“左宽右窄”的异常状态。椎间隙狭窄的一侧会对神经根造成相应的压迫。

2.胸椎向左侧弯曲,椎体间隙呈“左窄右宽”的异常几何状态。

3.颈椎向右侧弯曲,颈椎间隙呈“左宽右窄”的异常几何状态。

4.右侧负重时,由于脊柱两侧的骨骼肌相反的作用力,(右侧肌群以支撑力为主;左侧肌群则以牵拉力为主)两种相反的力,造成双侧髂嵴和骶髂关节的整体右旋。

        以上这些骨骼结构的细微改变,在常规影像学检查所获得的影像资料,难以观察到椎体的三维结构的实际改变,比如双侧髂嵴的前后移位和细微旋转角度,是很难在二维平面的X片上反映和观察到的,而以手法摸骨触诊的方式则相对直观简便。由于目前人们对于“脊椎右旋障碍”的概念比较陌生,另外一种定义也可以叫做“负重状态下脊椎的异常几何状态”。为了获得更加可靠的数据,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和临床实践,并获得大量的脊椎右旋的临床证据:

1.脊椎右旋障碍的普遍性和一致性:

    在近二十年来,上万例脊椎康复临床实践中发现,脊椎右旋(双侧髂骨和骶髂关节右旋)现象的普遍性,和遗传性的规律,患腰肌劳损、腰腿痛、坐骨神经痛、颈肩综合症的患者存在脊椎右旋障碍的概率高达100%。2006年与三个国外中医专家考察团交流为他们检查时发现,西方白种人的脊椎右旋现象更为明显。

2. 脊椎右旋障碍手法检查的临床特点: 

    仰卧位双侧髂嵴连线触诊检查可见:左侧髂嵴高于右侧髂嵴,(前髂嵴连线呈左高右低的斜线);左侧髂前上棘内收,右侧髂前上棘外展;与肚脐连线呈不等腰三角线

俯卧位双侧髂嵴连线触诊检查可见:与仰卧位相反,右侧髂嵴高于左侧,(后髂嵴连线呈右高左低)的斜线。

3.颈腰椎病患椎椎体右旋的一致性规律:

       由于应用手法触诊检查患椎位置具有便利的条件和直观的结果,所以对照影像检查结果检查,则更容易找到脊椎右旋的证据。检查和确认患椎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影像片所确诊的患椎椎体棘突的定位,可以获得更为直接的证据:即患椎的棘突与上下相邻的椎体棘突明显向左偏移的现象(椎体顺时针旋转移位时,棘突向左偏离额状中线),凡是出现棘突向左偏移的椎体即为患椎,同时可以按压到明显的阳性反射点(痛点)其准确率应在85%-95%之间。有过外伤史的患者有时会有所不同,会出现少数左旋的椎体,(棘突向右侧偏移的现象)。

4.脊椎右旋障碍的遗传性的证据:

    目前普遍受到关注的是“脊椎病年轻化”的提法,而没有人提出脊椎病的遗传性与年轻化有关。如果将来这个问题在健康领域内达到普遍的共识和知晓率,将对脊椎病的前期预防及后期的自愈性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手法调理的特殊条件,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家庭成员和家族成员,从而发现了脊椎病具有遗传性的规律。父母与子女之间患椎在相同的位置,家族成员也是如此。既然是与遗传有关,就与基因遗传之间存在着某些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使人联想到,多种内脏疾病的遗传或许与脊椎病的遗传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5.脊椎右旋障碍在宏观时空中形成的原因

    人类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功能的不同,(左脑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支配右侧肢体)决定了人类共同的“右向行为”,右向行为决定了右侧负重的习惯,右侧负重的历史可以追朔到350万年之前至今的宏观时空中,右侧负重的习惯性也随着人类的自我进化持续到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如果父母双方的精子和卵子带有相同的脊椎右旋的基因缺陷,其所复制的受精卵则意味着不断地复制和强化了父母相同的基因缺陷。这就可以解释80年代以后的青少年既然早已脱离了负重性的体力劳动,其右旋障碍综合症的发生率远高于其父辈和祖辈。

6.脊椎右旋障碍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随着脊椎右旋障碍基因遗传的假想,不断地被临床实践的检验所证明,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见解和最新的发现,还需要更多的具有权威性的科学检验才能最终被主流所确认。

       2011年初我们借用一个从德国进口的3D量子检测设备,进行了一次脊椎右旋障碍矫正前后的对比试验。实验结果的数据表明:在检测前脊椎病变部位的5、6级病变信号,在矫正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好转;矫正后病变部位的组织细胞的好转率达到56%;矫正后最为明显的变化是DNA和染色体好转率达到86%。可见在矫正脊椎右旋障碍之后的数分钟时间之内,首先发生变化的是在病变组织细胞中的微观视界,是从DNA和染色体的微观层面发生了改变。在矫正后不到20天的时间里,患者右下肢患肌肉萎缩20多年的大腿肌肉,竟奇迹般的自愈恢复到与健侧相近的正常水平,经过再次3D量子检测结果显示:十几天前病变部位多处软硬组织5、6级的黑色病变信号全部成为1、2、级正常信号。这也许是因为矫正了脊椎右旋障碍,起到了修改细胞中DNA和染色体中存在缺陷的某个片段,经修改后的健康细胞迅速裂变和再生,重建了健康的系统,使得萎缩多年的大腿肌肉恢复到正常水平。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的原因与基因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目前国内外脊椎与基因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是否有所进展我们无从知道,还有待于与国内外具有权威的生物量子和基因科研单位共同合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7.脊椎右旋障碍基因缺陷的发病过程

    脊椎右旋障碍作为一种基因缺陷,是由父母双方相同的基因缺陷逐代强化复制在受精卵中的,所以脊椎病是由于先天遗传而并非是后天发生的,这种缺陷在婴儿出生前已经存在了,问题在于我们一直没有发现并且认识到而已。

    日本的正脊专家西园正幸寺认为:骨盆的移位是因为婴儿在分娩时因为母体的产道弯曲所造成的,因此他将俯卧位髂嵴连线检查分为“骨盆左移位”和“骨盆右移位”两大类,但我们在之后近二十年的临床检查中进一步发现,仅以俯卧位检查所得到的结果并不准确,还应结合仰卧位的髂嵴连线检查,由此发现了这个极为隐蔽的“脊椎右旋障碍”。

    脊椎的右旋障碍最初是从骶髂关节开始的,椎体的右旋随着婴幼儿的成长过程自下而上的向上延伸,最终形成骨骼系统的整体右旋。少年阶段的脊椎侧弯与严重的脊椎右旋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的,如果在早期发现早期矫正,是可以预防的。

       进入青年阶段,脊椎右旋障碍的临床表现就是通常所说的“亚健康”症候群,出现一系列的功能性障碍和不适症状,常规的检查结果一切正常。由于以上所述的脊椎右旋障碍会对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的智能化系统出现功能性障碍,最终由功能障碍发展到器质性病变。


    脊椎右旋障碍是一种普遍性的基因遗传障碍,也是脊椎病的主要起源,由于脊椎病发生的初始原因的全部过程和连续的“时空因果”,都发生在人类进化的宏观时空中,就像一副横跨数百万年的“多米诺骨牌”,事件的原因应该从第一张骨牌倒下的时间开始算起,只有完整的了解事件发生全部的“因”与“果”才可能破“疑”而解“难”。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