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然革-皮革的鞣制

 百年堂_张德福 2016-12-16

    (一)鞣前准备

    用原料皮制造皮革,从组织学方面来说,是利用原料皮的真皮层部分,从化学组成来说,则是利用原料皮中的胶原部分,而其他的不能成革的部分和成份要在生产过程中被除去,其中大部分是在鞣前准备阶段被除去。同时,为使不同程度上失去水份的原料皮便于加工,使皮纤维与鞣质更好的结合,以使制成的皮革符合各种使用要求,因此,必须在鞣制前进行一些准备性的操作,称为鞣前准备。

    1.浸水

    目的:是利用生皮充水的膨胀作用,使防腐处理过的原皮重新充水,尽量使原皮接近鲜皮状态。同时,除去生皮上的污物;使生皮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大部分溶于水中。

新鲜的生皮一般含水量在75%左右,将其放在清水中还可以吸收部分水分。而不同程度干燥过的生皮,放入清水中,则会大量地吸收水分。生皮由于吸收了水分而会逐渐增厚,由僵硬变得柔软,这就是生皮充水。生皮能充水的原因,是由于构成生皮的主要蛋白质胶原以及生皮中的一些可溶性蛋白质等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因。生皮在酸和碱溶液中会发生充水膨胀作用而变得厚硬而有弹性。原因是生皮的胶原纤维因大量吸收水分而使其长度缩短,直径变粗。

    浸水时间要适度,时间过长粒面易受细菌作用而产生针孔、缺口等疵点,皮蛋白也会水解而使成革松、空;时间过短充水不足,整张皮充水不均匀,纤维间质溶解不好,皮纤维分离差,成革僵硬。

    2.脱毛、浸灰

    脱毛、浸灰在制革工艺中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两个工艺过程。

除去原料皮上毛的工序称为脱毛。这一工序都是将生皮浸于过饱和的石灰溶液中来完成的,所以又称为浸灰。单用熟石灰浸灰,脱毛时间长,胶原水解较多,皮质损失大,若加入硫化钠,可缩短脱毛时间,因此多采用灰碱法脱毛。另外,还有盐碱法、二甲胺一浸灰法、酶法、氧化脱毛法等。

    脱毛的目的是:将表皮和毛针出去,使粒面裸露,使制成革光滑美观。过程是角蛋白在碱中水解,双硫键断开,使毛与真皮的联系削弱,硫化物和二甲胺等还原剂阻止了毛内新键的形成,从而加快毛松脱的速度。

浸灰的目的是使纤维间质溶解,皮内脂肪皂化,皮内纤维组织结构松散、分开、使皮膨胀。

    3.脱碱

    脱碱又称脱灰。浸碱的生皮虽经水洗,皮内PH值仍在10以上,不利于鞣制,故脱碱目的是除去裸皮中的石灰,降低Ph值,降低裸皮的膨胀。采用灰碱法脱毛的裸皮,其中含有1%的氧化钙,更需脱去这部分灰,以利于鞣制时鞣质的渗透和结合,因此准备过程中均需脱碱。

    脱碱或脱灰,首先是水洗,洗掉皮中1/3的碱或灰.余下2/3的碱或灰,采用中和的办法除去。脱碱用的酸多为弱酸及酸式盐,国外多采用有机酸,效力好,皮垢易于去除,粒面清洁、细腻,皮革更加柔软。酶软化的作用主要是清除皮垢,溶解部分皮蛋白质,使成革柔软,是制造软革的一项重要工序。

    4.浸酸和去酸

    脱灰和软化之后,要用酸和盐溶液处理棵皮,称为浸酸。目的是降低裸皮的pH值,改变裸皮表面电荷性质,利于鞣剂的透入。

    铬鞣和鞣浴的PH值最初要求是PH值为2.5—3,若不经浸酸,影响鞣制,影响成革的质量。一般浸酸多用硫酸和氯化钠,也可用盐酸或有机酸。目前,多采用蚁酸或醋酸与硫酸合用,成革粒面细,革质柔软。有时加入1%明矾,起到铝鞣的作用,可使革面粒面平滑,也有加入1%的甲醛溶液(37%含量),起一定固定粒面,减轻松面现象的作用。   

    去酸是为了加速探制过程中铬盐的结合,一般在鞣制猪革时采用。

    5.脱脂

    脱脂目的是除去原料皮中所含的大量脂类。脂类不除掉,将严重影响成革的质量。脱脂方法除需要将原料皮削肉,尽量削尽皮下脂肪外,还必须采用化学的方法脱脂。常用的化学方法有皂化法、乳化法和溶剂法。

    (二)皮革的鞣制

    1.铬鞣法

    铬鞣法是用铬的化合物鞣制裸皮,使之成为成品革的加工方法。用铬鞣法加工的成品革称为“轻革”。目前,铬鞣法广泛应用于轻革生产,其重要性已超过植物鞣法。

    制备铬鞣液所使用的铬盐有:重铬酸盐、铬明矾和硫式硫酸铬等。常使用的重铬酸盐是六价重铬酸钠,又称为红矾钠,为橙红色的粉状结晶,含有两分子结晶水,分子式为

Na2Cr207·2H20。六价的铬无鞣制作用,需还原为三价的铬后才有鞣制能力。用三价铬的化合物直接鞣制称为一浴法;把透入皮内的六价铬的化合物用还原剂还原成三价铬的化合物,使之与皮结合的鞣制称为二浴法。

    铬鞣制过程分为二个,一个过程是鞣剂向裸皮渗透,第二个过程是渗透进裸皮内的鞣质与裸皮的活性基结合,两个过程同时进行。

    铬鞣革呈青绿色,成革丰满,皮质柔软,弹性好。二浴法鞣制的革,粒面特别细致,革身柔软,但操作比较繁琐,红矾浪费大,反应复杂不易控制,后来被一浴法代替,目前已很少使用,只在鞣制极细腻的山羊皮面革时,才有采用。

    铬鞣革的缺点是:成革略空松,易吸收水分,易打滑,纤维疏松,切口不光滑。

    2.植鞣法

    植鞣法是利用植物鞣剂鞣制裸皮成革的一种方法,又称为植物鞣法。成品革称为“重

革”,是鞣制底革,轮带革的基本方法。

    植物鞣质含于某些植物的根、茎、叶、皮、果实以及果皮的组织细胞中。含有植物鞣质的原料,称为植物鞣料。国内一些新的植物鞣料不断被开发出来,大大增强了制革工业的制革水平。

植鞣革呈棕黄色,质地丰满,主要特点是;组织紧密,抗水性能强,潮湿后不滑溜;伸缩性小,不易变形,不受汗水的影响,切口光滑。

缺点是:抗张力强度小,耐磨性、抗热性和透气性较差,储存过程中较易变质。

    3.结合鞣法

    结合鞣法是:指同时采用两种或多种鞣法进行鞣制,即将裸皮在不同的鞣质中逐次鞣制成革的方法,常用的结合鞣法有铬植鞣法。铬植鞣法又分为先铬后植鞣法、先植后铬鞣法、重铬轻植鞣法、重植轻铬鞣法。

铬植鞣法生产的面革,成革较重,丰满,坚实,适于苯胺染料染色,修饰较容易,裁剪率大,所制做的皮鞋、皮靴对湿、热更稳定,不易变形。但过度复揉,会削弱粒面层的强度。

    (三)皮革的后整理加工

    皮革的后整理加工的目的是使皮革具有与用途相适应的外形和性质。一般分为染色、加脂与填充、干燥、整饰等工序。

    1.皮革的染色

    皮革的染色能改善皮革的外观。

    2.皮革的加脂与填充

    皮革的加脂可使革丰满柔软,提高强度,减少折纹,降低吸湿性。对于植鞣革,在加脂的同时加入填充剂硫酸镁和葡萄糖,使革质饱满而具有弹性,增强革的耐热性。

    3.皮革的干燥

    皮革的干燥是皮革整理的重要工序,实际上包括干燥、回潮、滚压、刮软等工序。它不是简单的除去水分,而是使鞣剂与皮质进一步结合,使皮革定性定形。

    4.皮革的整饰

    皮革的整饰是为掩饰皮革的伤痕和缺陷,进一步提高皮革的外观和耐用性而进行的涂饰、防水处理、打光、磨面、烫平压花搓纹等加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