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暴力事件处置方法

 tuzididie 2016-12-18

1.jpg

近年来校园冲突事件不断,有学生不服老师;有学生不愿上课等。学生攻击老师的事件层出不穷,实应归咎于教育观念的冲突、教育制度落伍所致。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对于校园暴力事件绝对要负起极大的责任,而教育制度落伍、教师观念手就是主要因素,应由教育管理部门与老师共同解决,以尊重学生的态度,建立一套与家长充分沟通的交流管道。有感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下文中尝试分析学生攻击老师的原因,以及提供一些解决之道。

 统计了某年9月到次年10月这段时期,全国各级学校所发生的96件重大伤害事件中,师生严重冲突教师伤亡者8件,约占全部的8%,所以大致上,学生施暴于老师的事件不超过整体校园暴力的10%;而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指出,中学生中,24.1%曾用言语怒骂老师,4.2%曾打伤或用刀棍伤害老师。由数据上,学生攻击老师的事件虽然不多,但我们了解,其后果及影响可能远大于学生间暴力,因其不但严重破坏校园间传道授业的气氛,且背后都隐含了广泛长期的问题。

学生攻击老师的事件发生原因,我们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及社会几方面来探讨:

 一、学生:

生理缺陷:

1.XYY性染色体异常:根据犯罪生物学家之研究指出,性染色体异常对人之智力及暴力行为有密切关系,在体型上及性格有较粗鲁及暴躁倾向,自我控制较差,一旦受负面刺激,极易出现暴力行为。

2.脑边缘系统缺陷:此系统为专司情绪、饥饿及性欲等的中枢,若其受外来伤害或长脑瘤压迫,情绪极易失去控制。

3.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

心理缺陷(病态人格):

1.父母管教失当:由于现代父母通常只生一至二胎,对子女不是期望过高,期望成龙成凤,不然就是过度保护溺爱,形成学生有恃无恐心理。

2.亲子关系不良:有些父母因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生活,子女长期在无爱环境下成长。

3.师生关系疏离:部分学生认为与老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为求得好成绩,因而破坏彼此信赖感。

4.学习态度低劣或学业成绩差:有些学生认为读书无益其生涯,将上学当作应付父母的工作,加上学业成绩差,根据金纳 (Ginnot) 的理论指出,易被“标记”为坏学生,终以暴力行为满足其挫折。

5.结交损友:根据一项针对中学生之调查指出,当孩子们遭遇困扰时,79%会向朋友求助,向老师求助者只有不到4%,可见同学对学生的影响力。一旦结交损友,常会因崇尚强硬暴力,鄙视权威等,以对老师施暴为能事。

6.守法精神不足: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没办法或愚笨之人才会守法,在校不守学校或老师制定的规定,甚至以触犯校规为荣。

教师方面:

(一)轻忽整体辅导功效:升学主义挂帅下,部分老师教完课程后,对于学生之偏差行为,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采不闻不问消极管教态度。

(二)未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为数极少且观念偏差学生家长,碰上不善与其沟通老师,老师稍一管教学生,学生及挟其家长之威做反击,甚至与家长共施暴力。

(三)管教言行未趋一致:身教重于言教,但有些老师言行不一,管教效果低落。

(四)教学方法过于僵化:教材本质的艰涩,若再加上老师无法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的学习挫折。

(五)欠缺自我防卫技巧:当前教师除了少部分外,体力技巧大都无法应付突发学生暴行,而成为被害之对象。

学校方面:

(一)过重智育:学校过于重视成绩,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忽略德性涵养之学习。

(二)硬体环境欠佳:根据“破窗理论”,愈是整洁的环境,遭受破坏的事件将愈少;试想,时常发生校园暴力学校,其整齐清洁状况定在标准以下。

(三)学校---家庭间实质关系未巩固:部分学校不重与家长沟通管教政策,偶有违规行为,就发生学校,家庭相互指责之事。

(四)忽视不良适应学生辅导工作:部分学校未能重视,终使不良适应学生行为日益严重,引发严重暴行。

社会:

(一)筛选不适任师资工作未落实:不良师资对于受教之学生心理发展影响很大,试想,心理发展失衡,情绪不稳定,管教难脱暴力,言行充满暴戾气之师资,必将校园带入暴戾之境。

(二)体罚制度未确立:今日各学校中,并无明确,合理,清楚具可行性体罚之法令约束部分偏差行为。

解决之道

一、当暴力发生时可采取以下这些措施:

(1)隔开冲突学生,理清冲突真象,使暴力行为能立即停止,同时要迅速通知训导人员前来处理,且应事后应妥善处理,使其不再继续发生。

(2)报案与处理:学校平时应与公安机关合作,彼此交换讯息。当校内发生较重大的暴力事件时,应立即透过110报案系统将发生情形、人员、发生地点等迅速向警方报案,警方也可依照处置预案立即抵达现场处理。

(3)帮助双方当事人冷静思考,并能以宽阔胸襟面对。此时教师应表现出原有的成熟的人格,先退一步,使自己与学生都有冷静的思考时间及空间,应避免为了顾及教师面子或保全教师权威,而以暴力方式来“管教”学生。

(4)熟用人际冲突的处理技巧:教师应妥善运用冲突处理技巧,选择适当的处理步骤,来帮助双方化消冲突事件。冲突处理步骤可分五个阶段:

(A)了解冲突型态与成因

(B)跳离冲突情境

(C)运用有效的沟通

(D)重建互信

(E)协商与谈判

二、暴力冲突的善后策略:

(1)倾听与劝告:教师借着同理心的了解,倾听学生的感受,并借倾听使其内在之不满与委屈有适当发泄机会。同时,劝告学生勿为小事而冲突,或应可找寻更合适之方式来处理彼此冲突。

(2)辅导与分析:可加强学校辅导工作,针对冲突之成因,详细的与学生分析与说明,使其了解建立人际关系之正确态度与方法。同时,促使学生领悟到适当的情绪发泄管道,并经由行为改变之技术,改进行为表现之方式。并持续追踪辅导,建立案例追踪。

(3)与家长保持联系,时常注意学生的行为反应。

(4)依法处理:对于履诫不听、多次辅导无效或暴行情节特别严重学生,可诉诸法律,送警侦办。

此外,根据多年处置经验,在事情发生时,老师要保持冷静,并可借助外力(例如训导处的人员、辅导老师或是隔壁班级的老师)来把学生隔离、冷静下来。要切记不可与学生有肢体上的接触,否则学生可能会误以为老师要打他,而引发更严重的肢体冲突。然后,学生被隔离后,应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在旁辅导并了解其原因。而有关这些相关的专业人员的来源,学校在平时就应成立一个校园暴力专门处理小组,而组员可由一些辅导老师、训导处的人员、老师及一些了解学校教育法律的人来组成。当有校园暴力的情况发生时,便可由此小组来专门处理,像是通知家长、一起协商、沟通处理的方式等。老师被学生攻击后,一定要记得去验伤,这样才有证明、证据,虽然不一定会诉诸法律去解决,但验伤的做法可以保留证据。因为到非常必要时,譬如暴行情节特别严重或是学生已经多次辅导、劝诫无效时,可能就得诉诸法律来解决了。其实有时候也有可能是因为老师本身对学生做出讽刺或是不公平的对待,才会导致学生自尊受到伤害而冲动的对老师做出攻击的行为。所以总而言之,一定要老师、学校相关处理小组及父母和学生一起协商,找出真正的原因,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

有心理学理论中三大派别对不适行为的处遇,精神分析论主张“情”,行为理论主张“法”,而人本心理学主张“理”。精神分析论主张用“升华”的方式,将精力转向从事文艺创作、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或用替代作用,如从事体育活动,以消散因情绪而累积的多余精力,或观赏讽刺和动作影片,以发泄被压抑的敌意冲动。行为理论主张“法”,以奖励来培养受辅者缺乏的适应行为,如准时到校交作业、对人有礼貌等;又以惩罚来消除受辅者的不适应行为,如骂人、打人、抽烟等。1974年特殊教育专家罗家柏(Rosenberg)倡导了一种训练学生自己作为行为改变操纵者的技术,曾成功地使情绪困扰儿童利用此技术改进了他本人,他和老师、父母以及同学间的关系。人本心理学派中的认知发展论把道德的发展,当作在经历解决各种问题情境时得到的经验。

因此我们平时应做好具体的防范措施,兹就预防校园暴力一般性原则,以及家庭、教育机构、社会等各方面之具体作法分述如下:

四、防范措施

1.一般性原则

(1)建立“事前预防胜于事后处理”观念

欲有效预防校园暴力行为之发生,首重建立预防观念“宁可事先花一块钱、多付出一分钟”,老师、学生均应有此认识。

(2)运用团队力量防杜校园暴力

结合学校所有人员力量对抗校园暴力事件;加强与学校与家庭联系,以整合力量全力教导学生;并与公安、社辅、医疗、司法等部门充份联系,以应不时之需。

(3)明了学生个人特性及客观环境,以收防微杜渐之效

部分学生之所以有暴力行为,必有其原因,理性、客观分析其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以诊断行为成因之后,方能拟定出正确之防治校园暴力对策。

(4)平日以爱心、关心管教学子,消弭暴戾之气

无论是父母、老师或是学校行政人员,对于学生之任何管教措施均应出于一片爱心,抱持“悲天悯人”之襟怀,善待之以恒,而且最重要者,必须让对方体验得到那份爱心与热忱。

(5)使学生相关人士信赖进而配合学校管教措施

为发挥整体预防之效果,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获得与学生有关之人士的信赖,让他们成为教育辅导之助力而非阻力。

(6)管教作为应兼顾学生自尊心

对于偏差行为学生之处分,尽量做到维护其自尊心基本要求,避免过于严重之处分与苛刻之指责,可以有效避免因“无地自容”愤而行凶事件发生。

(7)加强被害预防教育,强化师生防卫警觉

经由普及被害预防教育灌输,使学生具备基本防范被害常识,因而校园找不到被害对象,如斯也可以避免许多因利于施暴者实施校园侵害事件,维护校园安全。

2.家庭方面

(1)健全家庭教育,培养子女健全人格

学生家长应深刻体认一项事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之基础,有了健全家庭环境,才可能有健全人格之子女,因此家长应设法努力营造融洽家庭气氛,以子女教养为第一要务,让子女对家庭有充分归属感,可有效避免子女产生各种偏差行为。

(2)以身作则,引领子女养成尊师重道美德

“身教”、“境教”之重要性应容大家无庸置疑,负责子女管教重责大任的父母,本身对于子女之老师或其他老师应持尊敬态度,才可能让子女养成尊师重道美德,也才不会有对学校师长施暴事件发生。

(3)勿滥用暴力管教子女,产生不良学习效果

对子女为适当体罚,有时对于子女的一些偏差行为的确能发挥管束之效果,但体罚却非万灵丹,滥用体罚或实施严厉惩罚,除了可能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外,还可能让子女充分学习暴力,进而增长校园暴力事件发生。

(4)主动配合学校各项措施,积极参与学校举办活动

为确实掌握子女行为状况,学生家长应主动随时与学校联系,以了解子女在校表现,以为家庭教育之参考依据;对于子女学校所举办活动,应设法亲身参与,这样才能收全面整合教育效果。

3.教育机构方面

(1)改善学校人文物质环境

在精神环境方面,塑造优良校风与班风,倡导校园伦理;在物质环境方面,布置优美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发挥境教的功能,学生便不愿以暴力破坏纯净的校园。

(2)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师生良好关系

建立合理教师期望水准,并督促教师能够在任教科目不断进修、成长,提高教学绩效,以获得学生敬重;采行适当专业领导,慎用处罚,重视师生双向沟通,增进情感相互交流,促进师生和谐关系。

(3)落实校园危机处理教育

增加对校园暴力问题严重性认知程度,实施校园安全教育,强化师生处理校园暴力问题的应变能力;并设法在各校设专线咨询电话及申诉中心,以强化校园暴力事件辅导,减少暴力事件重演不幸情况发生。

(4)加强学生自我控制暨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加强学生法纪教育,使他们确实学习自我负责的态度与及良好自我控制能力;教导学生妥善控制情绪,多结交益友,并教导他们正当处理人际关系经验。

(5)适时修订不符时宜校规,导正学生偏差行为

教育实务之经验告诉我们,校规不彰也是校园暴力来源之一,教育机关应该经常检讨校规恰当性,对不合理、不符时宜、不清楚、无可行性的校规加以检讨修改后,确实执行成为首重之务,予暴力潜在学生一个不敢实施暴力行为空间。

(6)落实学生正当休闲教育

加强课外活动或各学生社团活动多元性,培养学生正当之休闲兴趣与能力,积极方面可以从而陶冶学生性情,消极方面则可供学生在参与有意义之活动之际,发泄多余精力,避免产生暴力行为。

(7)全力扫除引发校园暴力情境

学校可结合当地治安机关力量,强化校园门禁管制、巡查之措施;加强照明设备,减少犯罪死角,从而有效终止暴力行为实施场境。

(8)举办家庭学校沟通活动,加强亲子教育

学校及有关社教、文化机构,应多举办如亲子活动,并请学者专家讲授亲子教育,使父母了解青春期少年的身心特质及心理需求,学习与子女沟通的方法、有效的管教方式,积极建立起对子女的正向影响力,避免子女产生暴力行为动机。

(9)结合家庭力量,提升适应不良学生之辅导绩效

教育机构除加强专业辅导人员训练,落实学校辅导工作之外,还应运用热心家长组成义工服务方式,实施电话咨询、家庭探访,或特别适应不良学生、功能不完整家庭的辅导及支援工作,扩充辅导资源并提升辅导成效,降低学生进一步实施暴力行为之可能性。

4.社会方面

(1)强化大众传播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

大众传播媒体应担负起提升民众文化道德水准责任,多安排有益少年身心健康节目,审慎处理传播内容,勿为不良导引,尤其是有关涉及师生间冲突之新闻。

(2)扩大推展文化道德涵养之活动

鼓励各机构、公益社教团体等,提倡富而好礼、勤俭、朴实的社会风尚及活动,使少年学生在纯净的大环境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薰陶,除掉社会暴戾之气。

(3)提倡正当娱乐休闲教育

有关单位应妥善规划少年休闲活动,提倡正当休闲教育,并提供适当的场地与专人辅导,使少年学生精力得有正当发泄管道。

(4)全力扫除引发暴戾之气不当场所

司法执行机构应严厉执行净化社会不良环境,取缔不良场所,严格取缔暴力充斥之黑色书刊、影像,严格管理少年出入不当之场所,以避免引发暴力动机进而衍生校园暴力事件。

要根绝所有形式的校园暴力,可能有如实现世界和平般遥不可及。昨日教育制度种的因,才会结今日的果。面对这些校园暴力问题,教育当局和校方不能规避责任。舆论有请老师不要打学生、不该管教学生太严、家长不该干涉教师管教、甚至老师不该太认真,然而这些都未对症下药。若不从制度上改进,认真的老师将更难生存,实非国内教育之福。倘若我们以经验为例,向校园暴力宣战,同心协力应可获致相当的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