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

 昵称21794592 2016-12-16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

——[宜兴紫砂天下]开篇序言
江苏宜兴陶瓷协会会长      史俊棠

 


    
中国是陶的古国,也是茶的故乡。宜兴紫砂器在中国茶、陶文化历史的交融中,历经千载,积淀了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传扬了民间工艺的不朽灵性,造就了紫砂历史独有的东方神话。也因此,紫砂在中国茶文化与陶瓷历史的进程中博得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


    
宜兴紫砂是一门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千百年来传承有序,其制作技艺已经载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素面洁心的紫砂器集材质美、造型美、工艺美、功能美和人文美于一体,雅俗共赏,魅力无穷。


    
从文字记载来看,宜兴紫砂始于北宋,而从留存于世的紫砂传世器物来看,紫砂是于明代中晚期华丽开篇。这与当时的社会变革,人们茶饮方式的改变存在着密切关联。可以这样说,紫砂是为茶而生,也是因茶而兴。

      
明朝晚期,一批紫砂能工巧匠与壶艺大师纷纷涌现,他们的稀世珍作百世流芳,为紫砂历史塑就了不朽的艺术丰碑。如今,随着当代茶饮文化的兴盛与盛世收藏的文化背景,紫砂发展再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


手工技艺自古以来就有名师出高徒的说法,而名人名作的成就实属不易。他们不仅需要天资聪颖悟性高,更需要历经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


《吴经提梁壶》明·嘉靖十二年


无论是明代的时大彬,还是清代的陈鸣远、邵大亨,当代的顾景舟、朱可心,乃至健在的众多壶艺大师,无一不是经过时间的历练而获得成就的。


《四足方壶》清·乾隆-陈鸣远(制)


他们之所以能成名成家,无不是经过几十年艰难的艺术历程,风雨无阻,执着前行。他们敬业爱业,传承创新,孜孜以求,从不懈怠。他们成名以前靠的是作品,成名以后靠的是人品,作品与人品互为依存,相生相辉。


《德钟壶》清·嘉庆-邵大亨(制)

 
如今,紫砂行业再度遇到了一个好时代,宜兴众多紫砂年青艺师们不仅秉承着民间艺人勤劳质朴、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他们还珍惜机遇,积极进取,把宜兴紫砂事业不断推向高峰。


《石瓢壶》清·道光-杨彭年(制)、瞿子冶(铭)


宜兴紫砂不仅是紫砂人的物质家园,也是紫砂人的精神家园,他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家园。当代紫砂艺师们普遍文化学历高,知识面广,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他们开放包容,并且在不断践行着行业机制的创新,成才途径的找寻,创作题材的捕捉。他们都在牢记着紫砂行业的使命并不断前行,创造着宜兴紫砂又一个辉煌的时代。


《提璧壶》-顾景舟(制)


紫砂市场近几年一路看好,喜欢紫砂的人越来越多,因此,懂行的人也在逐渐增多。市场慢慢在成熟,这极大的促进了宜兴紫砂的健康发展。收藏紫砂,是收藏家对宜兴紫砂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的认可。

在玩赏紫砂的群体中,有的是热衷于寄情养性,与壶为伴,把壶品茗,度一段好时光,这个过程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人生乐趣,这样的藏友,大有人在。有的则是追求紫砂藏品经济价值的攀升,换而言之,就是以独到的眼光做紫砂艺术品的投资。无论任何初衷,赏玩紫砂都能给人们带来人文精神的享受与提升。

宜兴是中外闻名的“陶都”,这个“都”字并不是谁封的,而是由她丰富的陶土资源,漫长的制陶历史,杰出的陶艺人才,灿烂的陶都文化积淀而来的。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紫砂将永远是宜兴最亮丽的文化品牌,这也是一门手工艺对传统文化最深远的影响。[宜兴紫砂天下]即将为广大的紫砂爱好者和茶饮爱好者打造专业紫砂文化展示平台,各路精英也将汇聚在这个平台,为大众全方位精准的解读宜兴紫砂,这也是我们宜兴紫砂人所愿望的,在这里,我们共同期望[宜兴紫砂天下]与宜兴紫砂传承发展齐肩并进,共创辉煌。
史俊棠
 2016-3-12于宜兴



传承、分享、玩赏

关注我们



宜兴紫砂天下

汇聚当代紫砂顶尖资讯

传承紫砂传统文化

分享紫砂新锐玩赏生活的

高端专业紫砂文化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