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禽

 金樽清影 2016-12-16

展禽   展禽 名获,字季,又字禽,柳下(今宫里镇西柳村)人,后人尊称柳下惠。春秋时为鲁国士师,掌管法典刑狱。西柳村有柳下惠墓遗址。

  新编柳下惠年谱

  柳明瑞编撰

  柳下惠(前720~前621),又称柳下季(《国语·鲁语上》、《吕氏春秋·季秋纪》),姬姓展氏,名获,字禽,谥号惠,因食采于柳下,故称柳下惠,为柳氏得姓始祖。

  姬姓周朝(前1046~前256)建立后,武王分封开国元勋,其弟周公旦以公爵位封于鲁国,都曲阜,但留朝执政,由长子禽父(字伯禽)代为就封,史称鲁公。其五代孙名“称”,即第十二位鲁君鲁孝公(前?~前769),有季子字子展(或称公子展、夷伯展)。子展之孙曰无骇。公元前715年,无骇卒。当时诸侯以字为谥,鲁隐公便命其族以祖父字为展氏。此乃展氏得姓之始。展禽为无骇之子,这便是展、柳二姓均尊展禽即柳下惠为始祖的历史渊源。

  柳下惠是我国春秋时期(前722~前481)的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比他稍晚的至圣孔子(前551~前479)和亚圣孟子(约前385~前304)皆对其推崇备至。孔子称赞柳下惠“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孔子家语·贤君》),是“言中伦、行中虑”的高尚“逸民”。(《论语·微子》)孟子称柳下惠是可为“百世之师”的“圣人”:“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孟子·尽心下》)孟子又将柳下惠与伯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而“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此即“和圣”这一至上尊号之由来。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匮乏,今天为柳下惠编撰年谱已非易事。笔者依据《左传》、《国语》、《论语》、《孟子》等古代典籍,结合搜集到的《和圣年谱》(见泰山学者王价藩、王亨豫父子抄编《泰山丛书》第三十五册第一卷),《圣祖年谱》(见山东平阴县展家洼村展氏所藏《展氏族谱》),《展氏源流》、《展氏世纪》、《展氏世系》(见曲阜“衍圣公府”档案0000705号卷宗)等方志谱谍,并到相关各地实际考察,然后进行综合研究,草拟成文。对引文中生僻晦涩字词,略作注释。为与以前诸谱相区别,特名之曰《新编柳下惠年谱》。

  前720 周平王五十一年、鲁隐公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午时,火光入室,文鸟鼓舞,禽生于鲁地。《圣祖年谱》、《展氏世纪》

  禽本年一虚岁,以下均按虚岁计年龄。

  其“鲁地”具体地望,《展氏族谱·世系》谓:“生于故县,长于堰头”。

  从“衍圣公府”所存清代滋阳①县上报“和圣奉祀生”文献判断,故县、堰头当在今兖州境内。今兖州城西北二十余里有村名故县,故县东北四里有村曰堰头。在堰头村东北二里有古桑丘(乘丘)遗址。据《展氏族谱》称,展禽即生于斯,长于斯。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柳下惠、柳下跖的不少故事。

  兖州最好最早的方志是明于慎行②编撰的《兖州府志》,他以“郡人”③身份修家乡志,自然对土著历史名人格外关注。柳下惠经历代宣扬,特别是孔孟二圣将其推至“和圣”④高位。若柳下惠为兖州人,于慎行必优先选入。然他却只字未提。直至清代,《滋阳县志》方出现柳下惠墓祠在高庙村记载。而到民国,《滋阳县志合编》在注中又否定了前者。

  今山东平阴县展家洼村(原属肥城)亦号称“和圣故里”。清[乾隆]《重修肥城县志》、清[嘉庆]《肥城县新志》及清[光绪]《重修肥城县志》等,均载此村有“和圣祠”,有明天启⑤年间肥城知县王惟精书丹“和圣故里”碑。据展家洼展氏所藏《展氏族谱·家祠志》,从和圣五代孙展溱起,为避难去鲁迁齐。至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和圣第六十八代孙展友才方从青州益都回迁,到平肥交界处落住,因处柳滩河洼地,名村展家洼。这里“为其(和圣)后无疑”,但非和圣出生之地也是显而易见的。连清[光绪]《肥城县乡土志·耆老⑥录·先贤名儒》亦云:“按泰安有柳里村,和圣墓在焉。泰安邑乘⑦列和圣于《人物志》,则和圣为肥城人,为泰安人,究莫能定也。”

  ①滋阳 兖州地处嵫阳山之阳,金改原“瑕县”为“嵫阳县”。明成化年间复改“嵫”为“滋”。“滋阳”之称延用至清。解放后,兖州城区以外的地区仍称“滋阳县”。

  ②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今平阴西南)人,字可远,更字无垢。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累迁礼部尚书。习明典制,诸大礼多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奇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③郡人 郡,古代行政区划名。郡人犹乡人。

  ④和圣 《孟子·万章下》:“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⑤天启 明熹宗皇帝朱由校年号,从公元1621年~1626年。

  ⑥耆老 耆,老。耆老指年高而久负声望的人。

  ⑦邑乘 邑,古代行政区划名;乘,《正字通·丿部》:“晋史曰《乘》。毛氏曰:‘乘者,载也,取载事为名’。”《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杌》,鲁之《春秋》,一也。”赵歧注:“此三大国史记之名异,乘者兴于田赋乘马之事,因以为名。”后因称史书为“史乘”。邑乘则是记载地方之史书。

  前715 鲁隐公八年,禽六岁。《圣祖年谱》。《和圣年谱》作八岁,疑误。其父鲁大夫司

  空①无骇卒。《圣祖年谱》、《和圣年谱》、《展氏世纪》

  “无骇卒,羽父②((请③谥④与族⑤。公问族于众仲⑥,众仲对曰:‘天子建德⑦,因生以赐姓⑧,胙之土⑨而命之氏⑩。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左传·隐公八年》

  此展氏受姓之始也。《展氏源流》

  ①司空 官名,主掌工程建设。

  ②羽父 即鲁公子翚,翚一作“挥”。

  ③请 请求(赐予)。

  ④谥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所附《谥法解》云:“谥者,行之迹;号者,行之表。”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行迹所给予的相应称号。一般由君王赐谥号。个别也有非官方做出的,称私谥。柳下惠之“惠”即为夫人和弟子私谥。

  ⑤族 宗族、氏族名称。

  ⑥众仲 人名,鲁公族。

  ⑦建德 晋杜预注:“立有德(之人)以为诸侯”。

  ⑧因生以赐姓 杜注:“因其所由生以赐姓”。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氏族序》:“居于姚墟者赐以姚(指舜),居于嬴滨者赐以嬴(指少昊)。姬之得赐,居于姬水故也(指黄帝);姜之得赐,居于姜水故也(指炎帝)。故曰因生以赐姓。”

  ⑨胙之土 胙,本为祭肉。古时祭礼完毕将祭肉颁赐于人,故引申为赏赐。胙之土即封赏给土地作食邑。

  ⑩命之氏 氏犹族,由姓别出。命之氏即赐予新氏族(宗族、家族)以名称,如展氏。

  字 指王父(祖父)名、字之字。古制,以王父字作为从姓族别出的氏族称号,即姓氏之氏。如展氏,即以王父字“展”命名的。

  官族 以官职作为新别出氏族之名,即以官名为氏,如吕相氏,“秦相吕不韦本阳翟贾人,子孙以贵氏焉。”(郑樵《通志·氏族略·以官名为氏》)

  关于禽名之来历,《展氏世纪》有一段记述:

  “圣母居邑,夜梦火光入怀,觉而有孕。卜之生男,明且贞①焉。(周)平王五十年,周室衰微,诸侯废职,方物②不贡。(鲁)隐公二年,鲁亦弗③入。王命宰咺来让④之曰:‘昔周公⑤负扆⑥成王⑦,德跻⑧天府,功盖侯伯,赐禘于鲁⑨,明尊亲也。贡之不入,慢⑩王章也。慢王不职,违先不孝,罪莫大焉。’公惧,使无骇如周,匍匐王庭,自咎曰:‘嗣君未立,长君摄政,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国有常典,职司所事,贡之不入,罪在臣工,何君与焉?不敢累君以蔽王。’王劳之,曰:‘自罪以盖君愆,有厚于鲁,后其昌乎!’王赐弓矢而还。未出郊,遇文鸟翱翔车前,随行十余里。投车而下,载献于君。君谓无骇曰:‘子其必有大庆乎?’至家生子,因名获,而字以禽”。

  ①贞 通“真”。

  ②方物 本地产物。

  ③弗 不。

  ④让 责备。

  ⑤周公 即周公旦,姓姬,名旦,周文王四子,周武王之弟,采邑周(今陕西岐山北),称为周公。周初著名政治家。

  ⑥负扆 《说文解字·户部》:“户牖之间谓之扆。”户为门,牖为窗。一般前门后窗。门窗之间常横置屏风,故《王力古汉语词典》释扆为屏风。负,通伏。负扆,即隔着屏风,伏地朝君,意为谦恭毕至。

  ⑦成王周成王,姬姓,名诵,或作庸。周武王之子。继位时年幼,由其叔周公旦摄政。七年后,周公还政。

  ⑧跻 登,上升。

  ⑨赐禘于鲁 禘,祭名。朱熹《四书章句集解》引赵伯循曰:“禘,王者之大祭也。王者既立始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于始祖之庙,而以始祖配之也。成王以周公有大功劳,赐鲁重祭,故得禘于周公之庙。”

  ⑩慢 怠慢,傲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