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不会写楷书的朋友,把会写楷书的朋友称为“管阁体”,有点瞧不起。在这一流风影响中,炳喜仍然静静地在练楷书,他融汇欧、褚、颜、柳楷书为一炉,写出了自己的个性。他坚持传统几十年如一日的艺术追求精神,他个性面目清晰而且精到的楷书创作,都让我十分钦佩。 钟明善(中国书协顾问,西安交大教授) 炳喜兄书法五体均佳。其中坚持习楷四十余载,作为基本功训练,可谓精到之至。他的楷书从唐入手,尤见褚遂良之神韵,用笔结实而灵动,气息爽健而古雅,恐当代书坛百里挑一。 一位己过不逾炬之年的老人,仍然一笔一划地写着褚楷和铁线篆,这不能不使人对其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他为当代书坛作出了榜样。 周俊杰(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 叶炳喜艺术简介 叶炳喜,1940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商山脚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0年入西安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响应国家支边号召,自愿报名到中国林都黑龙江省伊春林市工作,长达16年之久。这里山峦绵延,古松参天,万里雪飘,他经受了超低温的考验和北国壮美风光的熏陶,铸就了坚韧不跋、不怕困难的性格。 1978年叶落归根,他回到咸阳博物馆工作。这里收藏着大量与书法有关的文物,为继承传统、打好书法功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书由唐楷入手,上溯魏晋秦汉,下习宋元明清及现代名家,临习碑帖百种以上。数十年来探古索今,积学储宝,把碑的阳刚、大气、厚重与帖的流畅、婉转、灵动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拙中寓巧,平中见奇,阴阳协调,刚柔相济的个性风格。 叶炳喜是一位涉猎面较宽的书家,其书、楷、隶、篆、行、草均己达到较高境界,受到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好评和喜爱。为开阔视野,遍访祖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察赏碑刻、摩崖,拜访名流大师,曾得到书坛老前辈启功先生的当面教诲和亲切鼓励。 作品曾入选全国正书大展、大字书法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自撰联书法展、世界华人书法展、两岸美术观摩展、中日、中韩、中加书法联展及全国数百次重大展览,获奖80多次。作品入围八届书法篆刻展,入选全国首老年书法展(特邀),入选第十届全国艺术节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入编全国重要书画典集百余部,数百幅作品被国内外权威单位收藏、出版或刻石。 曾在2007年、2009年、2010年先后在西安、韩国庆州、咸阳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于2001年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叶炳喜书法集》第一部,2012年出版了《叶炳喜书法集》第二部。还出版《叶炳喜楷书作品选》、《叶炳喜书作品选》等。 叶炳喜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创作委员会委员,咸阳市政协常委,咸阳市书法家协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德艺双馨”会员、陕西省文联“德艺双馨优秀会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陕西书画院名誉院长、陕西长安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陕西省柳公权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台湾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陕西慈善书画院、三秦书画院、大家书画院、陕西诚挚拍卖公司艺术顾问、咸阳市书协名誉主席。 叶炳喜楷书作品欣赏 李白·《蜀道难》 六条屏·李白诗九首 杜甫诗三首 苏东坡词·《赤壁怀古》 楷书对联一 楷书团扇一 楷书对联三 四条屏·《长安雅集赋》 楷书横条二 楷书竖条二则 王羲之·《兰亭序》 范仲淹·《岳阳楼记》 2007年作者与叶先生在咸阳 与叶炳喜(中)邓宇春(右)合影 2009年叶炳喜从艺50年书法展(雷珍民、萧焕、胡西铭、潘炜等前往祝贺) 2012年赴欧洲采风 2009年赴韩国庆州出席中韩艺术联展 2007年在陕西省博物馆举行书法展 2006年重回伊春(身后石刻为叶先生书法) 2008年参加情系灾区书画义卖活动 叶炳喜先生在青海湖留影 2012接受媒体采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