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失光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关说明 涂料在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亮度、光泽度明显下降,但表面仍较光滑,一般多见于双组份涂料的施工中。
相关原因 根据涂料施工的不同阶段产生的失光现象,可相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分三个不同阶段加以分析
一、涂料在喷涂过程中失光涂料在喷涂过程中失光(喷涂不亮),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包括: 序号 | 产生原因 | 解决办法 | 1. | 被涂物表面粗糙不匀,往往是对底材的打磨不够细致到位。 | 底面打磨时要求使用橡胶类软质垫板,按照规定的方向(一般应按照车头至 车尾单一方向)打磨。 | 2. | 有的是底漆打磨时的砂纸选择问题,往往在干燥后会发现伴有砂纸痕。 | 在打磨底面时要使用规定号数的砂纸。一般素色面漆使用600~800#(深色面漆使用800#)水砂纸打磨底面。金属漆使用800#水砂纸打磨底面,但一般不可超过1000#。 | 3. | 选用的稀释剂挥发速度过快,或稀释剂太劣质。 | 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使用涂料本身要求的配套稀释剂。 | 4. | 选用了与涂料不配套的固化剂或稀释剂。 | 按照要求使用配套材料,坚持不混用非同一品牌产品。 | 5. | 在修补涂料的调色过程中,有时使用了大量的浓缩色母,忘记补充足够数量的树脂,造成涂料内的各组分比例失调,喷涂后会出现光泽变差的现象。 | 调色中不应忘记及时补充树脂。 | 6. | 喷枪本身雾化不好或喷枪调整不良。在出漆量过少,气压、喷幅过大的情况下,会使涂料干燥异常,造成失光。 | 重新调整喷枪。 | 7. | 喷枪运行不良。主要是喷枪枪距太远,喷涂有光涂料时喷枪与作业面距离超过25厘米。 | 调整喷枪的运行状态。 | 8. | 整车喷涂时的涂装顺序存在缺陷,使已经喷好、表干的涂料受漆尘污染。 | 可大致按下述顺序:车窗立柱、车顶、左后门、左前门、左前页子板、发动机盖、右前页子板、右前门、右后门、后备箱盖 | 9. | 施工环境异常。通常是工作环境(烤漆房)的空气流动速度过快、或环境湿度太大或待涂配件的底面温度过高。 | 改善通风条件,不对底面温度过高的零件涂装。 | 10. | 金属色漆层过度厚喷,易使2K清漆失光 | 在保证遮盖的前提下,控制金属漆的膜厚在15-20微米。 | 11. | 固化剂受潮变质。这种失光的情况往往伴随着在漆面上出现“针孔”或“痱子”等毛病。 | 每次使用固化剂后均应当将密封盖旋紧,保存在干燥的地方。如果是喷漆量不大的漆修厂,可以选用较小包装的固化剂。 |
二、涂料在干燥过程中的失光涂料在干燥过程中失光,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包括: 序号 | 产生原因 | 解决办法 | 1. | 涂料的混合比例不正确。稀释剂添加过多,粘度远远低于规定的施工粘度,而溶剂不能形成漆膜,干燥后均挥发掉,造成漆膜厚度远低于要求。 | 添加材料需要正确配比。 | 2. | 原子灰未完全干透或大面积刮涂硝基填眼灰打磨后未做二道底漆封闭的情况。 | 确保原子灰完全干燥后施工。使用硝基填眼灰后要使用合格的二道底漆来封闭 | 3. | 底漆或底色漆对面漆有吸收作用 | 使用合格的底漆 | 4. | 烘烤温度过高(超过低温双组份涂料的烘烤上限)或烘烤时间太长(1.5小时以上)。 | 参考使用说明的要求进行加热烘烤 | 5. | 升温过快 | 留有10~15分钟的闪干时间。 |
三、涂料干燥一段时间后失光涂料在干燥一段时间后失光,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包括: 序号 | 产生原因 | 解决办法 | 1. | 喷涂后未到可抛光时间即开始抛光。 | 按照各种涂料规定的可抛光时间进行抛光。一般双组份低温烤漆的可抛光时间为: 23℃条件下,48小时;60℃条件下,30分钟烘烤,放置8小时(隔夜) | 2. | 涂料在正常的干燥时间内不能正常的干燥,未达到设计的交联密度。可能的原因有:稀料中含有水或其它可与固化剂发生反应的物质、固化剂使用不足量或固化剂失效。 | 使用配套稀料及固化剂并按比例添加,注意固化剂的保存。 | 3. | 某些不正规的洗车场所使用的清洗剂含碱、盐等成份过量,洗车方式极不正规,对漆面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坏,失光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 | 喷漆干燥好后,建议去正规的汽车美容店做日常的保养 |
补救措施 用1500#水砂纸磨平表面,然后抛光处理。对于使用抛光方法不能解决的失光问题,使用800#水砂纸打磨漆面后重新喷涂面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