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际遇

 汐钰文艺范 2016-12-18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比如,在明代,浙江余姚水产中有种叫“弹涂”的两栖生物,味道十分鲜美;但这种鱼在江苏太仓,就是十分贫穷的人也不会吃。又比如,河豚在吴中被视为珍馐,但直沽的渔人却在刳去其肝后将它扔掉。再比如说,鲥鱼尤为吴人所珍,但江西人却以为它是“瘟鱼”,更谈不上食用。

  上述天壤之别的饮食风俗,是明人陆容在其《菽园杂记》中所列举的。从中我们不难推知他是个美食家,同时也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但与这些相比,他的联想的丰富性和思辨性,才是最为我所欣赏的——在列举了这些大相径庭的饮食习俗之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世之遇不遇,岂惟人为然,夫物亦有然者矣。”——是呀,际遇难求,哪里只有人如此,就是物也是这样呀。

  所谓“际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遭遇或时运。就陆容所列举的弹涂、河豚、鲥鱼等的“际遇”来说,它们之所以在一地被视为珍馐,在另一地却被视为无用之物,根本原因就是人们的饮食习惯的不同:在不同地方的人们的认识中,它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其实,即便在今天,人们的交流变得十分容易,也十分频繁,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在饮食方面的习惯仍存在一定差异。比如说在法国,蜗牛是道名菜,可对于国人来说,有多少人能接受呢?在非洲有些地方,苍蝇是一些部落的美食,可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看到苍蝇都难免作呕吧。

  物之际遇悬殊,并不仅限于“食材”,一些文化及思想的际遇也存在类似情况。比如说“流行歌曲”,三四十年前曾被视为“靡靡之音”。再比如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的“市场经济”,不也曾被人跟盲目生产、产品过剩以及资源浪费等联系在一起?而在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头看,是不是觉得可笑?但在笑过之后,我们是不是该对那些我们尚未认识的事物,少些挑剔和批判,多几分包容和了解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