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米 来源:我的学习手记(kms10086888)
前言:“你再怎么拍,估计也达不到我的成就,所以你就按自己的路走吧。”张艺谋对女儿张末说。
01
今天看到一个故事:《这样的我,OK吗?》
“我是一只寄居蟹 我害怕和人交往 我总是跑啊跑啊,远离人群 我总是躲啊躲啊,藏在壳里 我不想受到伤害 我想独自待着
你觉得,这样的我OK吗?”
作者很暖心地回答:
“没关系。 如果你想独自待着,那就独自待着吧。 如果你想躲起来,那就躲起来吧 这没什么。 我喜欢你本来的样子。”
看到这段温情的话,我内心有一根弦在动,这不就是我们说的“接纳”吗?所谓的共鸣,大致也就如此了。于是我默默地在心里自问:
平心而论,我觉得自己是OK的吗? 如果我做错了,我失败了,我是OK的吗?
这真是一个看似容易,其实不好回答的问题,尤其是在你遇到困境的时候。网友A留言说: “我和我先生婚姻幸福,有个可爱的女孩,在外人眼里我们令人羡慕,但是我没想到他竟然有外遇,你说是我不好吗,是我没关注到他吗,是我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小孩身上吗,我也不知道我哪里做错了?”
多少人把别人的过失,包装成了自己的错误。
我经常说要把自己的责任背起来,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了,就是你的事。但这句话并不是说,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了,就是你的错。前者让人不抱怨不埋怨,后者令人自责自伤。

02
为什么我们总认为自己不行?
为什么很多人的自我形象感这么糟糕?
我见过一个样子并不出众,但极有才华的咨询师,她说她特别感激她的父亲,“我小时候不喜欢跟人说话,几乎被当成自闭症”但他的父亲不以为然,“我女儿喜欢钻研,善于看人,不喜欢说话一点问题都没有。“
有了父亲的支持,她一点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她,随便你怎么说,反正我父亲说我很好呢,她在心里说。这就给了她极大的自信,成绩一路领先,内心强大到成人都觉得自卑。
如果说接纳对一个孩子来说有多重要,这便是。
最近有一部电影正在热映《28岁未成年》,导演是张艺谋的女儿张耒。

张耒说,自己本来学建筑,受了很多苦,还是一点都没有释放的余地,想转电影: “我父亲说,其实有时候放弃要比继续更勇敢,因为有时候你一定要知道取舍。他跟我对了一番话之后,我觉得有道理,然后我就想试试考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因为当时我就很不踏实,我觉得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希望让父母失望嘛,我就担心会不会父母觉得我放弃了或者怎么样,但是他并没有这么想,反而他鼓励我尝试新的,我当时也很感动,我就大胆地往前走了。”
张艺谋对女儿张末说,你再怎么拍,估计也达不到我的成就,所以你就按自己的路走吧。
听到这句话,张耒释然了,这也是接纳。无论你做什么,做得怎么样,爸爸都是支持你的,无论你能不能赶上爸爸,都是没问题的。
这时候,我想起了张国立,成龙,李双冰,他们也很成功;可惜三十功名尘与土,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一个人的半生功名化为尘土;也足以令父母晚景惨淡。
太成功的父母,是一座高山,留给孩子的,是很大的阴影。孩子不能接纳自己的“无能”,你这么成功,我奋斗了几十年,充其量只会被说成是XX的儿子,我的价值何在。
父母也不能接纳“没出息”的孩子,他们对孩子超乎寻常的严格,我做得这么好,你进步这么慢;我像你这么大,就已经做了XX事,你还是一无所成,啃老。

03
也许你不知道,父母对孩子“不优秀”的不接纳,即便最后培养了“完美”的孩子,心理可能不知道扭曲成什么样了。
我们看两个真实案例:
1,自称北京大学毕业的一位母亲,为女儿安排了变态的作息制度,从早上5点起床,到晚上11点睡觉,都安排得满满的,简直要将女儿的所有时间都压榨出来,让女儿追求优秀。
2,被称为“宇神”的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吴谢宇弑母,他于2015年7月在家里将母亲杀掉,然后用干燥剂和塑料薄膜将母亲裹了几层,最终变成了干尸,更变态的是,他在家里安装了摄像头,可以通过手机监控。
如果没有一颗正常、健康的心,这样的优秀,有何意义?
如果你不能接纳孩子的一切,再高分的成绩,再出名的大学,他若恨你,又有何意义?
你是OK的,愿你把这句话内化成坚定的铜之墙钢之柱,从此再无风波能扰你心绪乱你幸福。
也希望你能经常跟你的孩子说:
“没关系,如果你喜欢……那就……好了,我喜欢你本来的样子。”
他感激你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