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华民窾会,华阳伯实称其名,俎豆馨香,直将南岳西川共老; 打通义利关头,徽国公逊非其匹,文章炳蔚,尽教沩山汉水增光。
天以理学启湖湘,濂洛诞其前,西山敷其后,惟公更终老是邦,崱屴大沩峰,三古延陵例赢博; 人藉烝尝绵子姓,循吏合一传,儒林授一经,自我来仰瞻宗望,渊源小洙泗,千秋阙里俪新安。
二、安化张氏宗祠 雅范重明端,试言曲江相公,何等风度; 名贤传道脉,缅维南轩夫子,的是儒宗。
三、绵竹县衙
忠臣孝子纲常地,
四、绵竹南轩祠 绵竹南轩祠联 杨锐 高天仰北斗 正学崇南轩
绵竹南轩祠联 杨聪 是宜王者师,惜讲幄封章,祗传乾道; 同为宰相子,看乡祠俎豆,远胜升庵。
绵竹南轩祠联 肖子绅(清) 继往开来,不愧考亭称畏友; 穷径致用,深惭司铎到名邦。
绵竹南轩祠联 佚名 县官是荆州牧守;
阐道为广汉儒宗。
绵竹南轩祠联 伍生辉(清 绵竹县令) 公为炎宋伟人,却逢神州板荡以来,战则争,和则议,那堪大地腥膻,河山半壁;
我忝晋熙令尹,丁此邪说纷
绵竹南轩祠联 李德扬(清) 北狩江山破, 南轩俎豆香。
绵竹南轩祠联 肖风(清) 公为有宋名仕,无愧枋榆隆祀典; 我是执经弟子,忝司木铎愧乡邦。
绵竹南轩祠联 张香海(清) 两世勋名,故里犹新思寇竹; 一门事业,方塘无恙爱周莲。
绵竹南轩祠联 陈钟祥(清 绵竹县令)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岂不快哉;
亦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绵竹南轩祠联 佚名 怀古吊忠贞,痛泣狂澜既倒犹催棹; 承先知父子,伤心阉官未除胜养痈。
五、绵竹张魏公祠 绵竹张魏公祠联 杨聪(杨锐长兄) 当年南渡何人,扼此老终身,不教与范富齐勋,坐看淮甸烟尘,汴官禾黍; 今日北冥多事,请先生复起,安得率刘吴诸将,一赋楼船夜雪,铁马秋风! 上联写张浚忧国忧民,一心抗金,累遭投降派的陷害,使他不能像范仲淹与富弼(南宋有名的儒将)那样建立功勋,实现报国之志,而只能慨叹愤恨。下联指绍兴三十年(1160年)金人阴谋撕毁和约大举南犯,宋高宗半壁江山及及可危。当时上自公卿大夫下自全国军民均热切盼望张浚早复相位。绍兴三十一年春,上召张浚还朝封为魏国公主持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的北伐。而张浚遂率领刘琦吴玠等抗金名将奔赴沙场!
绵竹紫岩书院联 杨聪 此院经五百年,自延祐而还,弦诵由来方鹿洞; 有池周六十丈,是宇文故址,津梁何必数鹅湖。
自庄君平卜宅以来,古井犹存,想当年道德幽思,易传一篇,直使紫岩为嗣响; 昔张丞相读书于此,高山不远,愿多士风流接踵,长城万里,莫将青史让前贤。
实学在穷经,试观魏国遗书,只有传笺无语录; 立身虽洁已,欲守宋儒宗派,岂容义利作空谈。
绵竹紫岩书院联 佚名 紫岩池水光如鉴; 绛峰文星气似珠。
绵竹紫岩书院联 张聪(清) 亭起势凌霄,宇文公青史书贤,芳躅自堪留百代; 湖开波映月,张魏国紫岩嗣响,大名同与峙千秋。
六、长沙城南书院 长沙城南书院联 朱熹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峰
长沙城南书院联 吕南村 人只此人,不入圣,便作狂,中间难站脚; 学须就学,昨既过,今又待,何日始回头。
长沙城南书院联 句里乾坤随指顾; 斗南钟鼓闹清秋。
长沙城南书院联 佚名 燕柳最相思,身别修门二十载; 楚材必有用,教成君子六千人。
长沙城南书院联 梁鼎芬(清) 往事忆觚棱,身别都门二十载; 新阳尽桃李,教成君子六千人。
长沙城南书院联 李彦章 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 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
长沙城南书院联 佚名 唤渡竟奚为?莫贪着蜗角微名,蝇头细利; 临行何所赠?好记取东城白水,北郭青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