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瑞琪:必须经过实战对抗,才能提高传统武术的技击能力

 付利970 2016-12-18


传统武术只是表演而已,传统武术就是花拳绣腿,传统武术都是吹出来的,传统武术上不了擂台。近年来,质疑传统武术的声音可谓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究其原因就是在流行于世界的MMA、UFC、K1的比赛中很少能看到传统武术的身影。而另一方面练传统武术的人,普遍打不过散打运动员,又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练习传统武术的人,要经过怎样的训练才能具备系统的技击能力?传统武术能否走向擂台?



朱瑞琪教授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留影


    2016年6月18日的早晨,我来到北京体育大学采访了中国武术九段朱瑞琪教授。朱瑞琪教授曾任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院长,是中国散打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之一,早在1979年,原国家体委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和武汉体院学院,进行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工作时,就作为北京体院学院的青年教师,跟随张文广教授参与了该项工作。



朱瑞琪教授携夫人看望恩师张文广夫妇


作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瑞琪教授从38岁开始连续担任了20多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和纵跨了5届全运会预赛、决赛的总裁判长;多次担任了洲际和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的总裁判长;一直担任国内、国际武术散打裁判员晋级或培训的主讲教师;参加了历次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组织的有关散打技术研讨会、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修订工作。


朱瑞琪教授从小随民间拳师练习南拳,对传统武术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当我问起练习传统武术的人,要经过怎样的训练才能具备系统的技击能力时,朱瑞琪教授便饶有兴致地谈了四点:第一要熟练、精炼你的技术。技术是什么?提炼出来的踢打摔拿。第二反应能力。散打对抗当中更近的距离是四五十公分的距离,从发现目标到指挥你自己的动作,这种反应能力必须要专门的训练。第三移动能力。你打我能打得着,我打你老打不着,就是说移动能力特别快。当你反应过来我已经打到你了。这种能力没有经过专门的练习,移进多少,退多少,是有分寸的。进一尺,结果你只进了半尺,你就打不着了,准确性特别重要。第四洞察目标能力。你打拳,你的下面肯定是空挡,用腿的时候可能头又是空挡。发现你的可击打目标,这个要的是经验,你腿一起动,你上面肯定是空挡,你打右摆拳,你左侧是空挡。用直拳打你可能都能挡得住,但是反过来用另外的一个摆拳打你的侧面,可能就防不住,就选择鞭腿打你漏防的地方。


    “判断能力、移动能力、洞察目标的能力,选择技法的能力是我们散打对抗当中的核心,可是你练套路就没有机会练习这个,没有练习就不能打得赢。”说这话的时候,朱瑞琪教授的语气有些激动,一些传统的拳师,老是拿套路里面的那些招法讲怎么厉害,能打多少人,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全面的,或者是缺乏实战锻炼的一种片面说法。



朱瑞琪教授在教学中


    “传统武术能走向擂台。”朱瑞琪教授认为,传统武术要想走向对抗的竞技台上,要有它的独特训练方法,因为每个拳种里面都有“冲、掼、抄、鞭”的基本拳法,“蹬、踹、勾、鞭、扫、摆、劈”的基本腿法,以及一些拳种中的摔法。把传统套路里面的技术按照散打的特点整合、改造和舍弃,再进行散打对抗训练,这是绝对可以的。但是必须结合有针对性的对抗训练。不能老是在说招上夸夸其谈,要实打实地去对抗。


     “决定散打对抗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我问。

“快、准、狠、稳、硬、绝、全、变。”朱瑞琪教授进一步解释道:快,动作要快。准,打什么地方要准。狠,要有杀伤力。稳,用摔法你自己必须先稳定了,脚上没根怎么能摔倒人呢?硬,人家打你,你也打人家,杀伤力也好,抗击打能力也好,都是讲一个硬。绝,你要有自己的绝招。全,踢打摔拿。变,在攻防中你是什么特点,你的体力好,你的肌肉力量发达,这些就要有变化。


    朱瑞琪教授建议,练传统武术的人,要把套路练习和攻防练习兼顾。从基本功到套路到实战,按照一个完整的体系来传承它的特点。武术有129个拳种,如果都能按照这种体系来完善它的内容体系,然后再组织传统武术的对抗比赛。哪怕有50多个拳种能搞得比较完善也是不错的。这才真正反映了“武”字的特点,真正的把武术梦圆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