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章的起源流传和中国古玺的崛起(节选)

 yanwg47 2016-12-16

韩 回 之

(本文获西泠印社举办的“篆物铭形——图形与非汉字系统印章国际学术研讨会”一等奖)


印章是今天中外人们对印记的通称,古代中国有称“玺”或“章”,意义与之相近。西方的古代文明也有类似的词汇:如萨珊波斯王朝使用的印章,在巴列维语中对应“muhr”一词;古埃及则曾使用这一象形文字符号来代表印章1,是对滚动的滚筒印章的形象描绘。这些词汇的使用目的和方法基本和我国的“玺”、“章”一致。此处姑且用印章一词指本文要讨论的对象:既可以在特定的载体上留下戳记,用于表示签署、鉴定、见证等效用的实用物品。一件印章通常代表了个体或社会团体的特定身份。

  ◆    


印章起源于叙利亚和安纳托利亚西南,根据这些地区出土的印章和封泥的位置和分布状况,我们认为其最初是用于标识私人物品的所有权,尔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发展,印章的应用领域才逐渐延伸到贸易和行政。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伴随着文明之间的文化和贸易交往,印章的使用也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本文根据已有的考古资料,首先确定印章起源的地点和年代,然后演绎出印章在地中海、欧洲、非洲、西亚和中亚(包括印度西北部)的传播脉络。最后,我们们将依据已知的考古资料对中国古玺的起源作出大胆推测,并通过和西方印章的比较,阐述中华印章崛起的必然和特定优势。



从尼罗河谷、尼罗河三角洲到地中海东岸,再到两河流域的弯月形地带,通常称为“富饶新月”地区。这一地区在史前时期有着温暖潮湿的气候,适宜农业作物生长,因而成为了人类文明诞生的摇篮。


  ◆    


公元前7000年前后,叙利亚和安纳托利亚西南部(既“富饶新月”的弧形顶端)分布着以家族为单位的小型聚落以及少量的大型聚落,农业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但是采集也是必不可少的食物来源。我们在这些地方首先看到了印章雏形的出现——在叙利亚的萨比·阿布亚德(Sabi Abyad)、艾恩·俄凯克(Ain el-Kerkh)等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先后出土了如下器物:

* 带有刻画纹的鹅卵石护身符,其纹饰主要为简单的几何刻画,其复杂度不足以作为印章使用。

* 陶质印模(pintadera),在这些印模上发现了染料的残留,所以判断其功能为纹身或染色。

* 石质的类似印章的器物,其中一些体型远大于普通印章。



在公元二至七世纪里中亚丝绸之路上出现了大量的平面印章,其中部分的外形和中国战汉印章类似,且以铜为主,但是纹饰题材为中亚典型的题材,如人物、龙、狮子、鹿等,且雕刻通常较粗糙。此类印章被新关钦哉归入“Silk Road印”中,认为可能是丝绸之路贸易用印。我们认为此类印章可能和青铜时代中亚(既BMAC文明)铜印有着传承关系,但是由于BMAC文明崩溃后中亚地区出土印章资料的匮乏,这一猜测尚待证实。我们还注意到其中一些铜印的纹饰和先秦、汉代铜印存在相似性,这显示出当时中亚和中原地区的交流以及双向作用。



我国的印章文化,具有三千年历史且未有中断。并在周秦两汉时期和明清时期出现过两次艺术高峰。中国古玺起源,过去有人认为其大致在春秋战国之交。我们认为这种说法过于保守,从目前存世的大量战国时期古玺来看,其制作、使用已经相当成熟。随着近年国内外考古报告的不断发表和国外印章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们发现在中亚、西亚、埃及以及地中海地区存在着比我国更早的印章。同时,近年来的一些考古发现和研究揭示出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娜考古综合(简称 BMAC)文化和商代文字、器物纹饰之间的相似性,如安诺遗址出土的公元前2300年的带文字方印。费兹吉拉德-胡伯尔则观察到巴克特利亚BMAC文化铜印上的十字纹饰和偃师二里头所出铜镜以及铜钺上的十字纹饰的相似性,并指出安德罗沃诺文化可能是联系BMAC和中原文化的桥梁。萨尔瓦多里提到了新疆出土的青铜印,并归在BMAC文化的一类青铜印中。因此,值得大胆猜想,作为中华古玺的滥觞,以BMAC为代表的来自中亚的文化和印章在此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甚至是其起源。若以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一方饕餮纹铜玺为现今所能证实的经考古发掘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古玺的话,那么,我国古玺的历史应在商以前。


  ◆    


印章在产生后有西传和东渐的两条不同线路。因为西方文明在语言和文字上的巨大限制,每个单词都是由字母组成,一个简单的含义也需要较长的字母组成。所以西方印章最后还是停留在以图案、族徽和花体字母的表达形式,载体也是以封泥、铅封、火漆而保留下来,其使用的范围也逐渐缩小,逐渐式微。而汉字有良好的指意功能,具有高度简练的表达作用,一字乃至寥寥数字的印文就可以具体表达精准乃至复杂的鉴证等功能。所以在中华文明中以文字为主流的印章可以代代相传,延续了三千年。其使用之广度,以及艺术之精湛,流风所至,影响之广远,为海内外所公认。然而此已非本文所要表述之义。


  ◆    


世界古代印章在使用、象征、目的上,和我国古玺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对史前印章的研究对我国古玺文化溯源必有很大帮助。自公元前两千年始,西北已有类似中亚的青铜印章;至于战、汉,则中原肖形印与中亚、丝绸之路印章也有颇多相近之处;自六朝以降,虽然中西印章在内容和用法上分道扬镳,中原居民的墓葬中仍偶尔会发现源自西方(波斯、中亚)的印章,其中既有旅居汉地的胡人后裔(如:史耽诃),也有身份显赫的汉人将领(如:徐显秀)。这些遗物虽不足以完全揭开印章起源的谜团,却为我们研究印章的传播,乃至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对于国内考古界而言,研究和解读这些珍贵遗物的工作才刚刚起步,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华古玺的崛起和发展是世界印章发展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需要在古代世界的广阔视野内去重新审视它的地位和价值。据2016年7月20日《今日美国报》报道,中国考古学家将在印度北部的印度河谷遗址进行科学发掘,在未来的七到五年中与印度考古学家合作研究。我们期待通过这些走出国门的考古合作可以从科学考古角度更好地辨析中国古玺的起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