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中的决定性时刻,该如何决择?不如从自我认知开始|耶鲁校友访谈录

 KVic 2016-12-17

“在选择学校时,我认为没有一个适用于每个人的通用公式,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公式。”
—李恩祐

10月12日,本学年的第三场“近距离看教育”沙龙在鼎石表演艺术中心举行,耶鲁北京中心董事总经理李恩祐与鼎石市场与传播部总监刘媛进行了一场关于大学选择、关于教育、关于人生决择的对谈。李恩祐曾经担任耶鲁招生官长达10年之久;她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经济及国际事务双学士学位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正如同刘媛女士在开场致辞中所说,那些被荣耀和光环笼罩、位于金字塔之巅的世界顶尖大学,到底是哪些时间、空间与传统的因素决定性地塑造了它的气质,使其成为人们心中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梦想之地呢?对于那些顶尖的大学,我们又该如何去定义它?

通过对当天沙龙的回顾文章,通过李恩祐与刘媛的精彩对谈,相信你对教育、对于选择,会多一份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做出选择前
真正地了解你自己

当真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会体验到“忘我”的境界。你从早忙到晚,甚至到凌晨四点钟,可能你都不会觉得累。”

 

 

刘媛:今天鼎石9至11年级中学生们特地过来参加您的讲座,所以我想先替他们提问:您在16至18岁时,一定也面临着择校的问题。您当初为什么选择耶鲁?您择校时考虑最多的是哪些因素?

李恩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我就对政治家和外交家的自传非常感兴趣,一直喜欢阅读这类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意识到,历史上从政的女性角色非常少,而我希望自己能身体力行地改变这个现状,我想自己将来成为一名政治家或外交官。

所以,在我申请学校时,就会重点了解学校有没有提供我所感兴趣的专业与课程。记得当时,有两所我心仪的大学,其中一所就是耶鲁。在面试中,面试官曾问我:你觉得你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我回答说,我想做一名女外交官或一名女政治家。最终,我选择了耶鲁,本科修读了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的双学位。


刘媛:在大学申请过程中,是否存在一套评估标准或方法,可供家长和学生们在申请前参考,让他们更好地去衡量这些大学。我们常说,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校,但如何才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大学呢?

李恩祐:对于评估标准,取决于你个人所看重的因素。你可以将你所看重的标准列出来,可以是10项,也可以是5项。比如,你喜欢位于市区的大学还是位于郊区的大学?你更喜欢开放式的校园或独立的校园环境?你希望你所就读的大学更偏重应用还是研究?你喜欢与很多同学一起上课?还是小班授课?以上这些都可以成为你选择的参考因素。

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我认为没有适用于每个人的通用公式,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公式。你所心仪的事物其实与你的自我认知息息相关。当你真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会体验到“忘我”的境界。你从早忙到晚,甚至到凌晨四点钟,可能你都不会觉得累。


刘媛:去年,我曾经与美国名校的一位招生官交流过,她说,有些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会突然发现自己有大把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时会变得无所适从。您觉得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高中生现在就可以准备和磨炼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以便将来在大学里更加游刃有余呢?

李恩祐:大学为学生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课内外活动与体验。如何做出明智决择呢?那我们还还要回到刚才所说的“自我认知”,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你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鼎石,学生们在初高中阶段都在学校寄宿,这对于他们未来出国留学大有裨益。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此外,长时间与朋友、同学们在一起,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建立友谊,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当今,有很多东西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比如很多同学会沉迷于手机,我很理解。但在这个年纪,更重要的事是要认真思考自己将来的目标,认知自己的价值所在。如果你可以把放在手机上的时间花在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上,追求进步,我相信这会让你在未来走得更远。

我鼓励大家去挑战一件自己所害怕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项门新技能,学习一门新语言,或者在公众面前表演等。当你们以后出国留学,我鼓励你们要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多去交流,多走出去见识一些不同的东西。比如选择去听一场音乐会、去文化中心参观、甚至是参演一场戏剧。你在学校里冒险所付出的风险成本,远远小于以后在社会所付出的风险成本。

 
刘媛:我认为你给我们学生融入到美国大学的建议,他们在高中阶段也可以去尝试、去体验,保持开放的心胸,好奇的心态,去抓住每个机会,从别人身上去学习,这也会是帮助他们未来在我们的大学阶段,去能够很好地抓住美国大学所提供给他提供的契机。


十年耶鲁面试官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如何把自己的人生故事讲好则是你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李恩祐


 

 

刘媛: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增长了4倍;2015年,30万中国留学生涌向美国;其中,本科生的人数史无前例地超过了研究生。我们也发现,大学在众多高素质申请者中,甄选学生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在您看来,从现在起5-10年内,什么样的学生会从申请耶鲁大学的学生中脱颖而出?

李恩祐:从我们的毕业校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有前任总统、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艺术家、建筑师等,他们都曾对世界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在面试时,我们会如何做出决定呢?作为面试官,我们要看你在过去的16到18年间是如何引导自己人生的。当然,我们不仅回看过去,也会面向未来,通过面试环节,了解你的人生目标何在。


曾经有一个来面试的大四学生,他现在是耶鲁校报的专栏作家,在校期间,他曾积极地为包括《纽约时报》等刊物写文章。当我见到这个学生的时候,他正在读一本书,不是课本或语言备考书籍,而是他非常感兴趣的主题,看得出来他沉浸其中——这个细节就很打动我。


但我并不是说,让大家去面试的时候都带着一本书去,重要的是你所展现出来的热情与目标。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如何把自己的人生故事讲好,则是你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刘媛:我们不断地回到这个问题,“向外走”时也要“向内求”,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热情所在。对于鼎石而言,我们的三座基石之一就是在世界背景下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身份的认同。那么您觉得对于最近5-10年考取耶鲁大学的中国学生而言,在同等条件下,他们对自己祖国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是否会成为他们未来申请大学一个比较重要的优势?

李恩祐: 二十年前,我去耶鲁求学。我现在有两个孩子,我选择成为鼎石的顾问委员会成员,因为鼎石就是我想把孩子送入的学校。立足于中国,胸怀世界——这是我们未来的领袖需要的特质。其实,耶鲁在中国有这样100多个研究和合作项目,因为耶鲁深刻地意识到,要推动世界进步,中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不管您来自中国还是其它地方,对于我们下一代来说,了解中国是很重要的课题。谈到我对鼎石的期许,我觉得希望让鼎石能够在更好地培养下一代,帮助世人了解中国,更好地让中国在世界环境中有一席之地,起到更重要的影响。

刘媛:他们对于自己文化的理解,对自己文化的继承也会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贡献属于他们自己的观点,他们的人生体验,分享彼此的收获,这可能会使得每个人得以成长的契机和机会。

是藤校精英,
还是“优秀的绵羊”?

“也许你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艰难的,但这也将是一个发现自己潜力的旅程。”

—李恩祐


 

 

刘媛:最近有一本书受到很多人的关注,那就是耶鲁大学教授William Deresiewicz写过一本著作名为《优秀的绵羊》。他在书中指出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为代表的常青藤名校本想培育社会栋梁,最终却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绵羊”。您对此结论怎么看?是耶鲁大学等名牌大学造就了被错误教育的一代吗?

李恩祐:每个大学无论有多优秀,排名多靠前,归根结底也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群体。我们确实发现有很多同学们申请耶鲁时,表示希望为世界做出改变,或希望帮助非洲做些事情,可是最终毕业时,大家却都去了华尔街投行。

在思考这个问题前,我更想问问在座的同学,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学生:我的偶像是霍金,因为我觉得他克服了很多身体和疾病带来的困难,一直坚持做研究,一直在为人类做贡献,他在量子物理及其它一系列的物理领域都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贡献。

李恩祐:正是如此。我们希望听到学生不仅鼓舞自己,也激发着周围的人去解决重大问题。《优秀的绵羊》这本书在我看来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首先,你应该思考自己可以在这所学校中作出哪些改变? 其次,作为招生官,招生面试就像你在晚餐时与朋友的对话,你很快就可以分辨出坐在你面前的人是在讲真话还是在撒谎。而我们所做的,就是要找寻那些会真正为世界带来的改变的未来人才。


刘媛:当学生踏入大学的时候可能胸怀理想,但真正去追寻理想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偏离主流的价值观与生活,那么你如何告诉他们,他们坚持的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是正确的事情?

李恩祐:其实这个是很好的事,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展现不同的才能,不同的热情,不同的兴趣,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大家能够与众不同。我们未来的领导应该就是这样多种多样的。首先大家要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许你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艰难的,但这也是一个发现自己潜力的旅程。

刘媛:就是倾听自己内心的感觉。访问耶鲁大学时,斯德林图书馆的前方的有一个建筑物“女人桌”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知道这是著名耶鲁女校友林璎女士所设计的,以见证耶鲁女性自始以来的奋斗史。事实上,在耶鲁长达300年的历史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里没有女性。然而今天,耶鲁女性已经在世界的舞台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这很有意思。作为站在教育最前沿的女强人,您对女性赋权和女性领导力有什么看法?

李恩祐:耶鲁科学学院曾做过一份研究:有两份相同的简历,一份申请人的名字叫约翰,一份申请叫珍妮弗,他们同时申请实验室助理的职位。最终结果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研究的结果表明90%的人会倾向于选择约翰。无论在中国或美国,女性面临的处境其实是一样的,都会有很多这样的障碍。但是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女性的她们,首先要认识到这样的障碍,并付诸行动来积极地对抗,积极地克服。对于身边的男性,我希望你们给女性朋友们一些积极的支持,帮助她们她们克服困难。

刘媛:哈佛大学最近推出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名为《扭转浪潮:在大学入学标准中激励学生关心他人和公共利益》。在这个报告中她们推出了一个名为“让关怀无所不在”的项目,提出了大学招生变革的重要一环,倡导在招生时更应关注人文关怀和公民精神。 您对此有何看法?您对学生和家长有什么建议吗?


李恩祐:领导力的本质就是服务,你运用能力去激励别人达到共同的目标。大家对“服务”有各种各样的定义,然而,并不是你在孤儿院里做一周、两周的服务,就可以被称之为真正的“服务”。

真正的服务在于你将如何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去推动世界的进步。比如我们知道女性在基础科学领域的比例较低,如果你比较擅长物理或化学,你用自己的学识去帮助身边的女生对基础科学感兴趣,推动女性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发展,我们就认为这是真正的“服务”。大学想要看到的申请人的服务项目跟他自己有哪些真实的联系。

刘媛:我相信在未来更包容开放的世界里,精英群体将不再指的是资源的排他性或稀缺性,而是刚才您说的不同学科的融会贯通,对不同理念的兼容并蓄,甚至对不同文化的接受和融合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如何去认识世界的角度,如何通过生命的方式,以及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去改变世界,去对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希望。最后一个问题想问您对成功怎么看,成功这个概念从您二十年前到耶鲁就读,到现在作为一个教育推动者,这样的一个时间您对成功的定义有没有改变?

李恩祐:对于成功的基础原则,从小到大,直到现在从未改变。那就是作为个人,我如何能让世界变得更好?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你的热情和兴趣所在;你所拥有的资源;你所掌握的技能。如果这三点各自是一个圆,你就应该找到以上三者交叠的部分,然后不离不弃地将你的热情投入其中,这样你才能给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将是你为世界所带来的独一无二的影响。


刘媛:在本次沙龙的最后,我想把这段话送给大家:

一百六十多年前,在耶鲁毕业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容闳先生晚年曾在美国出版了回忆录《西学东渐记》,在书中曾详细记载了他在这段艰难时期对祖国、对自己、对未来的思考。他这样写道:

 



予之生于斯世,既非为哺啜而来。予之受此教育,尤非易易。则含辛茹苦所得者,又安能不忘其实行于中国焉? 一旦遇有机会,能多用我一分学问,即多获一分效果。此岂为一人利益计,实为欲谋全中国之幸福也。

如果可以,我想把最后这一句话从中国扩展成世界,送给今天在座所有的学生们,因为我们都是人类的一份子,世界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祝福你们,也寄希望于你们。愿光明与真理与你们同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