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溪】 百丈家风

 禅艺会 2020-09-22

在靖安县宝峰寺挂单的时候,客寮来了一对奉新县的母女,听说我和林此行是参访寺院,很热情地说,我们奉新县有一个百丈寺,你们可以去看看。只是听到“百丈寺”这三个字,我和林就决意要参访了,朝千年祖庭,寻祖师足迹,是我们游学之旨。我们所在的宝峰寺就是马祖的道场,禅宗史上有“马祖建道场,百丈立清规”之说,没想到,这些殊胜的道场相距如此之近。

从靖安县城出来,乘汽车半小时就到了奉新汽车站,下午才有公交车到百丈寺。车行两小时后,乘务员说,从这下车,顺着这条小路,一直走就会到百丈寺的后门。看到一个铁栅栏门虚掩着,近前一看没落锁,推开门往前走,越一石桥,又过了一道门,才到了寺院里面,院子里大片成行的茶树,茶树上浅黄色的小花,在雨中淡然开着。走了多时,阒无人声,我们拖着行李,更深地走进去,仍然没见到人影,我和林都被眼前浩瀚的平地涌出的梵宫惊呆了,从没有见过如此规模宏深的寺院,庙宇巍峨,石雕盘龙廊柱擎天矗立,游廊深远无极,邈不可测。我们恍然进入了天上宫殿,云绕雾锁,廊檐水帘,每一个景象都那么不真实,不似在人间。后来在长廊尽头飘出一袭僧袍,是一个身材廓然伟岸的法师,我们上前合掌请教客堂在哪,师父很温和为我们指路,这才感觉到一点凡尘的暖意。

我们被安排在居士楼住宿,乍见居士楼,林不仅咋舌,仅这一个居士楼就比药山寺大。放下行李,我在寺里转了一圈仍然没有找到正门,只找到了进后山的路和旧时的黄色的天王殿,这是旧时的建筑了。

兜来转去,还在寺院里就迷路了,就耽误了药石的时间。

第二天一早随众上过早课,吃过斋饭,也顾不得冬令时节大清早山风的凛冽,信步走出寺院,想看清百丈寺的真面目。此时,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纯地净,穆穆清明。云无心以出岫,筱筱翠竹静如拂尘。从天王殿出来,走过放生桥,一条笔直的大路横度奇花异草的广阔园林,穿过园林,才到百丈寺的山门。山门之外,稻田绵延,状如平原,双溪一左一右绕寺而出,这就是传说中的冯水倒悬,飞下千尺之流吗?站在百丈寺的任何一个角度眺望,映入眼帘的都是绝佳的风景,见此青山秀水,不得不浩叹造化之神奇,见此规模浩瀚梵宫禅苑,不得不慨叹世事之无常,百丈寺在历史上几度兴废,殿堂毁之又建,建之又颓,几度更迭似在须臾之间。

至晚,天气奇冷,窝在客寮里读《百丈山志》。

百丈禅寺及中国佛教禅守“天下清规”发祥地,座落于有“仙源灵境”之誉的江西奉新百丈山,距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唐代禅宗巨匠怀海在此住持禅法20年,为中国佛教禅宗作出了四大贡献:一脱离律寺,别立禅居;二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兴农禅之风;三整饬戒行,创立禅门宗规;四禅精慧秆,永续禅薪。特别是撰修“诏天下僧悉依此而行”的禅门宗规(即天下清规或百丈清规)而声名大振奋,引来无数禅学之人,曾出现“三寺五庙四十八庵”之盛况。大智怀海禅师影响甚大,沩仰、临济、黄龙、杨岐诸宗皆出其下。

现在的百丈寺为当代禅门泰斗本焕大师生前筹资逾亿兴建,百丈寺总占地面积1200亩,大雄宝殿、天王殿、云海楼、虚怀楼、斋堂、藏经客、祖师殿、法堂、方丈楼、贵宾楼、厢房等建筑主体以灰白色为基调,庄严肃穆。现任百丈寺的住持为本老的弟子顿雄法师。凝望着平地涌出的连天梵宇宫殿,我不禁在想,在百丈禅师传法最盛的时期,四方闻之影附,参禅之宾逾千之众。那时方得“三寺五庙四十八庵”之盛况,眼前的梵宇比昔日何?

百丈禅师不只是“禅林清规”的创导者,更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践行者。据记载,有弟子怜禅师年老,不欲令其下田,劝阻无效,就把禅师的锄具藏起来,禅师遍寻不得,遂不食。后弟子终于明白禅师的家风。百丈怀海禅师的禅学思想深得祖师慧能和马祖道一的真传。有一天,他一上法堂便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有人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答道:“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佛法就在各人心中,不假旁求;学佛就是要消除自心所受妄想的系缚,明心见性,也就是证得佛法。

历史上禅宗道场皆是以传法兴盛,因得道高僧住锡而参禅问道者云聚。这里地处深山,林深路险,继百丈禅师之后,黄檗禅师、沩山灵佑曾在此住锡,后历代高僧辈出;文人骚客于此亦往来不绝,黄庭坚来过,周敦颐和汤显祖也来过,吟诗作赋,诗文流香;柳公权的“天下清规”墨宝穿越历史的风烟,依然高挂在翠竹碧岩之间;就连唐宣宗登基以前也曾在此山后的龙蟠石上坐禅悟道。我想他们不只是为佳山善水而来,吸引人们越过千山万水来此地造访的,是因为有百丈禅师这样的大德在。禅地无尘,焚香归家,竹摇幽梦,莹入禅衣,这里的禅意遍布在每一块崖石上吧?相传百丈禅师传法最为鼎盛的时候,惹得山上的青猿亦来听经,罢则长啸而去。

近年来,由于国内旅游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寺院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出,在自然山水之间广建寺院,冠以文禅化之名,发展之盛,蔚为大观。游客香客如潮水般来去,求神拜佛磕头烧高香,禅文化如何得以弘扬?

在日间,和这里的常住居士聊天,才得知这里只有十几位法师,现在正在打“禅七”,禅师们都很精进。常住的居士也就是十几位,多是年长的女居士。偌大一个寺院打理起来,确实不易,所以在日间,我看到寺角一处院落,想进去参观一下,门是虚掩的,院内杂草丛生,所以就止住了。新建的寺院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力管理养护,即建即荒芜。僧才不足,常住无多,打理一个偌大的寺院,实属不易。心下不免有戚戚之感,只有大众内心的道场建立起来,禅文化才得以兴旺。

这时想起,《五灯会元》所记载的,怀海禅师在百丈寺的一段奇遇:怀海每次登坛请经时,都有一老者混于众僧中听讲。一日怀海请经毕,众僧尽离去,唯老者迟迟不去。怀海问之,老者说:“我今并非人类,乃是野狐化身。因前生住此山时,有一通道术的人问我‘一个大修行的人,到底落因果否?’我答曰:‘不落因果。’只因错说一‘落’字,便罚我五百年生为野狐身。但我至今不悟,还请大师指点!”怀海道:“应答‘不昧因果’。”老者遂大悟,感激万分,说:“我今可以解脱,免去野狐之身了!明晨时分,还为大师为弟子收尸于山后!”翌日,僧众往山后寻找,得死狐于山岩中,怀海命以僧礼葬之。

因一字之差,堕入野狐身。比起兴建寺院,禅文化正确传承才是最重要的。百丈寺的中兴法师本焕长老曾说过,百丈寺不只是奉新的,更是世界的。本焕长老亦是重视文化传承的,在建寺的同时,即着手编写百丈山志。

农禅并重,百丈家风,辉耀百代,流转千年,在文化传承上,今人不得不慎之又慎,如履薄冰,在在处处小心谨慎,亦步亦趋,令百丈家风绵延久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