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上的字迹:将面纱慢慢揭开

 快乐老年435 2016-12-16

玉上的字迹:将面纱慢慢揭开 ——《红楼梦》阅读笔记

作者 袁春波

《红楼梦》叙事,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不疾,是不急着将话说尽,如河流随风鼓浪,杨柳因风起舞,每每预留伏笔,一步步细加分说,将面纱慢慢揭开。试以通灵宝玉上的文字为例来说明。

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首次提到玉是这样一段文字: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再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石头听了,喜不自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哪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

此处设下悬念,让读者心里也存疑惑:是啊,玉落何地?上镌何字?有何妙处?存疑,才有释疑的冲动,读下去的愿望才更强烈。作者是如何引领我们慢慢品赏这块玉的呢?在本回中,又写到了玉与甄士隐的一面之缘:

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一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太虚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

至此,我们知道玉名为“通灵宝玉”,但小字是什么,仍不说明,留待细看。到了本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第三次提到玉上字迹:

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此处一笔带过,虽轻描淡写,那玉上“字迹是什么”的问题必定再次叩响读者的心扉,促其尽快弄个明白:那玉上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字呢?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里更是多次提到这块玉。一次是黛玉初见宝玉时,“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彩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二次是摔玉:宝玉听了,登时发作期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不要这劳什子了!”

林黛玉该是贾宝玉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了吧,可接下来这第三次就是写林黛玉也没能看清玉上的字迹。文中说:

黛玉道:“姐姐说的,我记着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上头还有现成的眼儿,听得说,落草时是从他口里掏出来的,等我拿来你看便知。”黛玉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迟。”

林黛玉这一阻止,我们读书的也只好跟着闷在葫芦里,等着以后的机会了。不料这一等,第四回宝钗一家过来了,第五回宝玉去了太虚幻境,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七回宝玉忙着会秦钟,各式人物纷纷登台,大小事件绵绵不断。直到读者或者都要忘记这块玉的时候,谜底揭开。此时,已是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正面乃“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乃“一除邪祟,二疗冤灾,三知祸福”等字。

所谓宝物呈示有缘人,在小说中,宝玉、宝钗之间是有金玉良缘的。这里接下来便写到宝钗项圈上的八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吉谶,且宝玉念了两遍,又念了自己的两遍,还笑问:“姐姐这八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如此,前文黛玉的错过与美玉的相认,我们是否隐隐会觉着那是因为“无缘”。因此,玉上的字迹于第八回奇缘巧合中呈示,实在是作者精心着意的一笔。

一,奇妙宝物,须慢慢走近,方能看得清楚,辨得分明。即如读《红楼梦》,等你认识到贾宝玉才是“真”宝玉,甄宝玉实在是只知追名逐利的“假”宝玉时,一定是已经走过了更为长远的道路。二,且先设悬念,容后说分明,将面纱慢慢揭开,读来才觉很含蓄,有兴致,有味道。三,“玉”既是小说中的物线,又是富含象征意义的重要形象,至坚,至贵,当然需要绘制草蛇灰线,让读者循之而得意脉。

这里就“玉上的字迹”呈示所体现出的精微构思说道一二,大家巧思,往往于细微处见出,真是这样。至于这块“玉”在构架整部著作中的重要作用与丰富含义,也留待日后慢慢读,细细说。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转发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