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源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楚中元 2016-12-17

瑶族盘王节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今天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盘王节的限期有三天三夜和七天七夜两种,其仪式主要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请圣、排位、上光、招禾、还愿、谢圣”,整个仪式中唢呐乐队全程伴奏,师公跳《盘王舞》、《铜铃舞》、《出兵收兵舞》、《约标舞》、《祭兵舞》、《捉龟舞》等;第二部分是请瑶族的祖先神灵和全族人前来“流乐”,“流乐”是瑶语,是玩乐的意思,即恭请瑶族各路祖先神灵参加盘王节的各种文艺娱乐活动,这是盘王节的主要部分,吟唱表现瑶族神话、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内容的历史长诗《盘王大歌》,流乐仪式一般要举行一天一夜。盘王节仪式由4名正师公主持,各司其职,还愿师、祭兵师、赏兵师、五谷师,每人1名助手,共8人,此外还有4名歌娘歌师、6名童男童女、1名长鼓艺人和唢呐乐队参与。其传承方式以师承和家传为主。盘王节作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大众节庆活动,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一种增强民族向心力、维系民族团结的人文盛典。

  在乳源,瑶族盘王节又称“拜盘王”或“还盘王愿”,古称“拜王”、“跳王”或“调王”,因此项活动拜的王实指盘王,故后来称之为“拜盘王”。有单家独户举行的,也有全村人举行的。拜盘王活动的内容融入了瑶族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传统、宗祖、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天文地理、花草竹木和生产生活知识等各个方面。

  拜盘王:一是乳源过山瑶人承认自己是盘王的子孙后代,可享受历代帝王所颁《过山榜》中施的洪恩,取得社会地位;二是瑶人敬祖,追念宗祖助国益后功德,开导子孙代代承接宗祖助国益后的精神;三是瑶人表述寄盼来岁人寿年丰、六蓄兴旺、耕种丰熟诸愿望。拜盘王这项活动,充分表现出瑶族原始文化的继承性、民族性和群众性。美国、加拿大、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家瑶人、师爷沿用的拜王歌书与国内瑶人的相同,亦用汉字传抄,抄书日期仍用中国朝代年号。其活动形式过程也与国内瑶人的大同小异,反映出国内外瑶人的“文化共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拜盘王”活动在国内外瑶人心中的凝聚力。

  2006年8月,《瑶族盘王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拜盘王


拜盘王


瑶族盘王节拜盘王仪式过程


瑶族刺绣

  在纷繁厚重多彩的瑶族文化当中,乳源瑶绣独树一帜,具有其他瑶族刺绣所没有的特质。其工艺技法精妙之处在于:除构图方式独特,布料、花纹、颜色有严格的规定之外,刺绣时,瑶女们不需绣架,不需底稿,采用过山瑶人独创的反面挑花正面看的“反面刺绣”技艺,在绣工完成后,不仅从布的正面看绣图是花样繁多,鲜艳夺目,精致细密,而且从反面看亦是大径相同,甚至可以达到正反两面都完美的效果。“瑶山有女皆会绣”,生长在灵山秀水之间的乳源瑶山女子从小就会刺绣,闲时针不离手,活不离身,随处可绣,不受地理环境的约束。

  乳源瑶绣历史悠久。相传,瑶人自降世那代起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特有的刺绣,此说有瑶人鼻祖盘瓠肖像服饰上隐约可见之物相形纹为证。又据查,古史书有云:“瑶人衣花肖绣”、“通身彩绣花边”;清康熙26年(1687年)《乳源县志》亦载:“瑶人男女或衣彩绣裙”;再者有专家著文称:秦、汉时,南粤、粤北已是蛮夷(盘瓠之后)居住之地。由此可见,乳源瑶绣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由于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乳源瑶族刺绣图案不仅囊括天地万物,汇集了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图形纹、象征纹、祭祀纹等刺绣图案,而且瑶绣里出现的每一种图形纹都含有特定的语言内涵,或代表某一个物种,或代表某一个典故,或代表某一种思想,或代表某一种生活等等。因此,乳源瑶绣又有瑶族活文字一说。正是这些花纹图案保留了瑶族的历史、经济、文化、宗教和生活诸方面的形迹,才得以充分向世人展示瑶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2011年5月,《瑶族刺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民歌

  瑶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百里瑶山处处是歌台,不论是在山岭、田垌、密林,也不论是在劈斜炼山、割草耕田或是看书、绣花,尤其是节日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时,到处都可以听到瑶族男女老少清脆悦耳的歌声。他们用歌声歌颂生活、歌颂劳动、赞美爱情,亦用歌声鞭挞、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和灵魂。

  瑶族民歌,唱时讲究一定技巧,音细而长,悠扬动听,余音绕梁,强调拖音、吐气。瑶歌以比兴为主,因它的格调与旋律都比较单一,节奏感不大明显,却可以按各自的感情需要而任意延长或缩短,故唱时比较灵活自如,曲调清新、独具一格,使听者倍感亲切、与之共鸣。若是唱到悲伤之处,催人泪下;若是唱到亲朋相遇,欢乐气氛可使人久久不能平静;若是唱到爱情忠贞和磨难,可使人唏嘘不已;若是唱到大话歌、大怪歌时,可使人捧腹大笑。瑶歌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她既是瑶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因而深深地为瑶族人民所喜爱。

  2014年11月,《瑶族民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服饰

  乳源瑶族属“过山瑶”,自称“勉”。勉瑶服饰分东边瑶服饰和西边瑶服饰两大类,而东边瑶又分“深山瑶”和“浅山瑶”两种,西边瑶的现代服饰和客家服饰相近。

  勉瑶服饰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龙犬的传说”;二是为纪念瑶族祖先,在自己的衣服上加以装饰而演变过来的。据族人口头流传,勉瑶衣服背后的方形刺绣图案,原是皇帝赐给常胜兵马金马所挂的皇帝印章。无论去哪,如衣服上带有这个印章就能化解灾难,方形图案和其它服饰上的图案是根据族人的生活方式转变而演变过来的。到了清朝时期,瑶族服饰基色为黑色,解放后一些地方将其基色改为蓝色,由于区域划分,服饰款式、刺绣图案也有所不同,但服饰及图案绣法大至相同,都充分体现出瑶族人民的勤劳朴实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吉祥如意。乳源瑶绣与乳源瑶族服饰是相辅相成的,服饰的演变、刺绣的演化都是瑶族同胞的审美观不断提升的结果。

  2013年11月,《乳源瑶族服饰》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医药

  史籍记载,盘瑶“平时多出桂头市贸易……或负药入城,医治颇效“(清《曲江县志》)。历史上进山唯恐不深的瑶人,饱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遇到生病和外伤,全部自己处置。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大瑶山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药源条件,从先辈偶然发现认识药材的功用开始,经过实践检验而世代相传,从而成就了一批瑶医,他们各有专治某种疾病的偏方,但不会对外相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远离城镇又没有任何医疗机构的瑶寨,这些真正的赤脚医生实际上肩负起在恶劣环境生活的瑶族同胞的保健医疗责任。

  瑶族民间医生沿袭传统习俗,虽掌握疾病治疗之术,却从不脱产从医,不挂牌摆档,亦不因给患者治愈而收费受礼,在他们心底里是作为一件善事而为之。不管是寨内寨外,病者上门,随到随看,病家相请,随叫随去,不分远近。

   2009年1月,《乳源瑶族传统医药》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契娭生日

   “契娭生日”是南岭地方特色浓郁的风情文化节,客家地区每年三次在固定的日子隆重举行,全天素食斋戒,家家户户磨糍粑豆腐,赴仙场许愿祈祷,祈福消灾,中午吃“观音宴”。“契娭”,按南岭地方客家方言的意思有相当于“契娘”、“干娘”,但远比“契娘”、“干娘”敬畏、神圣得多。“契娭”是南岭地方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女神,由“南岭观音”的传说演化而来,是南岭观音的俗称。

      南岭观音的故事传说源远流长,客家乡村祖堂均以南岭观音坐主位,西京古道沿途至今保存较完整的南岭观音仙庙30多间,还遗存古籍、古碑刻等大量文物。

   “契娭生日”2015年5月列入韶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农历六月十九“契娭生日”整好斋糍供果上三阳仙契娭家


“契娭生日”升文焚化纸钱


2012年契农历九月十九娭生日高灵仙升文



圣祖祭

   “圣祖祭”是独具南岭地方特色的传统风俗,在乳源汉族地区世代相传,是以“功德”为标准的舜帝崇拜,尊称舜帝为“圣祖”。相传,远在4000多年前的上古时期,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舜帝,南巡抵韶,北返时曾登上南岭最高峰,乳源五指山有明代重修的舜帝祠。“圣祖祭”以舜帝孝道精神为核心,以“孝”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和传承孝道文化。每年农历八月十二舜帝诞辰日,均举行“圣祖祭”纪念舜帝诞辰公祭活动;十年八年举行一次“鸿朝”(醮);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举行一次“打幡”(大醮);为刚去世的老人“做功德”,举行尊老爱幼和孝顺父母的现场说教。

    “圣祖祭”2015年5月列入韶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乳源瑶韵
微信号:ryyy2016 
(展示乳源文化的窗口。神秘古朴的特色民俗、赏心悦目的过山瑶文化,期待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