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 昆曲发展史上伟大的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为中国人所熟知。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16年12月13日,《昆曲艺术大典》首发式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行。 《昆曲艺术大典》首发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安徽出版集团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从2004年开始启动,《昆曲艺术大典》编纂工程历时12年,先后有百余位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老、中、青专家学者及出版工作者参与编纂和出版工作。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书,是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出版项目。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虞爱华 《昆曲艺术大典》总主编、中国艺术研究名誉院长王文章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 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许正明 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民 安徽出版集团总经理田海明 安徽出版集团总编辑林清发等 共同见证这一皇皇巨著首次面向公众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 《昆曲艺术大典》所收内容为明代中叶以来六百多年间昆曲最重要的文字文献、谱录文献、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文献、昆曲传承人的文化遗存等。 明清及近代有关昆曲艺术的理论典籍、史料文献、谱录文献等是《昆曲艺术大典》最重要的内容。全典版面字数约为9005万字,其中整理编纂文字文献2230余万字,影印文献396种(套)7万多面,图片6000余幅,录音120余小时,录像400余小时。成书149册,包括《历史理论典》15册、《文学剧目典》14册、《表演典》36册、《音乐典》73册、《美术典》8册、《音像集成》2册(含音视频硬盘一套)、《索引》1册。 《昆曲艺术大典》突破传统集成式图书编纂形式,借助文字文献、音像资料、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立体形象、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示中国昆曲艺术在舞台表演、传统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遗存。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的安徽文艺出版社,以对出版《昆曲艺术大典》的意义和价值的充分认知,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勇于担当的热忱执着,承担了这套巨著的出版工作。 安徽文艺出版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大典》进行反复斟酌、精细打磨,从接收稿件伊始,就全力以赴,并从出版者的视角参与《昆曲艺术大典》的后期修订。和编纂整理方数年来团结共进,精诚合作,按照当代出版物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其内容文字、版式体例、装帧设计和印刷制作等各方面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斟酌推敲,精益求精,推动了巨著的完美呈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昆曲艺术大典》出版祝辞中指出,《昆曲艺术大典》“不仅在昆曲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其编撰和出版本身,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范围内的保护作出了示范性的榜样。” 转自:安徽出版集团 盛世梨园 |
|
来自: cxag > 《南腔北调戏曲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