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容安静,处世第一法

 zzm1008图书馆 2016-12-18




曾国藩年轻做事,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他的老师理学大家唐鉴先生送给他一个字——“静”。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获益良多。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整天慌里慌张的人,难成大事,就是因为缺了“静”和“安详”的智慧。

 

《三国演义》记载刘备死后,魏、吴联合少数民族发五路大军攻打蜀国。五路大军打来,刘阿斗都快被吓死了,别的将领也懵了。可诸葛亮把自己关在相府里三天不见客,静心思考对策,结果,五路大军被他轻松化解。这就是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故事。


曾国藩和诸葛亮都是少有的“内圣外王”的大政治家,都是在静字上做足工夫的人。诸葛亮《诫子书》中更是精辟地将此总结为,“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静,这是中国古人推崇的大智慧。《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大学》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以说,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

 

静不仅是一种智慧,静还是产生智慧的土壤。所谓静生百慧。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佛家也说 '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一个人内心不静,很难真正思考问题,做人做事也一定会骄矜、浮躁。安静的人会仔细观察中审时度势,更容易深入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

 

只有守静的人,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和美。浮躁的人、脚步匆忙的人总是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或许会经历人生岁月的蹉跎或道路的泥泞坎坷,但保持淡泊的处世态度,泰然处之,就能在纷繁中找寻自己的心的超然和安宁,不受世俗的干扰和冲击,人生也更豁然开朗。

资料来源::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