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规矩,难于上青天?

 Ky_chen 2016-12-18

和喜欢练拳的朋友们在一起聊天,大家都很坦诚。坦言如今彼此练的也不过是“二百五的功夫”。


如此谦虚中带着自嘲,也颇有些无奈。意思是:今天如你我这样的想练出真功夫来,太难了。同时也是在疑问,过去前辈们的那些功夫,若不是吹牛,那是怎么练出来的呀?


我借用孙剑云老师的话答曰:“规矩、时间、求中和。”

功夫也就是工夫,其中要花时间是自不必说的;拳要练入上品、要能修养身心、要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话,就要在中和里头品尝滋味;而规矩,则成为你练的是不是拳、是什么拳的最基本的一道坎儿了。

拳与拳的区别在哪里?有人说:你家的拳能飞檐走壁,我家的拳则能隔山打牛。且不论这是不是胡扯,也根本是没意义的废话。今天人们谈拳术的区别,大都津津乐道某种拳练成后的结果。其实要说区别,“因”上的区别,远比“果”上的不同更有意义,所谓“因地努力、果位随缘”。只要都努力到点子上了就行,最终能有怎样的状态和结果,是个人的造化。

孙氏拳的特点就在规矩。孙氏拳与其他拳术截然不同之处,也是在于孙氏拳对于规矩细节上的精准要求。具体的种种规矩,过去老先生的书里说了,孙剑云先生也讲了,连孙存周先生也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文字记录。如今雷世泰、童旭东等诸位老师在博客里、书里讲的更是空前的详尽。可即便如此,老老实实的照着规矩做、守好规矩似乎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和朋友们聊到孙氏拳的时候,我喜欢从孙氏无极式,特别是孙氏三体式来介绍一些孙氏拳的特点。每当我谈到孙氏三体式要求“以两足脚二趾至足跟各连成两条直线,两足跟内侧相切...两条直线角度为四十五度”,并示范给朋友们看时。我发现至今基本每个人听到我这部分的描述、并看了示范之后,仍然是两脚随随便便的一站、一摆。就“四十五度”这一条要求,几乎没人真正当回事,似乎直接忽略了这种在细节上精准的要求。

我经常会想,人们所关心、所以为拳术的“秘籍”到底是什么呢?

前些天,有朋友在网上找给我一段某老师练孙门形意劈拳的视频。由于我自己三体式还没有过关,劈拳更是还练不像样子,也正想学习一下。点开看了,只感觉后脑微微一麻...心里不由冒出两个字:“胡来”。此师的劈拳几乎无一处合乎孙氏拳的规矩,行拳时更是怒目圆睁、周身乱扭故作“运气状态”;努气发力,有种恨不得一掌下去立刻能要了人命的感觉。让我感到很不是滋味的是,这位老师还是孙门某名家之后辈。

很多拳术、功夫其实并没有失传。起码就孙氏拳来说,最根本的孙氏无极式、三体式乃至三拳三剑的体系都传了下来。借于当今的便利,很多老师对于孙氏拳的规矩阐释地更加直白、清晰和明了。文字视频俱全,规矩(或者说“秘籍”吧)都已经在那儿明摆着了,很多人也不是不知道,可就是不肯安安心心守住规矩练拳,偏要自我发挥、标榜个性,非要破坏规矩而随心所欲,方显其与众不同之能......守个规矩就这么难吗??

看来真正失传的,是老老实实守住规矩练拳的态度。

学练孙门的拳,先不要妄谈能否练到老先生或者存周先生的程度。先把规矩上了身,模仿地像个样儿了,就该感谢你没给孙氏拳添乱;而后若能原原本本的再把这些规矩介绍给其他的爱好者们,便是你的功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