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全文】敬一丹:从“焦点访谈”到“我遇到你”

 伯涵他爹 2016-12-16
讲座全文(二)
敬一丹:从“焦点访谈”到“我遇到你”

主持人:老师其实您在荧屏中给我们的形象还是比较严肃一点,比较沉重一点的形象,但私下里还是一个比较轻松的人,白岩松老师也曾经评价过您:即使是批评您的报道,也是商量性的口吻,而在采访需要提及尖锐性问题的时候,敬大姐总是狠不下心来,敬大姐在我们这个经常流露出尖酸刻薄的团队中,多少显得有些与众不同,那杨澜老师也曾经说过:说一般主持人啊,都难脱一个魅字,而在我认识的众多主持人当中,敬一丹是不以魅取人的,这都是一些老师或者对您的评价,您对自己的认识是什么样的呢?
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需要魅吗?(观众笑)这段话是杨澜早年间说的,杨澜新近的评价,在这本书中有,她说我像锚,像一个船的锚,我看到这以后我笑了,我在想:“帆是谁啊?”那得是白岩松,就那种很锐的,往前走的,不需要别人也有内在动力的,那是帆,而我是锚。有一些事呢,我觉得,有的人会把话说得很锐,我也很欣赏,我也很欣赏我们的同事,非常有锋芒的那种同事,而我做不到,这个真的有性格的原因,后来慢慢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认识自己,其实在职业生涯的很多阶段,都有自我认识和自我评判,很多变化和归结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将来走出校园,你们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时候,可能也会遇到的,重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比如我刚到焦点访谈的时候发现,我过去没有发现的自己的一个弱点,就是,我特别不善于短兵相接,比如做焦点访谈的时候,我就直接面对或者是坏人或者是做了坏事的好人,我不知道怎么跟他过招啊,你说坏人嘛我也对付不了,好人我也下不去手,有一个教训就是在我们湖北,当时湖北有一个地方的种子,不能保证质量的种子,把农民都给坑了,误了农时,这是我去采访的时候看到的,就在咱们湖北。农民把存种子的粮库的墙给砸了一个大窟窿,那得愤怒成什么样啊。那我们的节目如果停留在大窟窿上,然后我们在那发表几句那样的话,这个节目会很有看点,然后在那我就很自然的说,我们只见到了愤怒的一面,咱们的县长和书记呢,后来说县长和书记到村里去了,焦点访谈的思路就是,“真的吗”?好我们也到村里去看,真的。我就看到县长和书记,在现场,帮助农民,了这个情景,记录了这个情景,回头我回到北京编辑节目的时候,我把这两部分都编进了节目,剧组有人问我,这些节目是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报道,我没有办法给他定位这是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报道,这是我看到的全部。我看到了,我不能装作没看到。虽然这个节目看起来不那么锐,不那么有锋芒,不那么刺儿,但是他是我看到的全部,其实这也是我做这个节目的用意。当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了的时候,后面怎么解决同样重要,所以就给人家留下一个很温和的印象。这个节目前半部分说那个愤怒的农民,如果你停留在这个愤怒的农民把墙砸一个大窟窿,停在这,然后你后面又说这些农业技术员和当地的干部们怎么样把农民关起来,那没办法,我没法,我内心如果不说这个话我会遍布内心。后来我就慢慢在想,其实《焦点访谈》这样一个节目就是为了给人带来痛感,《焦点访谈》不是一个让你舒服的节目,他就是要提醒你,提醒大家我们这个机体有毛病了,保持警觉。如果你没有困难的话,明天整个机体的烂掉你都没有察觉。但是,唤起痛感的方式,有的是自由,有的是明天,我就是那种给人带来悔恨的那种类型。我虽然没有那么尖锐,但我也是一个让人不轻松的人。所以当年不是有坊街流传那句话吗,一看敬一丹和白岩松一出来,就出事了(观众笑、鼓掌),一看水均益一出来,出国际大事了,一看新闻联播一出来,没什么事(观众笑)。

主持人:那我讲一个不该说的东西啊,就像柯南一样,走到哪哪出事。所以我觉得其实每一个主持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些性格、一些特色。那刚才您这样评价自己,那可不可以再评价一下您的其他的几位同事,比如水均益老师啊,白岩松老师。
白岩松来过吗?白岩松就是一个…一个为心而生的人。他是属于那种,我都不知道他的内在动力是从哪来那种,就好像他有一个稳定剂,他就一直保持一种积极状态。你和他在一起时你总会觉得他总是在发现,我经常在跟他聊天说,我怎么没想到呢。我在这本书里写到他的时候,我没有写他在屏幕上的种种表现,我写他的另外一个,在场景里的样子,是什么样,他作为一个老师的形象。他在北京办了一个新闻私塾,那个私塾呢,他在探讨一种和年轻学子交流的方式。然后他在北京的四所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同学中挑选了十几个同学,成立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讲习的这样一个班,就叫新闻私塾,它的名字叫东西联大,为什么叫东西联大呢?当然他很喜欢当时的西南联大,这个东西联大是因为这四所学校分别在北京的东边和西边,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四所大学的同学聚在一起,白岩松能讲什么呢,他们都是在校,研一的同学。我很好奇,所以我还去旁听了白岩松这堂课,你不可能不为他折服,但是你要说我能去那学校,那对不起,这事,除非将来白岩松有可能到这来办,所以我在书中就写了,白岩松,他和他的弟子们,我会作为一个,曾经的旁听者,一个嘉宾,去看到的,岩松的另外一面。我觉得白岩松他为什么要做这个,他完全是公益的,他完全公益,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慷慨地付出,有什么付出比时间的付出更高尚,白岩松在付出许多,完全是公益的,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就因为他心里有未来……
有什么付出比时间的付出更重要呢?白岩松在付出的时间的方面完全公益,那他为什么要做出这件事?就因为他心里有这个,白岩松心里是有未来的,他才在乎未来的教育,我再说就说的有点像感动中国了.
回忆以前和水均益的趣事:
那是好久以前的事,刚学车的时候第一次好歹把车开到电视台的时候,我会开不会停啊,这车怎么停了啊,那车位那么窄我怎么进去啊,我就在那到处张望的时候水均益过来了,所以我第一次把车开到台里的时候,没办法把它停到停车位里面,一看小水,“哎,小水,过来过来,帮我停一下”,小水说:“车”有一点点优越感,有一点点秀,然后就特别洒的。原来还是小水,后来出了一本书,还是咱们武汉出版社,出书的时候送了我一本书,在扉页上写着:小水已是无水,大姐依然年轻。
所以像小崔,小水啊,小白啊,也都该往上叫了,我们现在见面都得管他叫老白了,我觉得如果没有他们的话,我的职业际遇会少很多,和有意思的人一起做有意义的事,去哪儿不重要,我们一起去很重要,所以我在想念我自己的职业的时候,很多时候也是在想念他们。

主持人:想请问一下老师为什么会决定要写这本书呢?
这个就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小结,咱们完成一个学习后总是有一个考试啊或者小结啊,完成了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所以就回头看看自己的简历吧,给自己一个审核,然后给自己一个小结以后呢,它和大家见面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媒体的一个性质,所以我的职业生涯是可以和很多人交流的,我们的职业体验也是可以和大家交流的,既然说到这,我可以说说内心,你们手里拿着的这个书呢,这个书的封面,有人说,为什么选一张皱眉头的照片放上面,我说你不觉得这么多年在电视里看到的都是皱着眉头的吗?早年间有人遇到我说“哎,你还会笑啊”,他们就觉得会说在屏幕上看到你几乎总是皱着眉头,为什么这本书要选择这样一张照片做封面呢?它是我的职业评判,我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栏目里做这样一个特定的节目,这是大家最熟悉的我,也是我职业里最本质的面貌,大家觉不觉得这本书的封面和柴静那本书的封面在调子上有点相似,我告诉大家为什么,因为是同一位摄影师,是真相调查的摄像,资深设计,他有个习惯,就是在摄影现场,一边摄像,一边拿着相机抓拍,所以柴静那本书.我们在遇到一个摄像的时候,所以你看这两个照片相似,都是现场,都是抓拍的,都是带着新闻气息的,那么这本书里面呢用了一些二维码,二十多个吧,都是过去截过的影像,我希望这本书是有一个电视测评,在看书的时候可以随手看到一些跟它相关的影像,那刚才我说了有些影像是非常早期的,可以看到我在电视是怎样一路走过来的,有的呢是一些简短的情节,有着大概的感觉。我相信影像会给大家带来另外一种感受,和用文字来写自己的一个真实的简历,文字是郑重的,影像它是生动的,然后这本书出完了以后我还做了这么一件事,我把它变成了有声的,已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诵了,这个初衷是,我想让盲人能够听到。

我们不是赶上了一种这样一种多种媒体的时代吗?我想常常各种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当然我最珍惜的还是此刻和大家面对面的。
然后到那个书快接近完成的时候,我的书的责任编辑,当然是个年轻的责编了,他说你都和大家沟通交流了一辈子了,退休的时候,你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和大家继续交流。比如说,他说公众号,他跟我说这话的时候是4月份,4月份的时候。我们以前有很多空白我都不懂,我就问他什么叫公众号,他说就是,于是就在是这个封面的第一页就列了一张我的公众号。我4月30号告别《焦点访谈》,5月1号公众号就开通了。我也是在体验,体验用这样一种方式交流,会给我带来什么,怎样的感受。在我退休以后尝试一些我没有遇到过的交流方式,然后我获得了很多新鲜感受,然后我想也许2016又会有新的方式,体验不可能就这么结束。

主讲人:您4月底的时候去到中国传媒大学讲座,在当中也有同学问到一个问题就是当传统媒体遇到新媒体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今天在这里我们还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其实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问这个问题,他们问你作为一个电视人啊,现在只能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我就直接这样回答在这个事上,我就说不用面对这个挑战了,我岁数够大了,已经可以退休了,让白岩松他们面对这个挑战,有关我退休的问题我就这样,我没有想到的,退休啊,我是一个正常的退休,怎么会退休成为热词呢?其实当时就在传媒大学,还没下课,然后就有消息传出我今天要退休了。我没有想到,因为在我这,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的同学觉得有点意外,然后就一下课,就到处说我今天要退休了,然后我就不用面对心理职业挑战了,其实呢,在我临近退休的三五天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了。我觉得现在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呢就是现在传播的改变。传播便利到你几乎没有什么本事,然后在缺少约束的环境中就会出现你刚才说的那种现象。你有没有觉得有很多新闻事件大家都关注的时候突然间一反转,然后大家发现原来是这样的,但是你不觉得吗,其实最大的浪费是我们前一时间内投入的注意与精力,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发出更靠谱的声音更接近事实真相的声音。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网络刚刚在发展的过程中,我期待的是,以后大家会更负责任,更有约束,而更靠谱的声音应该来自校园,因为我们的网民多半为年轻人,而校园里的年轻人是最有可能发出靠谱的声音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