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亦有然者

 江北大汉 2020-10-22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一个地方有一个的语言,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比如说,在明代,浙江余姚水产中有叫种“弹涂”的两栖生物——鱼类中唯一能离水在陆上活动的鱼,味道十分鲜美,但是这种鱼在江苏太仓就是十分贫穷的人也不会吃;又比如说,河豚在吴中(今天苏南一带)被视为珍异,但是,直沽(今天天津一带)的渔人却在刳去它的肝后将它扔掉;再比如说,鲥鱼尤为吴(今天苏州一带)人所珍,但江西人却以为它是“瘟鱼”,更谈不上食用。

上述有些地域相距并不是很遥远的两个地方,在风俗上——这里主要是说的饮食习惯方面的不同,是明人陆容在他的《菽园杂记卷六》中所列举的。从这里我们不难推知他显然对于“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有一定研究,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还是一个十分细心善于观察和比较的人。但是,与这些相比,他的联想的丰富性和思辨性,我以为才是最为值得我们欣赏的——在列举了这些相距甚远的饮食习惯之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世之遇不遇,岂惟人为然,夫物亦有然者矣。”——这话的大意是,世界上很多事物的际遇,哪里只是人是这样,就是物也有类似于此的情况。

所谓“际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遭遇或时运,一段时间内的整体情况。就陆容所列举的弹涂、河豚、鲥鱼等生物的“际遇”来说,或许我们真的可以用“天壤”来形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生活在不同地方的这些生物或许其自身在体量、肉质、味道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出入;但毫无疑问的是,它们在一地被视为珍馐,在另一地却被视为无用之物,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不同地域的人们的饮食习惯存在巨大的不同,在人们的认识中,在人们的思维里,它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有关。

其实,即便是在今天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十分容易,也十分频繁的今天,属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们在饮食方面的习惯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尽管这差异已经远比昔日要小。比如说在法国,蜗牛是道名菜,可对于中国人来说,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呢?在非洲有些地方,苍蝇是一些部落的美食,可对于其它很多地方的人来说,可能看到苍蝇那模样就会作呕;在中国南方的某些地方,“水虫”对一些山里人来说就是美味佳肴,可对于其它很多地方的人来说,就未必是这样了。

物的际遇的差异并不仅仅限于“食材”,一些文化乃至思想的际遇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比如说“流行歌曲”,三四十年前曾经被一些人视为“靡靡之音”;又比如说牛仔裤、太阳镜、长头发或者是焗成金色的或者绿色的头发等,也曾经遭到一些人的诟病,以为这些同属于西方的颓废文化。而“市场经济”,不也曾经臭不可闻?那时候它可是跟垄断、跟盲目生产与产品过剩、资源浪费等联系在一起的。而在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首过去这些往事,是不是会觉得很有几分可笑?在笑过之后,我们是不是该对于那些我们尚未认识的事物,少些挑剔和批判,多几分探究和了解?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际遇可以存在很大的不同,其原因在于每个人出生的家庭、接受的教育、成长的环境以及各人的个性、悟性等不同;一样东西——也不论是弹涂还是河豚、鲥鱼还是流行歌曲、市场经济等的际遇不同,很大程度上则是因为人在不同的阶段的认识、思维的角度和深度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说陆容“物亦有然者”的论断真的很深刻,也真的很能够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