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解读《伤寒论》第293条

 陈鑫医师 2016-12-19



原 文


少隂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293)


讲 解


此条原文为少阴病热移膀胱血分。


句首言少阴病,则可以是寒化证,也可以是热化证;八九日乃言其病程较长;一身手足尽热,提示人原来没有热,或者没有一身尽热;膀胱为太阳之腑,膀胱之热循经外达,故热在膀胱;由于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故见便血,此可能为尿血。


其实,原文所述的表现,在肾病科的临床中是常见的问题。肾虚或肾阳虚的病人,若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则病人可出现发热,尿血及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


此时的治疗应急则治标,先用清热利水通淋之法,如选用八正散之类。至于柯韵伯认为轻则用猪苓汤,重则用黄连阿胶汤,常器之谓可用桃核承气汤、芍药地黄汤之类,并不太适合于沁尿系统感染的急性期。


此病之转归并非由阴转阳,脏邪出腑,病情向愈,应考虑结合后世的温病学说进行理解,有可能是热入血分的表现。


如果尿血的同时有全身性的出血,并有热入血分的其他临床表现,则应遵循叶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原则,选用犀角地黄汤之类。


选 注


喻嘉言:少阴病难于得热,热则阴病见阳,故前篇谓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然病至八九日,阴邪内解之时,反一身手足尽热,则少阴必无此候。当是脏邪传府,肾移热于膀胱之证也。以膀胱主表,一身及手足正躯壳之表,故尔尽热也。膀胱之血为少阴之热所逼,其主必趋二阴之窍,以阴主降故也。


汪苓友:少阴肾经也,与太阳膀胱经为表里,少阴病八九日,寒邪郁而变热,热势已极,有不入阳明胃府,而本经之府者,故云热在膀胱也。一身手足尽热者,言其热自内达外,与表热不同,膀胱为多血之经,肾又开窍于二阴,热在膀胱,则下焦之血受伤,故从前后便而出也。

钱天来:必便血三字,前注家俱谓必出二阴之窍,恐热邪虽在膀胱,而血未必从小便出也。


柯韵伯:太阳主一身之表,为诸阳主气,手足者,诸阳之本,故一身手足尽热。太阳经多血,血得热则行,阳病者上行极而下,故尿血也。此里传表证,是自阴转阳则易解,故身热虽甚不死。


上述注家虽旁征博引,但不得要领,就是因为没有临床体验。所以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临床,用《伤寒论》指导临床,从临床理解《伤寒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