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王之死:为什么我们很难听进他人的劝告?

 值得4egmmwv6ql 2016-12-19


在昨天的文章里,我们说到文种向越王献计,如何给吴国提供各种”好玩的“从内部整垮吴国,越王听的很酸爽,于是问他眼下要先执行哪个”好玩的“。

文种回答说:“如今吴王正要改建姑苏台,应该派人到深山里去选伐巨木,献给吴国,投其所好。”

文种简单的两句话,寓意颇深,一来说明越国一直在关注对手动向,二来知道送礼要切合别人当前的需求来。这是送礼的关键点,你送别人的东西正是他此刻需要的,才能事半功倍,也才能更容易打动他。

夫差近期正在开发房地产,缺那么点钢筋水泥,那就顺应时势,先送点钢筋水泥砖去。

越国找到神木后,文种把其献给夫差。

夫差见那两根木头高大的出奇,又惊又喜。

子胥见越王老是帮助夫差做些劳民伤财的事,心里就喷火,他劝告夫差说:“从前夏桀造灵台,商纣造鹿台,劳民伤财,以致灭亡。勾践要害吴国,才送来这木头,大王千万别接受。”

夫差说:“勾践得到这样好的木材,自己舍不得用却献给我,这是他的一片好心,怎么能拒绝呢?”

伍子胥说的很有道理,摆出了前人的教训,可即使有活生生的前人教训,为什么夫差还是听不进去?

我总结至少有两个原因。

一、送的东西正中他的需求和喜好,舍不得拒绝,同时心存侥幸。

夫差是个十足的色鬼,垂涎女色,自己在国内总是无节制的搜索美女充实后宫,西施貌美多艺,令夫差十分开心。遇见这样的美人,哪里会舍得放弃?

夫差拒绝伍子胥的劝诫,执意要接纳美人,实在是因为他自己好这口,如果越国送的是镶金边的锅子玉器说明的,夫差未必听不进去伍子胥的劝说。

人在面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时,会自动弱化它的负面影响,至于别人说什么,总觉得自己不至于那么倒霉。

反过来,人在面对不那么感兴趣的东西时,脑袋才会清晰的分析各种利弊并加以权衡。

就像爱情一样,对方如是你喜欢的人,那么他的家庭、他的性格、财富,你都会不自觉的弱化,认为只要努力,将来肯定有改变的机会,而且你心理会抱着侥幸心理:无数人后来都发达了,为何不能算上我们?

而对于一个不爱的人,那么他的一切硬件条件,将成为我们斤斤计较的东西:太穷的不要,太丑的不要,脾气差的不要。

夫差爱美人,所以觉得美人没有危害。

二、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无法体会困境真正来临那天的苦,所以听不进劝。

夫差过的太安逸了,安逸的只能靠吃喝玩乐度日了。

古人有言:居安思危,一个人生活太安逸,没有经历过失败带来的挫败和困苦,那么他对所有危险的威胁,都会认作是假象,没有亲自经历过,又怎么能想象那种后果?他们体会 不到失败者的痛苦,同时也会把前人的失败教训,看作是他们运气不好。

只有真正经历过人生起落的人,才会真正重视前人的教训。楚昭王之前也是稀里糊涂听不进任何规劝,后被伍子胥杀的到处逃窜差点死于非命,再度为君后,才有了彻底的改变。

因为他经历过。

就好像我们读书的时候,父母劝告我们要好好读书,否则将来生活穷困。可是当时的我们没有生活的压力,大多数人把这些话当耳边风。如果时光倒流到中学时代,你又拥有如今的生活阅历,你还会不会好好读书?好好的学一技之长?

可是为什么那时候的你就是听不进劝告!

因为你无法切实的体会到将来要面对的困境。

就是这一重要点,命运将人与人做了重要划分:能预知困境并提前改变的是人上人,这些人再不济,也不会沦为生活中垫底的人。遭遇困境后再改变的是普通人,有成功的希望;而困境过后依然我行我素的,是没有将来的人。

《孟子·告子下》里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本意是指生活在忧患中的人(或国家)才能更加思进取而不至招来灭亡。其实也可理解为”能预知和体会将来困苦的人,才能更好的生存“。

下一篇文章,给大家说说齐国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教训:团队在强行换大哥时,你的一句很正常的实话,却能引来杀身(抛弃)之祸。

古人云:读史明智。这里所有的文章,都是对历史故事进行深度解析,我们的目的有二:1.读懂历史,学会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悟出人生智慧,提高我们的做事格局;2.了解各种历史事件,打造我们博古通今的高端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