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绥中(120 ) 明末辽东悲歌(7)—熊廷弼力挽狂澜

 邓超越梦想 2016-12-19

老家绥中(120 ) 明末辽东悲歌(7)—熊廷弼力挽狂澜萨尔浒战败后,急需找人替代杨镐,经廷议,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老家绥中(120 ) 明末辽东悲歌(7)—熊廷弼力挽狂澜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考中乡试第一名,次年中进士,授保定推官,因其才能被擢为监察御史。

熊廷弼对辽东比较熟悉,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曾外出巡按辽东。巡查辽东期间发现李成梁放弃辽东六堡,内迁六万民户,失去辽土六百里,为后金的发展腾出了空间。愤然上书称李成梁“罪可致死”。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守辽东战略:“实内固外”、“以夷制夷”。

在此期间,实行军屯、修缮边墙、兴建边堡、整治将吏。建粮仓十七座、城池七座、墩台一百多座,修边墙七百余里。三年囤积粮谷三十余万石。

但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其战略思路与巡抚杨镐不合,不久督学南直隶。

此时,用人之际,再度起复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巡抚辽东,后又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

还未离京,开原失守。

熊廷弼上书:“辽左为京师肩背,欲得京师则辽镇不可弃,河东,辽之腹心也,开原,辽东之根柢也,今开原破,清河弃,庆云掠,镇西围。铁岭数城人逃亡尽矣。独辽阳、沈阳为河东孤立。。。。。自三路败,开原失,则朝鲜、北关皆阴顺之矣。。。。。乞敕廷议办兵饷,毋旁擎,毋中格。”

万历允之,并赐尚方宝剑。熊廷弼刚出山海关,铁岭失守沈阳军民逃城,辽阳人心惶惶。

辽东面临危局,军民恐慌。

一、孤胆巡边、稳定军心

首先收集流民,先到沈阳,派佥事韩原善,畏敌不敢出城,改派阎鸣泰出未敢远行,归,四野无人。

无奈,熊廷弼亲自出马:自虎皮驿出发,沿途收集流民和逃兵。欲与前往抚顺巡视,手下因抚顺距敌太近危险劝毋行,熊廷弼大笑:冰天雪地,敌不了我来。命吹号击鼓,招摇而行,来到抚顺,在抚顺,斩逃跑军将,设坛祭战死将士,集结队伍,显示军威。命整修工事,修缮器具,配备战马,收集流民和逃跑士兵,重建防御体系,一时人心初定。

熊廷弼亲自驻守辽阳,联合朝鲜牵制后金,“以守为稳着”“守正所以为战”,发挥明军火器众多,城池坚固的优势,以逸待劳,伺机而进。

后金未敢深入,“按兵不攻者岁余”。熊廷弼在瑷阳、清河、抚顺、柴河、三岔河一线建立了首尾相应的防御体系。1620年努尔哈赤率万余大军进犯沈阳,距沈十几里,被各处赶来明军击退,熊廷弼一时军威大振。

努尔哈赤给熊廷弼送了一封劝降信,未果,又给明朝廷写了信,要求以辽河为界,和平共处,自由互市。

二、明廷内乱、遭弹劾请辞

万历四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十七日,万历驾崩;八月初一,朱常洛继位,九月初一也驾崩。一月两国丧。

一段时间以来,明朝廷宫廷之内因“争国本”,接连发生“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疑案,疑案背后是明末朝廷之中党争的结果,熊廷弼也深受其害。

万历皇帝虽多年不朝不庙,但对辽东事管理比较开明,对熊廷弼的建议和主张“悉报允“”从之“。”望卿益加殚忠任事,与诸臣协心共计,毋为人言所阻。“

朱由校即位,初期还算不错,增加四百万两白银充作军费,希望加强辽东力量。

不久,因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努尔哈赤曾占花岭、蒲河等地,明军伤亡七百余的局部战斗的失利,被连续参奏。

给事中姚崇文:“军马不训练、将领不部署、人心不亲附、刑威有时穷、工作无时止。“

御史冯三元: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

熊廷弼大骂: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

交还尚方宝剑,请辞。

用熊廷弼自己的话:“年来庙堂议论,全不言军中实情,而凭《塘报》敌缓急以为说。前冬去春敌以冰雪稍缓,辄哄然言师老财匮,马上催战,及败又湫然噤口不敢道一战字。比见职收拾才定,而湫然者复又哄然,急急责战矣,毕竟矮人现场,有何真见。《明记北略》。

言官害人。

熊廷弼暂时歇息,袁应泰上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