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羡鱼则结网

 addccde 2016-12-17

  827日        

下午三点多到六点。曾老师照例了解当天另外三位老师的教学进度,她们会根据具体教学问题提问,曾老师回答。

曾老师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流的,他描述精准,不说废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旁征博引又深入浅出,总能牢牢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在这种愉悦的听受中对他的观点也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分析具体问题时往往跳出问题本身,站在历史、民族性、时代变迁等高度去剖析,具体的问题就变得简单明了,直探其本质。在讲的过程中还能借机发挥,穿插进很多相关的知识或观点,有时可以信马由缰地跑好远,但是从来没有忘记主题,跑再远也能切回主题或副分叉,可谓收放自如。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学到许多知识和新鲜的观点。这种方式对年纪小吸收力强的孩子会很有效,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就难一些,毕竟脑子里装了太多东西,而且思维模式相对固定,当时听的非常过瘾,但有多少改变和运用于自己身上就难说了,所以最终还得取决于自己。

因为每次聊天的信息量都很大,我只能记录印象较深的观点:1对孩子表扬要适度,由低到高,注意分寸。2用自己的风格做自己往往能取得孩子的信任。3让孩子发现那个未曾发现的自己。4通配符,中国人共有的语境。5最快的速度是安全到达。6做教育也好,做任何事都需要耐心,耐心。(急躁往往是因为不明做事的规律,意图最快达到又不懂方法,结果反而更差。仍然是曾老师强调的那句:一切问题的根源都要以归结为是认知的问题)7激发兴趣有效浸入知识则容易产生知识粘性,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前面的认知基础。8细节很重要!细节往往决定寿命,决定成败。见解要高,行事要从细节处认真做起。所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9看问题要从哲学的角度切入,看到根本看到本质。10教育归根结底是家庭的事,教育首先是要强调环境,人文的、物质的,孟母三迁有大智慧。

曾老师谈到约翰洛克《教育漫话》的重要性,因为其中涉及的是教育的规律和原则性的东西,好比做手机的原理,掌握这些原理后自己可以制造出各种手机,从中又引申到中国机床制造业的现状,细节决定关键,聊到物品的小环节往往决定使用质量等话题。

我提问:1如何对一个学生进行“诊断”?

曾老师谈到这需要大量的知识以及实践的积累,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要跟在老师身边看他是如何做的,学习经验。我突然明白了昨天他讲的那三个要素其实就是答案了:知识、经验、悟性。把握了这三个要点,其它的就是时间的积累了。

2曾老师批判“爱与自由”的风潮对中国教育的负面影响很大,我请他就这个话题再深入谈一谈。

曾老师并没有直接谈到这个口号本身,而是先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到现在的整个社会变迁的脉络以及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的心理特征,从中还穿插了他个人的一些成长经历。他谈这些是想说明国人在传统文化的文脉断了之后又因晚清以来对外来文化的自卑感两种力量相叠加之下的对外崇拜,再加上国人普遍思维能力极弱,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及观念更新的需求下,“爱和自由”的口号恰好把握住了时代的脉博得以大红。许多家长以爱和自由为溺爱的借口,造成很多教育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有些存疑,这个口号本身也许并没有太大问题,问题在于家长根据自己的思维理解力去理解并执行时的偏差,可见问题还是在于执行的人。于是我问到某个学生的案例,她的父母对她要求严格,规则执行力强,但她的心理性格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曾老师的回答非常精彩,他说他无法通过我的简单描述来判断孩子的现状是否因为规则过多而引起的,因为形成某个结果的要素太复杂了,可能是因为规则,也可能是很多其它的原因,可能与规则、与爱和自由都没有关系。单独看某个方法与理念都有其可取之处和其弊端,所以执著任何一个方法或理念都可能带来相应的负结果,种种因素太多,无法从哪一方面来说明某种观念就是最主要的因素。比如说规则,父母和她互动时的表情、语气等都是影响因素。

曾老师讲到这里,我一下子豁然明朗,教育的核心其实在于实施的人。人对了,飞花片叶皆可杀人,人错了,给把宝剑反而割了自己手指头。我也联想到平时师父经常说的修行屁股要挪位子,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根本的东西不调整到位,用我执去修行,越修离道越远。道皆同理啊!

所以,人本身的问题多么重要!曾老师赞许我的所悟,他说学教育就是在练内功,当然不只教育,无论哪一行想要做到极致,最后都是人与人的内功的较量。曾老师其实是个内功高手啊!

由此联想到佛法的核心就是关于对人本身的认知,并由此认知带来修正调整,以达到人可以达到的最高状态。所谓人成即佛成,佛不是区别于人的另外物种,而是人的极致圆满状态。

反思:在这个问题的问答中,我看到了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很大的问题———思考能力太差,容易笼统肤浅,得少为足,分析问题往往拿先入为主的理论去套,理论也不系统,都是零碎肤浅的概念,思考简单,非黑即白,缺乏对问题背后种种复杂因缘的观察思考。肤浅浮躁是我一大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懒惰,懒得去深入思考。《思考快与慢》里谈到理性思考是很费脑力的,人的本能是只需要满足了基本生存就不想耗费太多能量,所以简单思考是人的本能反应。但我想这样肤浅的像动物一样仅为了生存而活吗?显然不想,那么,行动呢?

那么如何练内功呢?武林高手也是从最开始的一招一式练起的,只要步入了正确的轨道,把握好曾老师说的那三点要素去努力,其它的就是时间问题了。

在聊天的过程中,我试图去体会曾老师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他这个生命体的“芯片”是如何构成的。他的性格外柔内刚,思维格局和视野高广,分析问题直切本质,这些都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正确而持久的思考习惯,再加上个人禀赋,种种内外因素的交互产生这样的身心现象的结果。我相信这里面都是有规律和因果的,只是我们目前暂时无法都能明了其个中原委。我相信上天待我亦不薄,我也应该善用这副身心,去创造属于我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