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古道岐黄 2016-12-18
 

   (1)在志为怒 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怒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来说,一般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故《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飧泄,故气上矣”。由于肝主疏泄,阳气升发,为肝之用,故说肝在志为怒。如因大怒,则势必造成肝的阳气升发太过,故又说“怒伤肝”。反之,肝的阴血不足,肝的阳气升泄太过,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杂病源流犀烛》更进一步指出:“治怒为难,惟平肝可以治怒,此医家治怒之法也。”

  (2)在液为泪 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肝为泪”。泪有濡润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目和排除异物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则可见泪液的分泌异常。如肝的阴血不足时两目干涩,实质上即是泪液的分泌不足;如在风火赤眼,肝经湿热等情况下,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症。此外在极度悲哀的情况下,泪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如《灵抠·口问》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泪道开,泪道开故泣涕出焉。”

  (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筋者,皆属于节。”筋和肌肉的收缩和弛张,即是肢体、关节运动的屈伸或转侧。《灵枢·九针论》说的“肝主筋”和《素问·痿论》说的“肝主身之筋膜”,主要是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故《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的血液充盈,才能养筋;筋得其所养,才能运动有力而灵活。《素问·六节脏象论》称肝为“罢极之本”,也就是说,肢体运动的能量来源,全赖于肝的藏血充足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如果肝的气血衰少,筋膜失养,则表现为筋力不健,运动不利,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此外,肝的阴血不足,筋失所养,还可出现手足振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则瘈疭等症。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乃筋之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可影响爪甲的荣枯。《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4)在窍为目 目又称“精明”,是视觉器官。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故说:“肝开窍于目”。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灵抠·脉度》亦说: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但还须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如《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日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五轮”学说,给眼科的辨证论治打下一定的基础。
 由于肝与目的关系非常密切,因而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以从目上反映出来。如肝之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则可见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可见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则可见目斜上视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