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立方产品开发历程

 Tlifang与梦 2016-12-19
新闻配图

  T立方从去年12月产品原型诞生、开发团队的组建,到6月1日web端开始内测,8月1日web端和微信端同时公测,历时8个多月,让我们看看T立方是如何从一个产品概念落到实地,一步步蜕变成为现在的成熟产品的。

 

产品原型

  T立方最初的定位是T立方OA,口号是:“T3,让工作更简单”,主打“让工作更简单、让员工更自如、让团队更默契”,面向所有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经过调研,首批选定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致远、蓝凌、今目标、泛微、通达、华天动力等传统的OA产品。经过拆解分析,发现这些产品都普遍存在一些受消费者诟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制的OA产品普遍存在操作麻烦、成本较高、不符合企业管理习惯的问题;

  2、OA市场无标准,功能逐渐同质化,特色不足;

  3、目前OA品牌的领军能力依然脆弱,没有形成标志品牌系统;

  4、市面上的OA产品追求虚名,片面强调理念,不够务实。

  针对这些问题,T立方最初设计的产品功能有:任务中心、知识、审批、公告、客户、报表。

  最后总结出T立方主要竞争优势有:

  1、基于云端,无需维护费用。和许多传统的OA软件需要下载客户端不同的是,T立方是一款SAAS产品,服务器布置在云端,企业使用不需要下载软件,操作和数据留存都在云端,非常方便。

  2、操作简便,省去复杂环节。传统的OA软件功能往往多而杂,对大型企业可能适应性不错,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功能富余太严重,面对眼花缭乱的功能界面,用户体验不尽人意。于是T立方将产品功能进行精简,筛选出对中小企业更实用更友好的功能,降低操作难度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3、界面美观,去除多余图标。这一点其实是和上一点相辅相成的,传统的OA软件功能多,意味着图标多、界面杂;还有一些OA软件将产品重心放在功能上而忽略了UI优化,视觉效果自然大打则扣。T立方追求精简,每一个图标、每一屏都经过细致优化,呈现出来的效果自然美观大方。

  4、随需应变,抛开虚华理念。T立方的产品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版本的更迭,一些不实用的功能会被删除,新的实用功能也将陆续加入。

产品原型

 

Web端内测版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随需应变,抛弃虚化理念”,在T立方Web端的开发过程中,产品定位发生了一些变化,抛弃了一些功能也重做了一些功能。从产品功能来看,Web测试版包含了“项目、任务、审批、知识、日程、考勤、公告和报表”几大板块。相对于产品原型来说有以下变化:

  1、目标人群由“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定位到“中小企业和团队”,更精准。

  2、“任务中心”拆分成更细致的“项目+任务”,将“协作”的理念深入“T立方”;

  3、增加了“日程”功能,从时间的角度对任务及工作安排进行梳理;

  4、增加了“考勤”功能,对大多数企业和团队来说,考勤功能不可或缺,特在这个版本加入。

  5、删除了“客户”板块, CRM系统易做难精,与现阶段T立方的定位并不相符,因此移除。

T立方

 

Web端公测版

  从web端测试到公测的过程中,T立方功能的变化很少,主要是针对一些交互问题进行了优化,同时定位更加精准、明确,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产品核心功能定位为“协作+办公”,“协作”包含项目、任务、日程、知识、报表,“办公”包含审批、考勤、公告、通讯录。

  2、名字由“T立方OA”改为“T立方”,产品定位由“云办公平台”改为“云工作平台”。

  3、宣传标语改为“掌握工作如此简单”!

  4、“报表”不再以单独的一栏呈现,而是分散到具体的项目和部分功能的数据统计中。

T立方

 

微信端公测版

  为了满足移动办公的需求,在T立方web内测版和公测版的迭代过程中,技术部也集中精力进行着T立方微信端的开发。T立方微信端和Web端将一同上线公测。

  相对于Web端,我们来看看微信端又有哪些新的变化:

  1、微信端新增了“快捷创建”的功能,能快速创建“项目”、“任务”、“审批”和“日程”

  2、Web端的工作台汇集了用户加入的所有公司的“任务”、“日程”、“通知”,而在微信端,不同公司的任务、通知和日程安排需要在不同的公司内进行。

T立方

 

  8个多月的时间,T立方从一个概念的诞生蜕变成成熟的产品,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经历了多次迭代、多端开发,算得上是诚意之作。T立方将继续迭代、创新,立志为更多企业和团队提供优质的服务,为提升每一位员工的效率添砖加瓦,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