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湖北十堰武當南岩宫【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2-20
 
        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南岩宫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保留有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等建筑物。。
        南岩宫是明代敕建的九宫之一,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建玄帝大殿、山门、廊庑、祖师石殿、父母殿、左右亭馆、宫前建左右圣旨碑亭,五师殿、真宫祠、圆光殿、神厨、神库、方丈、斋堂、厨堂、云堂、钵堂、圜堂、客堂、寮室等,共计155间,赐额为“大圣南岩宫”。后经扩建,到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本宫殿宇房屋已扩大到640间。
        南岩石殿,额书“天乙真庆宫”。坐北面南,建于悬崖之上。为石雕仿木构建筑,其梁柱、檐椽、斗拱、门窗、瓦面、匾额等,均用青石雕琢,榫卯拼装,是武当山现存最大的石殿。殿体坚固壮实,斗拱雄大,而门窗纹饰则刻工精细,技艺高超。由于石构件颇为沉重,且又在悬崖峭壁上施工,故难度很大。因此,可以说南岩石殿的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
        两仪殿位于石殿右侧,坐北朝南,面临大壑。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琉璃瓦屋面。殿后依岩为神龛,正面为棱花格扇门,安在前金柱上,与檐柱形成内廊,直通石殿。殿前为著名的龙首石,俗称“龙头香”,长3米,宽仅0.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南岩宫又名独阳岩、紫霄岩,是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传说,在唐朝,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曾在南岩修道,至今这里还留有他作的一首诗。史书盛赞南岩是“分列殿庭,晨钟夕灯,山鸣谷震”。在这里,把“晨钟暮鼓”用作了“晨钟夕灯”,说明了当时南岩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到了晚上,这里的灯火成了别具特色的景观。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武当山山门
 
       玄岳门,位于湖北省武当山,明嘉靖三十一年建成,是进武当山的第一重大门。是一座四柱、三间、五楼的石坊,全以石凿的榫卯构成。宽12.81米,正中坊额上刻"治世玄岳"四字,笔势隽永,逎劲有力。牌坊的额、枋、阑、柱分别用浮雕、镂雕和圆雕等各种手法,刻有仙鹤游云和八仙人物故事。枋的下面有鳌鱼相对,卷尾支撑。顶饰鸱吻吞脊,檐下枋间缀以各种花卉图案,题材丰富,镌镂精巧,造型优美。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玄岳门“治世玄岳”四个字为明嘉靖皇帝手书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治世玄岳"牌坊局部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治世玄岳"牌坊局部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治世玄岳"牌坊局部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去往南岩宫和金顶的石刻路标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南岩宫远眺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南天门  南天门是武当山古建筑巧妙运用空间环境的杰作之一。它是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饰以红墙绿瓦,建于明永乐十一年,是进入南岩宫的必经之路,同时连接着祈雨台、泰常观和雷神洞等庙宇。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南天门为明代建筑

 

       传说中南天门是进入天宫的第一重大门,所以人们一提到南天门,马上就能联想到天宫仙境。武当山南天门利用地形巧妙布局,虽说小巧别致,但充分体现了皇家建筑的规格。紧连山门的是巨大的御碑亭。
        御碑亭是武当山明代建筑特有的,象征宫殿等级的标志。亭中巨龟驮负御碑,不仅有长久保存之意,而且展示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巨龟才有资格向天下传达重要命令的做法。

        南岩宫依山势而建,因而无法像一般庙宇那样对称布局。而是布局灵活,既严谨,又极富变化。这是从南天门俯瞰,两座圣旨碑亭和小天门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小天门。武当山到处可见洋道士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南岩宫正门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玄帝殿,2004--2006年原址复建,供奉北天玄武大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玄帝殿左侧是周易文化馆,请里面老先生看风水、算卦,收费100元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泰常观所处的位置经常是霞雾环绕,历史上也曾被叫做“云霞观”。相传武当山曾有一位医术高明的道人,叫泰常。他曾医好皇太后的疾病而不接受赏赐。皇帝就下令在武当山建此庙观,按这位道人的名号赐封为“泰常观”,以示后人铭记。另一种说法是,泰常为十二天神之一,泰常观就是祭祀天神的地方,所以泰常观里供奉着道教尊神——太上老君的圣像。  
        这里太上老君像,通高1.96米,贴金彩绘,神态严肃而慈祥,象在讲经说法,又似在沉思冥想。此像品位极高,无论造型还是神态,均完美地表现出古代传统文化对老子思想的认知水平,惟妙惟肖地展示出那种"清静无为"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既是珍贵文物,又是精美艺术品。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精心练功的道人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各碑亭都有巨大的赑屃,也许是取材的原因这些赑屃虽然巨大但做工相对粗糙,而且材质也与常见的花岗岩不同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玄帝殿 玄帝殿是南岩的正殿,始建于明永乐年十一年(1413年),但在1926年毁于火灾。现在的建筑是2004年以原貌重建的,内有部分地砖以厚玻璃覆盖着,就是原件。正中是“玄帝殿”三个蓝底白色的大字,下面则是“曲成万物”、“北极枢庭”、“道通天地”三个牌匾。周围云雾缭绕,很就几分庄严神秘的感觉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玄帝殿,又称元君殿,里面的石雕须弥座上有一座泥塑金神像,中间是玄帝,两旁是金童玉女像,虽然历经灾难,风雨沧桑,但它们依然保存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玄帝殿”匾额是竖排的,这种规格只有皇家庙观才允许(武当山各大宫观均如此)。故宫的各殿宇的名称匾均为竖排;“曲成万物”是清圣祖玄烨康熙于1703年万寿圣节御笔亲书赐武当山的五通匾额之一,悬挂于南岩宫玄帝殿。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玄帝殿侧看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王忬的《登太和山四首》  王忬这人知道的不多,不过他有个儿子大大有名,就是号称明后七子领袖的王世贞。这块石碑不是王忬自己刻的,而是他另一个儿子王世懋所留。石碑上说的清楚:“嘉靖己酉,先大夫为御史按楚,登太和山作四诗,至万历丙子,世懋奉使关中,便道过家兄于郧,携以登山,因追书四诗于石,俯仰今昔,不胜泫然,江西布政司布政使司左参议男世懋谨识”。

 

         这四首诗分别是:
         倚马横瞻太岳巅,吏情此日倍超然。桃花封洞长迷路,野叟巢云不记年。鹤驾久空缑氏迹,仙台新接大罗天。小臣感自祈恩泽,敬为明皇献寿篇。
         久传仙子轻黄屋,何意经身礼白云。数点神光斋后见,隔林天乐静中闻。御风泠泠探金策,仗剑英英辨斗文。自叹亡羊犹为达,争如孤鹤解离尘。
         何处萧声来竹房,玉虚岩畔月苍苍。入龙蜿蜒神君驾,五夜氤氲寿域香。静坐几回探众妙,梦中漫欲赋灵光。由来白发终难变,俯视仙山气更扬。
         手执芙蓉礼上皇,丹梯凌绝思茫茫。圣泉能解文园渴,石室长封宝枕方。云护天门呈瑞色,风吹法从舞霓裳。今宵几欲从玄度,犹恨犹时念未忘。
        王忬此诗为嘉靖二十八年等武当山(即太和山)时所做,后来他为严嵩所构陷,含冤屈死。隆庆元年平反,万历四年,王世懋行经郧阳,与王世贞同登武当,遂刻此诗于南岩。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南岩”二字,落款“驸马都尉沐昕书”,沐昕,明定远人。沐昕的父亲沐英,少年丧父,从母避兵乱时母又继死,孤苦一人。明太祖朱元璋和孝慈皇后见此孤儿十分怜悯,收养为义子,从朱姓。沐英年18岁任帐前都尉,后屡获战功,随明太祖开创明朝基业,后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成祖朱棣在南京继位,闻听沐英四个儿子都有战功,尤其是沐昕文武全才。招沐昕为驸马,尚朱棣之女常宁公主,封驸马都尉。朱棣大修武当山,沐昕奉命监造,因此得留书于此。武当山的许多题刻都出自此君之手。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天子万年”四字,是夏言所书。夏言,明代名臣,嘉靖年间首辅,整个明朝唯一封上柱国的人——又一个名人手迹。碑背面则是元朝加封“善胜天后”(真武大帝母亲)的碑文,为赵孟頫所书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南岩的“福寿康宁”碑刻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南岩的摩崖石刻,“寿福康宁”,也是夏言所书,据说夏言书写时,只写了“福康宁”三字,然后让门人王颙去刻石,王颙自己于三字之前加一“寿”字,遂成今日所见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纯阳吕真君赞,是一首拍吕洞宾马屁的诗。作者不象前面几个有那么大的来头,可也不是一般人。他是元代有名的道士张守清,被元仁宗封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天乙真庆宫为道教宫观。在武当山南岩前侧紫霄岩的悬崖绝壁上。又名南岩石殿。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三年(1286),重建于元代延佑元年(1314),为石砌仿木建筑,其梁柱、檐檩、斗拱、门窗均为巨石雕琢,拼砌而成,刻工精细,技艺高超。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殿内供奉三清、四御及真武大帝等数十尊铜铸饰金神像,庄严肃穆,气韵生动,四壁和梁上嵌有五百尊铁铸饰金灵宫造像,均高尺许,神态各异,传为净乐王派到武当山寻找太子的五百名卫士习道而成;左侧神龛内有"太子卧龙床"雕刻,盘龙张牙舞爪,太子头枕龙头,和衣而卧,形象生动,神态自若。殿右皇经堂墙壁之上刻有"福寿"二字,字体道劲郁勃,据载为宋初著名道士陈抟在此修炼时亲手所书。殿前有浮雕云龙石梁,长约2米,宽仅30余厘米,凌空伸出栏外,前端龙头之上置一小型香炉,俗称龙头香,龙头遥对天柱峰顶之金顶。置身于此,抬头仰望,危崖摩天,高不见顶,俯视脚下,绝涧千丈,深不可测,遥望金顶,云缠雾绕,时隐时现,宛若仙境之中的琼楼玉宇。是武当山现存保存较完整的宫观之一。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殿中依岩为神龛

        天乙真庆宫确实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绝世之作。它是仿木结构,大的如梁、柱、枋、门窗,小的如斗拱、吻饰等等,全部是用青石雕凿成构件,然后榫卯拼装而成。整个石殿设计精确,刻工精细,又建于悬崖之上,其工程之大,难度之高,超乎人们的想象,是我国的大型石雕艺术珍品。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于1412年下诏北兴建五当山,宣扬真武显神而坐镇南方号令天下群真的说教,以此大造“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舆论,以达巩固政权的目的。故武当山实为皇室家庙,而皇家建筑方可有斗拱,这是规制,否则为犯上,南岩石殿自然为石斗拱。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建筑石构件上精美的石雕—— 凤凰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莲花缠枝石雕图案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南岩石殿殿体坚固壮实,斗拱雄大,而门窗纹饰则刻工精细,技艺高超。由于石构件颇为沉重,且又在悬崖峭壁上施工,故难度很大。因此,可以说南岩石殿的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位于绝壁上的著名的“龙头香”(由于经常摔死人,旁边是清代所立的‘禁香碑’)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飞升岩飞升台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飞升岩
        被古人誉为武当山的第一仙境。飞升岩是真武大帝升天的地方。相传,真武大帝年轻时就在此修炼,他面壁数十年,静如古井,坐如盘松,甚至连鸟儿在头上筑巢他都纹丝不动。三月初三的那一天,真武大帝大道将成,他师傅紫气元君下凡来考验他,化作一位美女为真武梳妆,真武逃避到绝壁的一块岩石上,美女羞愧情急,跳下万丈深渊,真武见状也纵身跳下救人。这时,峡谷中五条龙腾空而起,捧拥着真武升天而去……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飞升岩上的梳妆台,是依据真武大帝在此修炼和飞升的传说而修建的。站在梳妆台上,眺望南岩美丽的风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在梳妆台围栏外,有一块伸出岩壁的巨石,叫“试心石”,相传真武就是从这块巨石上跳下而升天的。巨石下临万丈深渊,十分危险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从飞升台回望,那边是两仪殿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小天门内有两座大碑亭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南岩宫巨大的御碑亭,是武当山明代建筑特有的,象征宫殿等级的标志。踏过数十台阶便可看清里边硕大石龟驼着巨大石碑。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老龟伸直的头颅仿佛有沉重坚韧的生命感,当你仰视它时,敬畏之情更是震颤心房。御碑亭中巨龟驮负御碑,不仅有长久保存之意,而且展示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巨龟才有资格向天下传达重要命令的“龟”的做法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两仪殿石阶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两仪殿是武当山重要宫殿格局,一般是在祀奉真武的大殿后建父母殿供人朝拜。  在南岩,一是受地域所限,二是原有元代石殿需要保留,所以设计者巧妙结构,侧筑山门,建了这座父母殿,体现出建设者的高超构思。“两仪”一词,最早见于《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里“两仪”指的是“阴”和“阳”。又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在这里“两仪”的主要意思是指“父母”,也可延伸为“天地”、“阴阳”等。武当道教一个鲜明的特征是要求出家人忠孝信诚。在武当各宫观主殿的后面都建有父母殿。虽说里面供奉的是真武的生身父母,但也是在教诫每位信徒香客,孝敬父母是修行人生的一大要义,也是武当道教最基本的信仰和行为准则之一。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进两仪殿,右侧是深渊,左侧是供奉的神仙。这里就是龙头香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两仪殿走到头,在这可以打金钱眼。没有一元硬币,旁边可以兑换
 
湖北武当南岩宫(元、明.国保)


         穿过龙虎殿,是一方石墁地院落。院中尚存一口六角水井,井口精雕石栏,名曰“甘露井”,深不可测井水清凉甘洌。据说从古至今,无论是人马云集还是天遇大旱都从未干涸,被道教视为“金津玉液”奉为“圣水”,相传饮之可祛病御疾。真武在此面壁修道时,因避谷而饮此水,后道教吸收了这种思想,认为是修道成仙的捷径。南岩宫内的甘露井建造于明代,位于龙虎殿下一方石墁地院落中,院中尚存一口六角饰栏水井名曰“甘露井”,深不可测井水清凉甘洌。据说从古至今,无论是人马云集还是天遇大旱都从未干涸,被道教视为“金津玉液”奉为“圣水”,并且还是武当山各庙观中仅存的未干涸的古井,每年冬日,南岩宫内水管结冰上冻时,甘露井的水则是南岩宫的生活用水,作为历史留存遗迹的南岩宫甘露井同时也具有现实的实用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