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是剐蹭!到底如何驾驶?才能降低剐蹭概率!

 YXP9527 2016-12-20


 

前两天,听了作家严歌苓的演讲,有几点的感触特别深:

 

1、  真实、不将究,不凑合

 

她在演讲中就曾提到自己也有不好的稿子,我觉得这也正常,人不可能总是处在时刻满血的状态,关键是要有一种精气神,一种执着的精力。

 

这也许就是成功人的一种特质。

 

印象最深的是写稿子绞尽脑汁到什么程度?

 

有一种想头撞墙的感觉,而且不停的修改、不停的修改,删了又写,写了又删,追求极致,有很强的工匠精神,而且能做到每天都写。

 

2、  好的作品都来源于经历

 

为什么有的作家每部作品都是那么精妙、使人身临其境,其实更多的来源于经历。

 

没有经历怎么办?

 

为了创作,主动去经历、感受、采访等等。

 

就拿读书来说,有的人读书就读了个故事,有的人读书读到了故事里背后的事,有的人不仅读到了背后的事,而且读到了作者创作的意境。

 

这需要做一个有心人。

 

开车更是这样,既要学习、练习自己正确的驾驶方法,又不能随意驾驶,自以为是。

 

就像我最近整理的事故视频,都是生活中,不小心就会遇到的,看着简单,甚至于认为自己都能躲过去,可是,如果总是大意、自以为是,也许剐蹭等潜在危险就会悄然来袭?

 

比如:昨天的事故视频,一瞬间就发生了一起剐蹭,接下来分析一下为什么?

 

再来看一遍事故视频:

 

 

视频中,一辆本田思迪只轻微转动了一下方向盘就和出租车左侧尾部剐蹭了,我们来分析一下到底疏忽了什么?

 

第一:先站在思迪的角度说说他为什么会发生剐蹭?

 

其一:临时改变行驶意图要先观察后操作,按规则行驶。

 

在两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遇车辆变化要先观察。

 

这里重点提醒一下,尤其是在临时改变行驶意图时,必须要以安全为基础,按规则行驶,不能图省事就马上改变。

 

我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当我们行驶在中间车道时,突然决定要左转,而此处已经到了左转的道口中间,没有来得及提前变到最左侧车道,此时,你会怎么办?

 

我有好几次看到有的车辆就直接停在中间车道了,虽然打着转向灯,但后面车辆车速都很快,看着后面的车辆就左一个、右一个的超过中间停着的车辆,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其实这时,只需要先靠右停车,然后等待后方车道较长时间无车时,再安全左转,这样其实既安全又快捷。

 

再来看这个事故视频,根据思迪行驶轨迹偏左判断,我说的也只是一种可能,可能是临时改变行驶意图,突然就想右转,结果既没有提前打转向灯,也没有提前观察,上来就是转动方向盘,导致了后面车辆正好此时超车,导致了剐蹭。

 

所以,当行驶中,自己接下来的行为倘若要违反驾驶常规时,就要果断放弃,按照规则,谨慎驾驶。

 

比如:前方有慢车了,位置正好在90度的盲区弯道,此时超车还是不超车呢?

 

不超就是太慢,超就是逆行,有可能有对撞的风险,当然也可能没有车。

 

当然是选择不超车。

 

其二:没有时刻关注自己车辆周边的动态、并且提前打转向灯。

 

我开车有个习惯是,当路上开车时,我时刻都关注着自己车辆周围的动态,根据前后的情况,做出加油门还是刹车避让的行为,总之一切为安全。

 

关于转向灯的问题,上篇文章我已经重点讲过,新手不要忘记打,老手不要懒得打,双方都知道对方的驾驶意图,双方自然都可以提前选择,提前规避风险。

 

其三:选择行驶轨迹上本身就存在风险

 

注意观察事故视频,我接下来再说另一种可能。

 

如果驾驶员不是临时起意要右转,而是早就准备右转,那就是选择行驶轨迹上的问题。

 

在这里,接这个机会,重点讲讲如何更加安全的选择行驶轨迹?

 

要“眼到——心到——手到、脚到——车到”,一气呵成。

 

眼到是什么意思?

 

即:阅读路况(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靠我们开车时把视线尽量放远、放宽,不要紧盯着前车,要做到眼观六路,既要注意前方视线,也要实时注意车辆四周的情况。

这里说的“实时”最关键,是为了我们上面的最快速度选择做最基本的准备,如果不是实时洞悉车辆四周的路况,自己是绝不敢轻易动方向盘的。

其次是“心到”

 

心到:通过看到的路况,要在脑子里快速的分析,用联系的思维,预想哪里有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靠学习和开车中积累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开车心智。

再有就是:手到、脚到

 

手到、脚到:需要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正确的开车方式去驾驶,不能随意驾驶,不能怕麻烦而忽略基本的操作。靠我们平时养成正确的驾驶习惯。比如:变道要打转向灯、转弯或者掉头要提前打转向灯,路边临时停车或者倒车时要开双闪等等。

  



 

路上开车时,对前方路况要观察后,及时反映到对自己最有利的驾驶行为上来,比如,前方有车掉头,你的第一反应是先看后视镜,然后打转向灯,确保安全后向右并线,然后加速离开,不是踩刹车,等着前车掉头,你再通行。因为如果对向车多,前车必然停止,此时你跟在后面,也没有灯光提示后车,很容易被追尾。

 

最后是:车到

车到:即在路上行车时,切记不要随意停车在行车道上。

 

第二:再站在出租车的角度,分析一下,他又疏忽了哪些因素?

 

其一:自以为是

 

这里的自以为是,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过去的经验,过去都这么开车、超车都没事,这次也不会有事,虽然前面车辆没有打转向灯,动向不明,但是自以为对方发现了自己,自以为对方不敢过来。

 

之所以出事故的根本就是没有根据当下实际的路况,做出最适合这个路况的相应安全的驾驶行为。

 

比如:此时前方情况不明,首先要先明确,再按喇叭提醒对方自己的行为,再观察,再根据前方的行为,决定是超车还是不超车,从哪里超车最安全?

 

不能总是一招鲜,吃遍天,见到前方有慢车,无论什么路况就是超车,那就无形中增加了风险系数。

 

其二:联系思维和提前预警意识弱

 

什么叫联系思维弱?

 

我再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前方有慢车,此时最应该做什么?

 

不是马上超车。

 

而是应该先观察慢车为什么慢?

 

是前方堵车还是新手还是有什么异常情况,用联系思维再次判断慢车可能的行驶轨迹,自己在经过慢车时,也要通过鸣笛等方式确保慢车能够明白自己的行驶意图再决定如何操作。

 

这里重点说说说提前预警?

 

当前方的交通参与者出现情况不明时,千万不要去猜,而是要通过提醒对方和提前预警的方式来规避风险。

 

其三:两手准备。

 

注意观察事故视频中的出租车的行为,明显是孤注一掷,就是要完成超车。

 

我的开车经历中,也处在过出租车的位置过,一般都能超车成功,也有不成功的,但我会刹车让行,两手准备就是这层意思,一方面是要超车,一方面是提醒后,若对方真的挤过来,自己可以在第一时间刹车让行,不至于最后到剐蹭上的程度。

 

可见,要想避免剐蹭,就要时刻对周边的路况了如指掌。

 

这需要我们不仅用手、脚来开车,还需要用心、用脑来开车。

 

每天一则事故分析,使自己在复盘中,提高安全行车技巧,增强安全行车意识,轻松驾驶,安全出行。

文章有偿阅读,自愿付费(点击“赞赏”)!

你先来分析一下:

点击底部“写评论”分享你的答案,事故中提高安全行车技术和安全意识。

大君会在明天的原创文章中继续和车友一起分析上面这个事故,看看到底是什么回事?如何避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