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反思:孩子练琴到底为什么?

 2015fancy 2016-12-20




曾经看一位母亲的博客,我被她对孩子的爱所感动,彼此交流,算是不相识的朋友了。她对我诉苦,说八岁的女儿死活不要练琴,问我怎么办。在现在中国的家教中,这可谓是最普遍的问题之一。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几乎都希望孩子练琴。甚至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社会,也有这样的成见:每个中国孩子都要练琴。你到美国的音乐学校看看就知道,尽管中国人只占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二三,但周末到音乐学校学琴的,几乎小一半都是中国人。而以严格著称的俄罗斯老师名下的学生,则差不多是一色的中国人。


我们为什么希望孩子练琴? 


我们疯狂地督促孩子练琴,究竟是为什么?奇怪的是,这个问题竟很少被认真讨论过。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你看到的事实:那些练琴的孩子往往在学校表现优异。在美国的中国孩子功课比美国孩子明显高出一头。你想让孩子成功,很难不亦步亦趋。但是,同样优秀的印度子弟,就不对音乐那么疯狂。似乎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既然要走练琴的路,总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我们这些家长们满心扑在孩子身上,有时竞争心理过强,乃至走火入魔、到了失控状态。当许多家长为孩子不练琴而要死要活时,我问她们:“你指望孩子当音乐家吗?如果不指望,何必如此?”其实大家冷静下来,心里都明白:即使孩子赢得全国的大奖,要走专业音乐的道路还是让人提心吊胆。这方面成功的比率实在太低了。所以,在练琴的问题上,关键不是孩子的钢琴水平有多高,而是孩子这方面的训练对她或他其他方面的发展有什么帮助。 


功课练琴两头烧,怎么办? 


为了具体说明问题,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与小女的一段谈话。 


女儿练琴,成败交错。她五岁开始,练练停停。我们督促得很紧,但不给她过分压力。小时候有一段很短的时期,一天能练一个小时。大多数情况下半小时就不错了。今年她上了初中,功课一下子就压上来,每天学习到很晚,甚至需要我的干预让她停下来睡觉,自然也无心练琴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她谈过几次,是否停掉钢琴课。在她小时候,我不时以停课作为威胁,督促她完成基本的练习。现在则不同了。我确实觉得她不能几头都顾。但是,她一听停课眼泪就快出来了。我意识到她还是喜欢。最后大家达成个协议:周末两天,各练一个小时。平时则一天十分钟即可。可是,真正实行起来还是不可能。她周末的指标也许勉强能到,平时一忙,则琴连碰都不碰。 


无奈,我又和她商量,施行“五分钟计划”。也就是说,周末还是尽量每天一个小时,但平日则练五分钟。这不过刚够把正在学的曲子 弹一遍而已。有这一遍的每日温习,保持住所学的东西,到周日突击一下,争取小有进步,这样还算能维持基本的训练,并慢慢往前走,否则学的速度和忘的速度相互抵消,意义就不大了。我想这么维持一段,等她到了青春期,也许想多学多练,那还有指望再深入一些。好在孩子十一岁了,已经比较懂事。另外,从小到大,我万事和她商量,很少强迫她做什么。她也知道我督促她是必要的,并不抵触。所以,这个“五分钟计划”的意义在哪里,自然也必须和她讲清楚。 


练钢琴“五分钟计划”的意义 


首先,她非常同意我讲的基本事实:每天不管怎么忙,五分钟还是有的。每天为了练琴磨蹭的时间,就不知道有多少五分钟。问题显然不在时间上。真正的问题,还在于是否能够在这五分钟里集中精力。要是心不在焉,练了还是和没练一样。我虽然不识乐谱,但毕竟是乐迷,听她的琴声,即使音符一个不错,我也能听出她心思在哪里。于是我问: 


“让你练五分钟很简单。但是,有时我让你练那么几分钟,你人在弹琴,心里十分还惦记着家庭作业,对不对?” 


“对。”她很痛快地承认。 


“作业确实太多,你的事情也太多。千头万绪,很难不惦记。可是,你要是什么都想,就等于什么也不能专心。对不对?” 


她马上点点头。 


“看看,你人越大,事情就越多,以后只会越来越忙,有操不完的心。等你长大了,也许会干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处理许多事情。如果什么事情都放不下,你能对付得了吗?” 


她摇摇头。 


于是我接着说: 


“同时对付许多事情,应该有什么策略?什么事情都一起做吗?当然不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怎么也得一件事一件事地做,这叫拿得起放得下:做一件事情时,能够把其他事情暂时全忘掉,专心、迅速地把手头的事情做好,然后再转入其他事情上。 


另外,在一生的许多时刻,你会面临很大的压力。爸爸妈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光着急没用,要能沉得下心来,然后才能冷静做事。否则,连觉都睡不好,还怎么应付大挑战?你要学会在必要的时刻把自己 ‘关闭’掉:排除万念,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或者什么事情都不做,睡觉休息。 


这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需要长期的训练。你现在长大了,功课这么多,开始尝到了些大人的压力。钢琴正好帮助你训练这方面的能力:不管你作业有多么多,不管你多么担心明天的考试,你面对钢琴,要能够把这些思虑全排除在外,心里只有肖邦,用全身心把他的音符表达出来。你弹的曲子越有挑战性,就越要求你排除万念。这训练你在未来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在千头万绪的挑战中从具体的地方着手自己的工作。你说对不对?” 


女儿似乎很信服。于是我再次叮嘱:“这种 ‘五分钟战略’,不仅是在督促你做什么,而且也是训练你不做什么。你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不想自己不做的事情。” 


让钢琴成为教育工具 


老实说,这并不是我让女儿练钢琴的主要目的,当年她开始学钢琴时,我也完全没有想到钢琴有这个作用。毕竟,我自己没有受过音乐训练,也是第一次为人父。但是,为人父母是个学习的过程,要从孩子面临的困境中,一点一滴地理解孩子,设计教育的战略,跟着孩子一起成熟。女儿究竟对我的话理解了多少,在多大程度上能贯彻,现在还言之过早。但是,女儿的钢琴教育,自此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训练她拿得起放得下、处惊不乱、在压力下沉静干练地组织自己的生活的能力。当有了这种目标后,你就并不必太在乎孩子的钢琴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你所要观察的,是孩子的人格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茁壮成长。 


让孩子练琴的三个原则 


第一,是否应该督促孩子练琴,有一个准则。当你对孩子说“如果不练琴,就把琴卖了”时,孩子马上就哭,而且不是发嗲耍脾气,是真实的悲伤,这说明孩子还是真心喜欢,只是没有那么多恒心和毅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让孩子练下去。只是督促时要循序渐进。 


第二,即使是对热爱音乐的孩子,盲目逼孩子练琴也危害极大。我朋友告诉我她认识一位孩子,七八岁时一天练三个小时,刻苦之极,也出色之极,拿了许多比赛的大奖。但是,一到十三四岁青春期,就死活不练了,并且明确告诉妈妈:“过去我是不得不练,现在我大了,知道可以对你说 ‘不’。”妈妈心急如焚,但无计可施。这叫“青春期的反叛”。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孩子每天半小时玩玩,到十三四岁也许音乐细胞突然觉醒、愿意多练。 


第三,孩子练琴和其他活动要一同考虑。一位母亲告诉我,孩子上初中后,功课突然压上来,很难常规练琴。这时家长往往要面临一个重大选择:琴还要不要坚持?在这点上,中国的国情有些不同,但学校功课的压力只会来得更早、更大。所以,这样的选择可能更要提前做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