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西南最重要考古发现:先秦时期聚落遗址绵延百余公里

 睿智。启点 2016-12-19


12月18日,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段)重大考古成果通报会在西昌举行。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报,这次专项考古发掘中,在铁路施工红线内,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和文物。



此次考古,不仅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同时,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先秦时期聚落群也重见天日。考古人员表示,这在全国来说都十分罕见,是目前川西南最成体系、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铁路施工区域 埋藏数十个文物点


随着成昆铁路扩能工程的加快推进,在成昆公司的积极支持下,从2014年至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州博物馆、攀枝花市文物局等,先后进行了三次专项考古调查勘探及复核工作,确定了铁路施工红线内所涉及的文物点48处。其中,旧石器遗址1处、新石器至商周时期遗址22处、秦汉时期遗址及墓地5处、唐宋时期遗址5处、明清时期遗址及墓地14处、古建筑群1处。


今年8月初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州博物馆、西昌市文管所、德昌县文管所、米易县文管所等单位,对其中18处文物点开展了科学考古发掘。


到现在,其中11处文物点的考古工作正式结束。另外7处,则因分布面积大、古代文化堆积好,目前仍在加紧开展田野工作。



根据已完成的10000余平方米的田野发掘工作来看,此次考古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发现的各文物点,主要集中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部分遗存可能进入西汉早期。另外,还有少量南诏大理时期和清代晚期遗存。


此次考古发现了280余座墓葬,500余座灰坑、房址、灰沟、灶、窑,另有3500余个柱洞,以及3200余件小件标本。这些标本除了侈口罐、双耳罐、单耳罐、带流罐等,还有石斧、石锛、石凿等磨制工具和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等打制石器。在羊耳坡、新庄遗址墓葬中,也发现少量青铜器、铁器和各类饰品。



先秦时期聚落 房屋多为半地穴式


此次考古,发现了多处先秦时期墓地。羊耳坡、新庄遗址为集中埋葬,分布面积超过2000多平方米。这些墓葬多为竖穴土坑墓,另有部分瓮棺葬和石构墓。


值得关注的是,羊耳坡遗址所发现的土坑墓大小、形制有别。其中大型墓葬呈甲字形,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从随葬器物推测,其墓地时代主要处于商代至西汉。


考古中,还发现了数个先秦时期聚落遗址,清理出了3500余个柱洞。这些柱洞分布密集,少量呈规则分布,可以明确辨认房屋遗迹。



在多个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约50座方形近圆角的坑类遗迹,其中多数于坑底中部有柱洞和用火痕迹。据推测,这类遗迹属于半地穴式房址。这也是首次在安宁河流域发现分布广、数量多的半地穴式房址,为探讨该区域古代建筑形式、聚落形态、环境气候等提供了新的线索。



安宁河谷流域 住着四川第二大先秦聚落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介绍,本次考古意义重大。首先,发现了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去年庙门前遗址碳十四测年数据表明,该遗址距今约4800至4500年。今年陈家烧房遗址和大厂遗址墓葬随葬品,也显现出浓厚的新石器时代特征。



同时,还发现了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以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先秦时期聚落群,这在西南地区甚至全国来说都是十分罕见,可谓目前川西南最成体系、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成昆铁路复线施工区域所涉及的20余处先秦时期遗址,沿安宁河河谷分布,绵延百余公里。这为探讨聚落形态、聚落群之间的地理空间分布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此次考古,还初步建立起了安宁河流域的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及谱系关系,为探讨该区域的考古学年代序列、谱系关系及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最为直观的材料,也为全面认识邛、筰等西南夷民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此外,也为半月形地带文化传播提供了系统标本,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古代文化交流、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新的课题。



“发掘工作还将继续,更大的惊喜,或许还在后面。”考古人员介绍,目前,配合成昆铁路复线(峨米段)的考古发掘工作约完成了计划的四分之一,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接下来,将继续对羊耳坡、新庄、安宁场遗址进行大范围揭露,以期更全面了解各遗址的整体聚落结构。(华西都市报 徐湘东 图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