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艺术沾边 · 21》我要像梦一样自由——牛B但不二B的B型血

 汐钰文艺范 2016-12-19
B型血在这个星球上出现得颇晚,它是游牧民族的血型,中国的满、蒙、藏、回,历史上出现的匈奴、鲜卑、突厥、契丹、斯基泰人,以及俄罗斯人、北部印度人、朝鲜人,大抵都是B型血的代表,由于游牧民族对黄河流域的A型农业人口的排挤,使得今日的黄河流域也成为了B型血人口的主要分部区域。


B型血分布图(颜色越深,所占人口比例越大)

在游牧社会中B型血的人比O型血生存几率要高出2.5倍之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生存条件更为恶劣的环境当中人们不得不面对与野兽更频繁的冲突,搏斗过程中流血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与O型血相比较,拥有更多凝血因子的B型血当然就“适者生存”了。



胡人 · 鹰 · · 马

另外,亚洲腹地——如印度北部、阿富汗以及波斯——频繁爆发的霍乱疫情,也对B型血的扩张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研究表明,感染霍乱后O型血恶化的几率是B型血的4倍,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霍乱频发的孟加拉国恒河三角洲O型血人口数量远低于B型血。伴随着人类在陆地上的迁徙与海洋贸易的展开,霍乱蔓延的范围愈发扩大,世界各地非B型血的人在疾病面对纷纷败下阵来。

习惯于在荒蛮的沙漠、戈壁和草原上纵横驰骋的B型血族群,虽然有点个人主义,喜欢我行我素,但B型血并不二B:他们不屑于繁琐的思辨,却相当注重敏锐准确的直观感受,凭借其天马行空的逆向思维,极容易在各种艺术领域内独领风骚、开宗立派。B型血艺术家即便表面上能做到中规中矩,但其实永远包藏着一颗死战到底的决心——只要时机成熟就一定要确立新的游戏规则。

目击道存,直达心灵,讲求对苦难或伟大的内心感受,是来自B型血地区的艺术家或欣赏者共同的审美标准。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成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不仅在当时画坛上率先勇敢地直面俄国历史上最黑暗、压抑、恐怖的时代,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昏暗迷蒙的色彩、凄寂空旷的背景,去表现奴隶内心深处的无助和迷惘。


[俄]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可堪类比的是兴起于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长安画派”。这一派画家起身于关中大地、黄土高原,一扫晚清民国画坛上食古不化的摹古积习,以大刀阔斧的皴法、浓重的矿物颜料和墨色,去表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怀激烈


石鲁《转战陕北》

同样,B型血书法家的风格也往往是风樯阵马、鸢飞鱼跃,即便在年轻时肯于“集古学书”,老来也定要“自立门户”,举个栗子,那就是“集古终能自立家”的米芾。号为“米癫”的米芾(字元章),虽自称楚人之后,但祖籍山西的他其实有游牧族奚人的血统,且鉴于其为人有洁癖,所以后人关于米芾源于米姓回族(该族也是B型血居多)的说法也不为过。米芾的字早年学二王,但生性不羁的他并不满足于此,故而放出“老厌奴书不换鹅”的狂言。当他最终推陈出新确立自己的书法风格时,人们看到的则是体势骏迈、意趣天成的《研山铭》、《临沂使君帖》等杰作。


北宋·米芾《研山铭》(局部)


北宋·米芾《临沂使君帖》

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米芾的这首诗既是对他书画人生最好的自况,也是对其他B型血艺术家们澎湃于胸中的豪迈之情的完美写照。然而,为了推新而形成的一味好势的风格既成就了米芾,也束缚了米芾的自我突破,所以即便是小楷,如《向太后挽词》,由他写来也是狂放不羁、不中绳墨,正像他自我评价的那样:“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所以说,当B型血艺术家以开天辟地的精神在宇宙洪荒中不停闯荡突围的时候,应该看到对自我的破执才是真正的突破


北宋·米芾《向太后挽词》

下期预告:A or B,这是个问题
——纠结的AB型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