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育弟弟的三句话可谓至理名言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一生律己甚严,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是让人挑不出毛病。唯独对于他的这个“九弟”曾国荃,是头疼不已。 老九不像曾国藩,他和我们很多普通人一样,是个现实到骨子里的人,看重的是胜败,是利益,做事风格上也是雷厉风行,全不顾曾国藩的感受。 那么看看曾国藩对于老九的一些劝诫,或许对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是有些帮助的。 01 鼎盛之际宜收敛 曾国荃的吉字营在最盛时,人数曾达五万之多,几近曾氏所指挥的湘军全部人马的一半。就连招兵买马这种大事,后来都不和曾国藩打招呼,老九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曾国藩对他说过:不要扩军。 于是老九干脆不禀报,自行决定。曾氏心中虽有不满,但还是能体谅,听之任之。对于其过分张扬的个性,曾氏也很不满意,叮嘱老九注意收敛。 曾国藩的退抑是全方位的:承认自己德薄才菲,成功只是侥幸的,是一方面;在物质享受上,尽量压低,是一个方面;集大权于一身的局面作点分散,也是其中一个方面。 这条劝诫其实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现在太多的人和曾国荃一样,一夜暴富,功成名就,而忘乎所以。所以当我们处于巅峰鼎盛时,应多想想这样的劝解,上台还有下台时啊。 02 保人亦有为难之处 曾国荃有较重的江湖习气,喜用金钱、官职等恩惠来笼络、驱使部下,进而结成死党。每一场仗下来,他的保单特别长,所保人员特别多,有一些与该仗毫无关系的人员,他也搀到里面一并请功邀赏。 对于老九的这种行为,曾国藩不以为然。曾氏一生保过不少人,但并非人人都感激他,甚至有一些对他恩将仇报。所以曾国藩才会如此告诫弟弟。 而其实我觉得,曾国藩最想让弟弟明白的道理应该是,以利益相交的关系并不牢固,有时甚至不会得到别人的感恩。 好比有人需要半斤米的帮助,你却每次都给人一斤,而当你恰巧有一次只给对方半斤米时,对方就会心怀怨恨一样。 03 以方寸为严师 为什么曾国藩会有这样的劝诫,这是因为曾国荃在接到浙江巡抚的任命书后,曾假模假样的推辞了一番,这让曾国藩非常不喜欢,在信中言辞尖锐的质问九弟“欺方寸乎,欺朝廷乎?” 其实老九这样的行为,也是受到当时官场不良气氛的影响,当时的官员明明自己渴求官职,一旦到了手之后,却又要推三阻四,说自己德不孚众,能力不够。借以表示自己并不在乎这个官位,而倘若真收回去,他又后悔不迭。极为虚伪。看袁世凯一心帝制却又三度推辞的行为就是这种官场丑态的体现。 而曾国藩认为,凡是想玩花招骗世的人,都先要在自己的心中过过堂,让自己的心充当严师,审讯一番。常言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实,神明就是自己的心。对于那些良心未泯的人来说,心这一关或许能截留一些罪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