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学浩:我说张派传人薛亚萍

 cxag 2016-12-16


京胡,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请关注网站 

京胡艺术网 (全国首个京胡门户网站)

http://www.jinghuart.com/





上世纪60年代初,正值我父亲的艺术事业进入如日中天的辉煌时期,张君秋独特的艺术风格演唱韵味,被誉为张派在艺坛内外盛行流传。那时候的薛亚萍,14、5岁,梳着两条大辫子,在她母亲的带领下,走进了张家大院。


她的外公是京剧名净李春恒先生,母亲李婉云是早年享名的旦角演员,息影之后,一心扑在女儿亚萍身上,抚育她、呵护她、培养她,为了让女儿有一技之长,早日成材。在女儿上学之余,为她开蒙说戏,因女儿喜欢张派艺术,崇拜张君秋,故请陈少霖、张似云先生从中帮忙周全,得拜家父为师,成为张门弟子,以偿夙愿。在当时她和另一位王晓湖应是我父弟子中年纪最小的了。从那时起,几乎每日放学之后,亚萍师姐都在母亲陪伴下,来家学艺。在亚萍姐成长立业的几十年间,这位母亲始终在她身边,为她打点操劳,相伴支持,直到她的生命终结,慈母之心,用心之良苦,令人可感、可敬!


因张家子女多,跟她差不多属一个年龄段,所以她与我的姐妹们很快就熟悉起来,融合在一起,一块玩儿,一块吃饭,一块学戏,一块看父亲排戏,一起听父亲说戏,一起在剧场看父亲演戏……就像亲姐妹兄弟一样,很有感情,直到现在她和我们始终保持着亲密如同手足一般的关系。其他来家学戏的师哥、师姐们,大多是拜师学张派之前,就已在剧团工作、唱戏,有一定基础和演出经验了,从外地来京的都是短期内连看带学,带戏回去就演,并没有几个能像薛亚萍、吴吟秋、王晓湖等在一定时间内这样较长期守在师父身边,随时学、问、看、听、熏,反复细致的接受指教。何等幸运哪!况且当时的她,正在读书,没有工作压力,在她接受能力最强、记忆力最好,没有干扰的时期,专心至志,在母亲的督导帮助下一点一滴的学习,一招一式的雕琢,又因年纪小,有艺术细胞,所看到的又是我父亲的艺术表现正值最佳状态,对老师表演最精彩、演唱最动人、唱腔最美妙、特点最突出之处,包括父亲的生活、工作、举止言谈、表情都深深牢牢地印记在她那幼小清纯的脑海里、胸臆间,导引着她艺术生涯的走向和成功,这些是她后来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那时她虽年小,演唱条件却已有了明显的显现。京剧表演,唱是极重要的表现手段,在四功五法中占首位。角色的内心,人物间的交流、情景环境都是通过唱来表达、描述、体现。没有嗓子如何去唱,没有一条好嗓子又如何能唱好?所以嗓子的好坏,决定着一个演员的艺术生命与成败,多少有基础有造诣的演员,只为没有一条好嗓子,而得不到艺术上的充分发挥和展现,无法取得艺术的成功,有的只能是另辟生路,有的则是转行。更何况没有一条特别好的嗓子,怎么谈得上学张派呢?张派的腔曲旋律,高难技巧,情感抒发,无不是以张大师那条高圆低亮、宽甜低脆,绝好的嗓子做为依托,能运用自如而唱来婉转随心、悦耳动人、声情并茂、美妙无比。声音功力达不到,学张派就只能是唱张派唱腔而无张派韵味和劲儿了。薛亚萍若是嗓子不好,唱的不好,就站不到中间,若是没有张派神韵,观众也不会说他是“小张君秋”(那会还没讲究花钱送礼拉票呢)。



白蛇传 祭塔


记得那时,有次父亲亲自操琴让她唱,之后,我母亲就说:这孩子,嗓子不是一般的好,特别是张嘴音,又亮又响,好好用功,将来错不了!果然,若干年后,一鸣惊人。


“学好人家也不容易”!是家父说过的一句话。本来么,每个人条件不同,前人创造出的精品、经典、技法、神韵,都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功力、境界、体会,创造出达到高难精尖程度和完美的作品,有些确是无法复制,不可再生的,要想达到前人那好听、好看的境界,给观众的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真是难之又难!除了天赋条件,就靠悟性和努力了,所以有差距是必然的。要求克隆翻版一个张君秋,就连我们做子女的,有血缘、有基因,和父亲几十年在一起,要和他完全一样也是不可能的,那样要求就太不宽容了,太苛刻了!好与不好,就看广大观众的欢迎、欣赏、认可程度,自有公论,时间会证明!


常言道:学好本事等机会,机会来了不等人!虽然世道变幻,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但她矢志不移,从未放弃,努力不懈。毕竟春风吹来,云开雾散,艳阳高照、百花齐放。舞台招唤她,京剧需要她,随着时代的要求,她登上了舞台,并且很快就站在了红氍毹的中央。她随山东省团进京,一剧“秦香莲”,受到了北京观众的热捧,赠她以“小张君秋”的美称,引起全国的瞩目与关注,一颗张派新星冉冉升起。真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兰香自苦寒来。妈妈笑了……师父笑了……!


一路走来,不觉又是三十余年,在国内、在美国、在台湾……赢得荣誉和奖项无数,站到了新一代优秀旦角演员的最前列,获得多少“粉丝”的追崇,又收下多少弟子学生。她既行弘扬张派艺术之使命,又力尽代师传道之责任。


亚萍姐有着很好的张派演唱基础,虽说已经功成名就,但她至今没有满足,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依然孜孜不倦地在张派艺术领域里,向最高峰处攀登,不断地追求,探索、学习、研究,听着老师的录音,找感觉、找差距。她曾对我说:“师父的唱,越听越好听,越听越爱听,越听越觉得自己不够……”。这点我深有同感,父亲的艺术是我的至爱,追求纯正是我的目标,不足尚可,不歪不偏不怪,更是我对自己和学张派者们最起码的要求和希望。不把张大师那美伦美焕最美最好的东西,清楚、磁实地灌进脑子里,吸收进血液里,就排除不出杂质和毒素,就达不到健康美丽的境地。她演出总是希望我来看,我看戏很认真,然后有机会就一起聊戏,说说看戏后的意见和看法,哪里不合适,需克服改进,哪里不错,要保持发扬,哪里过了,哪里弱了,我都能对她直言不讳,有什么说什么。因为我了解她,她在事业上有进一步的要求,希望得到帮助,能够提高,有好处。她也很善于学习,我们聚在一起玩、唱的时候,轮到我唱,她会非常专注地看着我听,我问其何故?她说:七弟,你有师父的基因,从你身上能找到师父的影子、神态。她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吸收、择取。更多的是在一起谈师父,回顾老人家的风采以及旧时的往事。一起探讨老人家那绝妙的演唱,也谈当前中青年张派传人们的状态……。这些看来没什么,很一般的聊天,但却在对先人尊敬爱戴中增进了我们晚辈间的友情,由此想到,弟子们应懂得对业师感恩,学友间就应学会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切磋技艺,取长补短,修艺养德,鼓励促进,共同弘扬张派艺术,大家努力把学演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面上去。让我们摆脱那些“同行是冤家”,“师兄弟狗臭屁”,互不买帐,自以为了不起,见面冷冰冰,摆谱端架子,暗用心机使绊儿拆台,面上装好人等等旧恶习,这些只能表现出少情寡意无德,素质低下让人所不齿,既不团结,又阻碍自己的进步提高。要特别讲究做人,多一些爱心,以诚待人(不能以诚待人,如何让人以诚待你),才能和谐共进,事业繁荣。


我衷心希望大家增进联系,携手共进,做好表率,大家一起将自己热爱的张派艺术之花呵护的更加健美靓丽。我也希望这些见过真佛,得过真传的张门弟子,能把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演唱技能和自己舞台演出的亲身体会、感受、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学生,必须让他(她)们多听大师原版,因为讫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有超过张君秋原唱水准的人物,张大师依然处在高峰之巅。正确引导他(她)们学习张派的神韵精髓!培养好新一代张派传人,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责任重大呀!


另外我们在回顾薛亚萍的艺术经历时,会发现她在现代戏和新编戏这两方面几乎是空白。她所演的戏全是师父张君秋的代表剧目(张派的传统戏和代表作品)。她便是由此而获得成功的,可见她在继承张派艺术方面下了多大的功夫。我想条条道路通罗马,各走各的。她从小学的就是张派,一辈子唱的是张派,老老实实忠实于张派艺术,一条道走到底,也走出好来了。免得杂七杂八,什么都掺和,到头来落个什么都不是。葆玖先生不也是这样吗?只要做得好,就没什么不好!


我这人不会无原则对谁胡吹乱捧。实事求是地说,薛亚萍以她自己的辛勤奋斗和坚韧毅力在继承张派表演艺术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并在承传工作上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众多致力于张派艺术的弟子中的确是出类拔萃的,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无论在哪里,谈到张派传人,就会首先想到薛亚萍!



美德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